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茧丝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2-08-15 00:49谈顺友孟凡利颜新培向生刚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蚕茧蚕种蚕业

谈顺友,孟凡利,颜新培,向生刚,万 飞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7)

湖南茧丝绸产业历史悠久,长沙马王堆古墓出土的大量帛书、丝制品,充分证明湖南在秦汉时期已是农桑繁盛的乐土。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更是享誉海内外,是湖南的“艺术名片”。“七五”、“八五”期间,茧丝绸产品在湖南省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十五”期间,在全国茧丝绸产业调整收缩的背景下,湖南省茧丝绸产业受到重创。“十一五”以来,在商务部实施的“东桑西移”工程带动下,茧丝绸产业呈现复苏迹象,出口创汇日益增长。“十二五”期间,湖南省能否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适度发展全省茧丝绸产业,未来5 a的发展是关键。因此,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对促进湖南省茧丝绸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湖南茧丝绸产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坚持蚕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传统蚕业向现代生态型蚕业转变;调整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持续稳定发展生产,加速发展丝绸加工产业;以重点项目为依托,以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主线,推动桑园标准化、生态化建设和蚕种生产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蚕业科研和新技术推广力度,提升家蚕和桑树病虫害防治水平,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积极培育蚕茧流通市场,加快蚕业产业化进程,推动蚕业经济增长方式向规范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产业化转变,实现蚕业生产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2 湖南茧丝绸产业发展战略的目标

2.1 保持行业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至2015年末,湖南省桑园面积争取发展到1.33万hm2,面积比2010年增长50%;年均蚕茧产量稳定在20 000 t以上,比2010年增长110%;丝及丝绵类产品总产量达800 t以上,比2010年增长70%;蚕桑经济收入超过1.5亿元,蚕农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丝绸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真丝绸及“湘绣”制品出口保持在8 000万美元以上。

2.2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洞庭湖区蚕桑产业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丝绸加工企业,打造湖南省洞庭湖区先进丝绸制造聚集地;继续引导和推进茧丝绸行业向湘中、湘西、湘南地区转移,加强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在湘中、湘西、湘南地区建设一批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茧丝绸加工基地和新型产业集群。至2015年,湖南省蚕茧商品化加工处理率由2010年的11%提高到65%以上。

2.3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

加强企业、高校、院所和政府部门的协同创新,建立责权力明确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机制,推进科技项目与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的有机结合,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着力攻克蚕桑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到2015年,湖南省蚕桑专业技术人员达1 200名,农民技术员3 000名,养蚕专业大户10 000户,形成人才种类结构合理、新型实用的良好局面。

2.4 突破关键技术及装备

初步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明显提升行业生产效率。到2015年,高产、优质、高效的桑、蚕新品种普及率达90%以上,小蚕共育等新技术的普及率达95%以上,方格簇等优良簇具的使用率达80%以上,缫制6A级以上生丝的优良茧率达60%以上。优势企业基本上实现信息化管理。

2.5 强化自主品牌发展

积极推动企业终端产品开发和自主品牌建设,重点打造“湘绣”、“梦洁”、“诺雅”、“兰洁”、“丝迈时代”等5个具有地方特色和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到2015年,品牌蚕丝绵被年生产10万床以上,品牌真丝服饰4万件以上,“湘绣”制品20万件以上。

2.6 促进行业节能减排

加快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新装备在茧丝绸行业的推广应用。到2015年,烘茧和丝绸印染领域单位增加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5%以上,丝绵、丝绸工业单位增加用水量降低25%以上,丝绵、缫丝加工企业实现污水零排放,茧丝绸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

3 湖南茧丝绸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

3.1 开展桑园生态建设,促进传统蚕业向现代生态蚕业转变

争取政策扶持,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利用生态型桑园建设技术对湖南省现有的二、三类桑园进行改造,使一类桑园面积比重提升至75%以上。优化桑园质量结构,使蚕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和生态功能明显增强,资源利用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3.2 建设桑蚕良种繁育基地,提高优质蚕种生产供应能力

集中力量和资金,对湖南省重点3家蚕种场进行设备技术改造,提高蚕种繁育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蚕种质量,打造省蚕种场和鼎城区蚕种场两大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和龙头企业。

3.3 优化区域布局,建设高产高效蚕茧生产基地

依托资源优势,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建立津市、鼎城、湘乡、湘潭、祁东、岳阳、洞口、茶陵、泸溪、凤凰10县(市)高产高效蚕茧生产基地,蚕茧总产量达到全省的80%以上;建立津市、鼎城、湘乡、祁东、泸溪5个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以科技为引导,带动栽桑养蚕单产和质量的提高,增加饲养张数,扩大经营规模,大力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生态效益。

