郭 薇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江苏 苏州 21510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知识体系覆盖面广量大,在广袤的国际经济形势快速发展的巨大背景下,既涉及国际贸易经典深奥的理论知识和不断变化的国家政策和措施,也包含当今外贸业务中大量的商务谈判和单证操作的知识环节,而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功底薄、学习方式欠科学、动力不足等实际问题,使得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暴露其弱点,容易让学生产生“知难而退”的畏惧心理;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教学和实践脱节的短板更催化了课堂教学的尴尬,外贸理论的抽象和单证技能操作的琐碎,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在这个年龄阶段,高职大学生更憧憬的是能走出课堂,渴望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一显身手,在校内外开展的各类专业竞赛则以丰富生动的形象展现给学生,成为一种创新的喜闻乐见的课程学习方法和手段。
外贸专业竞赛给高职院校学生的意志锻炼带来了新鲜的挑战和要求,竞赛的全程能培养学生今后积极参与职场竞争的抗挫折能力,组织协调、凝聚和激励、社会交往能力,有其独到的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1]外贸知识和技能竞赛平台作为载体可以充分展示和传播校园浓郁的文化气息,可组织小到班级、年级,大到院校系部、学生社团和校际联合,乃至全国范围的个人赛和团体赛,净化和升华外贸课程专业学习气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该层次适合在学生掌握了一阶段知识后在课堂上灵活有序地开展。国际贸易课程体系从国际市场调研、交易磋商开始到合同的履行和善后事宜的处理,都有着十分明显的操作时序性,各个环节之间紧密相扣;知识容量非常多,如果没有及时消化和理解,日积月累就很难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营销学、物流学、商品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特别是在一年级就开设此课程的情况下,很多学生表示较难理解,时间一久容易产生情感倦怠。
为更有效地巩固所学,并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由于高职外贸总课时数量有限,在阶段学习之后,通过单项目、单主题、分组式的以班级为单位尝试开展规模较小的竞赛,[2]以快速口头决策或小组专题辩论的竞赛方式,达到强化知识技能、自主求索学习,在人人参与的快乐情绪体验中,带给学生智慧和精神的双重收获,促使更多学生努力向更高层次的竞赛活动转化。
相比较在课堂上的单项目的竞赛,校内竞赛更强调知识和技能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应用。主要通过组织基于外贸模拟仿真实习平台的实战竞赛活动,由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普遍适用性,笔者所在学校的经贸系部每一年都会应学生的要求,跨系创新地为全校学生开设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选修课程,虽然每个系的专业必修课程业务繁重,但在召开了关于国贸竞赛的专题宣讲会后,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踊跃报名参加国贸选修课程的学习。除却经贸系学生主要参与竞赛之外还吸引了精密机电、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文化艺术、软件外包学院等300余名学生的热情参与,在校园内形成了非常鲜明的专业竞赛特色,外贸技能竞赛活动成为校内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技能竞赛活动。
参赛者籍此锻炼学习的机会,个人与个人、团队与团队、个人与团队之间的交流、沟通,竞赛与合作,开拓了参赛者的学习视野,在校园内营造了激烈的竞赛氛围,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学生投身外贸课程的学习中去。
在院校当地一般都有若干所同类性质的高职校,当校内竞赛开展成熟后,自然会主动走出校门,加强商贸类院校的校间合作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国贸竞赛活动。各校间的团委、学生会组织是十分强大而有效的活动组织和开发者,拥有渗透到每个专业系部、每个班级的宣传触角,通过本校的团委、学生会为媒介,牵线搭桥建立商贸类高职院校外贸竞赛联盟,协商共同开发外贸专业课程竞赛的技能标准资源库,共同举办校际间外贸竞赛。
除却常规的外贸技能竞赛外,在校际间开展大学生主题辩论赛是非常夺人眼球的竞赛方式,开展外贸职业礼仪大赛同样也是十分精彩纷呈。学生走出校门,更容易看清自我的优劣势,也更能清晰地定位自己,通过竞赛,可以找到自己在专业学习上存在的差距,进而不断加以调整和改进,对参赛者职业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裨益的。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创造机会主动接触本地的本科院校,在更高的平台上同台竞艺,对高职学生更能起到鞭策和激励作用,为之树立研究性学习的意识、扬长避短建立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有着巨大的帮助。
通过优化运行该组织形式,使每个参赛成员走出校门,不断分享信息技术汇集平台的巨大资源,优化各个学校的竞赛资源配置,形成互利、共赢、竞赛实力共同增强的校际联合运行机制。
