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2012-08-15 00:50逯振宇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中国化知识分子

逯振宇 郭 建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61)

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逯振宇 郭 建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61)

在从1917年新文化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贡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深入研究、学习和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与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最初理论思考。

早期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

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前提。从1917年新文化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说,这一阶段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从开始引入到进一步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理论准备的阶段[1]。由于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实现真正的结合,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阶段称之为“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所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深入研究、学习和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后,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完成了对自身世界观的改造,开始积极投身到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活动中去。

李大钊,1913年,东渡日本,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中。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使自己实现了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成为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被毛泽东尊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五四运动的总指挥”的陈独秀,从1920到1924年,他先后发表了《劳工神圣与罢工》、《竐劳工》、《革命与諩度》、《政治改造与政党改造》、《答蔡和》、《工人们勿忘了马克思的教训》、《马克思的两大精神》、《对于现在中国政治问题的我见》、《马克思学说》、《竐做劳工运动的人》等文章,满怀激情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他写的《为自由而战》、《怎么打倒军阀》、《统一的国民运动》、《青年们应当怎样做》、《俄罗斯十月革命与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等文章更几乎是直接鼓动斗争的檄文。他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更是成为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

在“南陈北李”的推动下,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瞿秋白、周恩来、赵世炎、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汉俊等一大批先进青年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都开始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了深入研究、学习和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和邓中夏在北京大学创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周恩来在天津建立了觉悟社,毛泽东在长沙成立了文化书社和俄罗斯研究会,恽代英在武汉创办“利群书社”,王烬美在山东建立“励新学会”等进步社团组织。

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还积极地同当时中国反马克思主义流派进行了三次思想论战。在1919年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中,针对资产阶级右翼知识分子胡适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张中国只能“一点一滴的改良”,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明确指出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用革命的方法。这场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帮助许多先进知识分子认清了改良主义的反动本质。在1920年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中,针对以梁启超、张东荪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打着“社会主义必兴”的幌子,贩卖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罗素鼓吹的基尔特社会主义,反对暴力革命,反对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人纷纷撰写文章,进行了驳斥。他们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要想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唯一的出路就是实现社会主义。而要实现社会主义,就要学习俄国共产党,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建立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通过此次论战,帮助年轻的知识分子分清了真假社会主义,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三次是同以区声白、黄凌霜等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展开的论战。区声白、黄凌霜等人以社会主义学派自居,主张绝对自由,认为包括无产阶级专政在内的一切国家都是罪恶的根源,反对在中国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主张把工人运动限制在经济斗争的范围内。对此,陈独秀、李达、毛泽东、周恩来等早期共产主义者在《新青年》、《共产党》、《先驱》等刊物上先后发表文章进行批驳。通过这场论战,使许多知识分子和工人逐步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界限,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使受无政府主义蛊惑的大批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三次大论战,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帮助一批倾向社会主义的进步分子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推动他们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正是由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积极传播和不懈努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社会政治历史的舞台,并显示出了伟大的力量,这一事实给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巨大的思想震撼,他们开始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从此,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出了“请钻进工场去罢”的口号,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开始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为了促进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积极创办以工人为教育对象的教育刊物,比如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音》、广州的《劳动者》、济南的《济南劳动月刊》等等。与此同时,还积极举办的工人学校,比如邓中夏在北京长辛店、李启汉在沪西小沙渡、毛泽东在长沙、刘少奇在上海开办的劳动补习学校,向工人们进行进行通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此外,为了启发工人阶级的觉悟,1920年5月1日,在上海、北京等地举行了我国第一次群众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新青年》、《星期评论》、《晨报》、《北京大学生周刊》等报刊都出版了国际劳动节纪念专号。

经过宣传教育,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觉悟有了较大的提高,1920年11月,中国的第一个工会组织——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1921年5月,长辛店成立工人俱乐部(工会)成立,之后,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的工人也相继成立工会。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工人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工人参加罢工的有五六万人,而1921年则达到十三万多人。在工人运动中,工人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在斗争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和干部条件。

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与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同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便提上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议事日程。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也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从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在广州,先后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日本、法国留学的中国先进分子,也在当地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领导下,1920年1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宣告成立,其后,北京、天津、武汉、长沙等地也成立了团的组织。各地团组织通过引导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为党造就了一批后备力量。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一方面,把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进步分子组织了起来,为建立全国性的政党作了组织上的准备;另一方面,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为了能够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其成员纷纷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初步结合的产物。

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最初理论思考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刘少奇、蔡和森、张太雷、毛泽东、邓中夏、李达、恽代英等,也开始了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最初探索。

李大钊在1919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一方面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另一方面又指出,应该仔细研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于马克思主义,他明确指出,我们不可以不考虑我们的环境,马克思主义应该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早在1919年,陈独秀在《敬告广州青年》一文中也将“我希望诸君切切实实研究社会实际问题底解决方法,勿藏在空空的什么主义什么理想里面”。[2]1921 年,张太雷提出,要“把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方法正确地运用于各国具体特点的基础之上。”[3]恽代英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自然要根据中国的情形,以决定中国的办法”。[13]同年6月,李达也提出:“中国社会革命党究竟采用何种范畴的社会主义,大概也是要按照国情和国民性决定的。”[4]

以上言论表明: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头脑中,已经初步有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雏形。可见,在“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可以说,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在我们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开出炫丽夺目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责任编辑 高 巍]

[1]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2.

[2]张太雷.关于殖民地问题致共产国际“三大”的提纲(草案)[A].张太雷文集(续)[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32.

[3]恽代英.列宁与新经济政策[A].恽代英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80.

[4]李达.马克思派社会主义.新青年[M]:9(2).1921-06-01.

D61

A

1009-6981(2012)03-0062-03

2012-02-12

逯振宇,男,河北经贸大学201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郭建,男,河北经贸大学马列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中国化知识分子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