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程与党校工作发展刍议

2012-08-15 00:44李娥皇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党校人才培训

李娥皇

(中共常德市委党校,湖南 常德 415000)

从古至今,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即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对各项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和事业的稳步、科学推进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古语即有“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和“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之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述了人才的重要性。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1]P618邓小平同志也说,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有知识,要有人才;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P40-41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3]P10胡锦涛同志则明确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4]温家宝总理强调,要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为人才的成长服好务。[5]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战略高度阐释了人才和人才工作的重要性,为我们今后实施人才工程、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党校作为培训和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既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又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6]这是党的最高领导人首次在党的报告中阐明党校在干部教育和培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际上也明确了今后党校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任务。党校要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就需要高质量的培训,高质量的培训就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正是由于党校特殊的地位、作用和工作任务,党校自身必须要有相当数量的人才,尤其是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优秀的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才能为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完成党中央赋予党校的历史任务和特殊使命。

推动党校工作再上新台阶,必须实施人才工程,为党校工作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所谓人才工程系指国家主管部门等按照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战略目标,明确了一个时间范围,以一定的政策和资源投入所实施的人才项目。具体而言,党校实施人才工程应该注重以下三点:

首先,必须充分认识人才工程的重要性。认识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对党校实施人才工程认识程度的深浅决定党校实施人才工程力度的大小和效果的好坏。队伍建设是党校培训工作的基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确保党校培训工作效果显著的基础和重要条件。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5月25至26日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各级党委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善于用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发展观点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抓好重大人才工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4]这就要求各级党委要重视人才工作,确保人才工程的顺利实施。作为党委直属机构同时又肩负着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各级党校,更应该深刻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人才工程的实施,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做好党校人才工程,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为党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其次,必须充分认识党校人才工程的特殊性。

党校特殊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决定了党校人才选拨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进入党校的人才在党性、素质和修养等方面要远高于其他岗位的人才。具体而言,在政治素质上,党校教师必须“姓党”,即不仅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无产阶级党性,更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时刻正确把握、领会、宣传和贯彻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业务素质上,不仅要有精深而扎实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功底,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能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学员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既能深入浅出又能直观形象地系统讲授理论知识,还要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能够把学术研究成果灵活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日常行为上,不仅要更加严格地为人师表,而且要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党校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在其他工作岗位上也许并不需要如此,或严格程度有所降低,或具备其中某些方面即可,但党校的人才必须同时具备上述条件才是合格的人才。正是党校人才要求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才工程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拨进入党校的人才时必须严之又严、慎之又慎,来不得半点的粗心和马虎,把党校人才工作的特殊性贯彻到人才工程实施的全过程。

最后,必须充分认识党校人才工程的紧迫性。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领域的多元化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的现实,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或多或少在我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有所体现,对党群、干群关系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一定程度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同时,新时期我们党又面临着四大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以及“四种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因此,对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和培训刻不容缓,这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要事。而要加强和改进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和培训,党校就必须有一大批党性过硬、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但就党校本身而言,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如教师数量和阅历相对不足等,一定程度制约了党校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时代的发展和党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党校自身的实际,决定了党校实施人才工程的紧迫性。

党校实施人才工程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引进人才。人才的引进是实施人才工程的第一步。引进人才要有明晰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明晰的思路才能找准实施人才工程的出路,从而才能采取得力措施实施人才工程。党校引进人才应该有以下六步:第一步,根据学校现有师资的实际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确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第二步,依据专业标准,科学制定人才的选拔条件;第三步,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发布选拔条件,力尽所能保证选拨信息在合适的群体中传播、流通;第四步,对符合或基本符合条件的人才初步筛选,筛选时应按适当的比例如1:3或1:5通知入选人,以便从中挑选优秀人才;第五步,组织对入选人的考核,考核时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严格的原则;第六步,任用人才。

第二,留住人才。引进人才仅仅是人才工程的第一步,关键是要留住人才。留住人才应该注意以下三点。其一是以事业留人,即要让人才认识到在党校工作大有可为,有比普通高校独特的发展空间,是成就事业的有效平台。其二是以感情留人,即在感情上加大投入,让人才感受到党校有家一样的温暖,从而以党校为家,以党校的事业为重。其三是适当的待遇留人,即增加资金投入,尽力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既要像毛泽东主席所说“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8]P271-272又要如温家宝总理所言:“要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5],也就是要帮人才解决好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还要提及的是,留住人才还需要为人才提供必备的教学和科研设施,让他们“有米可炊”。

第三,培养人才。人才进入党校工作以后,在教学和科研领域一般会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熟练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校应该主动采取一定的措施如“传、帮、带”,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确保人才按照党校的要求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尤其要培养人才注重调查研究,到一线、到基层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9]只有这样,才能将课堂教学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员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更好地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从而使引进的人才成为党校需要的人才。又由于社会形势在不断发展,人的知识和思想需要不断更新,引进的人才也不例外,因此,对引进的人才还应该随时间的推移对其知识和思想进行更新,这就需要党校选择合适的时间对引进的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和培养,使其知识不断推陈出新,使其思想永葆先进性,这样才能使党校的人才始终牢牢站稳教学讲台和科研阵地,使党校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为完成党中央赋予党校的历史任务和特殊使命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人才工程与党校工作密不可分,关系着党校工作成效的好坏,关系着对党员干部教育和培训的成败。我们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党校人才工程的实施,在制度和行动上确保人才工程的成功。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胡锦涛.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5-27:(1).

[5]温家宝.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5-27:(1).

[6]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4:(1).

[7]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2:(1).

[8]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9]高云.论提高贯彻群众路线科学性的几个维度[J].湖湘论坛,2011,(4).

猜你喜欢
党校人才培训
人才云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