每年全国行业相关部门都会组织大量的国内乃至延伸至海峡两岸的外贸竞赛,甚至走出国门,和全世界知名大学切磋技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纵向上为广大参赛者提供了更为高远的竞赛平台。如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的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考试中心的“高级国际贸易业务员”比赛、中国贸易学会组织的《POCIB》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竞赛,皆是在敦促学生牢固掌握外贸专业知识和技能和熟练外贸口语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所学完成一项外贸商务活动,籍此达到心、智、能统一开发的效果。
参加此类竞赛,一般都要经过前三个阶段的训练过程为妥。因为学生参加该类竞赛,对心智和体能都骤然提升了很多要求,在社会上普遍还未有对竞赛失利抱有非常宽松包容的态度下,必定对参赛者的心理构成强烈的成败压力,这期间的指导教师同样也面临更大的思想压力。而压力过大或过小都无法胜任赛事,所以在参加此类竞赛前一定要从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对高职学生专业学习的因为客观需要曾经弱化学习的项目,比如对国际惯例、国际公约、国际法、国际结算要及时补充学习。
职业准备不是简单的技术训练,而是融合理论、技术和就业技能,以及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运用这些技巧的能力。[3]当今外贸环境相较前十年又发生了很多变革,很多已经习惯性的操作发生了变化。《2010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出现,使得国际贸易的业务操作有了与以往不同的一些内涵。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和理解新通则与旧通则的差异,随着新通则使用频率的日趋增多,贸易纠纷案件也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损失。由于一般的专业课程教材与时代进步总是存在一定时差,如何及时了解和掌握外贸行业的动态,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外贸行业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依托企业平台,坚持校企共育外贸人才是一条可靠的途径。
和企业建立“订单班”培养未来的行业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可在校内竞赛的基础上,和企业人才主管部门共同挑选优秀学生,积极参加企业内部经常性举办的行业技能提高训练和竞赛,在竞赛中找差距,在竞赛中炼人才,促使优秀学生提前进入岗前培训教育,培养德业俱臻的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为促进广大外贸中小企业发展构建人才蓄水池,“校企耦合,实境训练”得以顺利实现。
课证赛有机融合一体化,是高职院校培养职业化人才的便捷方便之门。在多小时的集中考试中,汇集了国贸核心知识和技能,是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一次大检阅。随着考点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自觉地加入到考试的辅导学习中,以期通过高职院校毕业考核“双证书”的特色要求,创造职业机会。
因其考试时间恰好位于6月和11月,正值学期后期,建议学校如能妥善处理国贸课程授课时间,可把考证作为课程学期期末考核的方式,此评价方式可能更为客观和直接;并在学生学分制度上创新改进:凡是通过全国统一测试的同学,该课程学校考试予以免试,并都定以优秀级别,排名前十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该竞赛方式,直接将课程的考核与职业技能的鉴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该行业权威机构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职业能力证书。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外贸技能竞赛活动,学生普遍反映对国贸课程的兴趣日趋浓厚。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使之获得未来职业生涯中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国贸专业教师队伍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各种外贸竞赛活动直接检验了日常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迅速找到差距,及时弥补学校教学实践经验的不足,可谓师生共同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迎接机遇和挑战,最终对全面提升我国外贸服务行业人员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国外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1]王祥,卢洋.高职院校体育竞赛组织与开展中的问题与决策[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
[2]张明华.“分组竞赛式”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1(18):19.
[3]黄慧娟,石伟平.美国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学生组织研究[J].职教通讯,2011(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