3.4 完善蚕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

推进蚕业科技自主创新,形成以蚕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具备研发能力的龙头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主体,在蚕品种改良、蚕桑病虫害防治、养蚕节本增效技术、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以推广服务机构、企业、中介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技术推广主体,以蚕业科研教育单位、推广机构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科技培训主体,加快蚕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蚕业科技贡献率;提升蚕业生产安全保障能力,设立病虫害测报网络,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蚕种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完善监督、检测制度和手段,为蚕种和蚕茧质量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3.5 打造蚕业产业链,积极推进蚕业市场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

完善桑园承包流转,培育一批栽桑养蚕大户,解决好蚕业生产中蚕农利益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使蚕农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蚕业收入与维护生态环境责任和义务相统一;创新运行机制,建立以“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为主体的蚕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蚕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逐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档次,实现丝纺加工企业多层次增值。

4 湖南茧丝绸产业发展战略的措施

4.1 政策保障措施

4.1.1 发挥政策优势,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拓宽产业投入渠道,加大政策措施扶持力度。政府要尽早建立蚕种生产风险基金、蚕种国家储备、蚕种良种补贴制度;将蚕桑列入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种子种苗工程项目中,并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对蚕桑基地排灌用电列入农业用电序列实行优惠电价,进一步支持茧丝绸营销渠道和品牌建设、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重大项目;积极引导银行、保险以及担保公司等机构为符合条件的茧丝绸发展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对茧丝绸加工处理、蚕茧收烘贮藏、茧丝绸产品交易等经营项目贷款予以贴息,开展蚕桑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实行中央、省、县“三级财政共扶”,农户和企业自愿参保,保险公司市场化运作模式。结合退耕还林、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洞庭湖4350工程的实施,扶持湘西、湘中、湘北的蚕桑基地建设。

4.1.2 加大研发力度,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围绕蚕种、蚕茧、制丝、织绸印染、蚕桑资源高效利用5个环节,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关键性共性技术的研发,着力建设好省级蚕桑新品种研发中心、蚕茧生产技术研发中心、丝绸技术研发中心、蚕桑资源高效利用研发中心和病虫害防治、科技信息服务等产业服务平台。支持茧丝绸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特色基地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茧丝绸产业。

4.1.3 着力扩大内需,增强品牌持续发展动力 有效满足内需市场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把握新的市场机遇,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引导茧丝绸企业提高品牌的设计能力和品牌价值,积极开拓营销渠道和完善品牌推广系统的建设,培育和推广自主品牌,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城市建设丝绸文化创意园、丝绸文化商圈,弘扬丝绸文化。

4.1.4 加强行业制度建设,规范市场运行 严格执行《蚕种管理办法》、《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办法》和《全国缫丝绢纺企业生产经营资格核准制度》。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推动茧丝绸地方标准的制订。加强茧丝绸市场建设与管理,提高市场调控能力。

4.1.5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政府监督管理、协会引导自律、企业积极参与的运行体系。加强对茧丝绸产业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处理好农工商贸各环节关系,配合政府和企业科学制定生产指导性计划和指导性价格,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4.2 人才队伍建设措施

加强对现有蚕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和蚕农的培训工作,在主产县建立技术培训中心,基地建立实用技术培训课堂,工厂和农村建立操作技术培训夜校,形成3级培训体系,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形成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编写教材和资料,建设远程技术培训网络,配置相应的设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轮训。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过建设科普墙、专家大院和信息网络室等形式,把农民急需的技术、信息和管护工作重点及时传授给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先进实用技术到位率。

4.3 产业发展措施

4.3.1 建设1.33万hm2标准良种桑园 湖南自然条件优越,湖洲、河滩、丘陵、山岗地带广阔,且适宜栽桑养蚕。为了增加优质蚕茧的生产,满足市场需要,适度扩大优势地区的生产面积。根据国家商务部在“十一五”期间实施的“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建设,农业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林业部《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以及湖南蚕桑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的重点,主要抓好津市、鼎城、湘乡等10县(市)标准良种桑园建设。每个县建设0.133万hm2连片的标准桑园,主要栽植“湘7920”、“农桑14”、“湖桑32号”等优质高产品种,充分发挥良种的优质高产潜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解决排灌条件差、标准不高的问题,增强桑园抗旱排渍能力;加大桑园改造力度,把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纳入桑园改造范围;加快桑园机耕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等项目资金,切实搞好高标准优质桑园生产基地建设。

4.3.2 创建10个千吨优质蚕茧生产基地 湖南省蚕农长期忽视蚕房基础设施的投入,养蚕设备设施不配套,农户分户养蚕,养蚕数量少,管理粗放,技术推广普及不够,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低,只有45 kg/667m2,低于全国水平,且蚕茧质量差,能缫制高品位生丝的蚕茧还不多。根据商务部关于开展蚕茧万亩高产创建活动的部署和要求,湖南拟用5 a时间在全省蚕桑优势区域内创建10个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县。其中全年饲养“菁松×皓月”蚕品种,生产的蚕茧能缫制6A级生丝的县6个;饲养“春蕾×镇珠”、“洞庭×碧波”蚕品种,生产的蚕茧能缫制5A级生丝的县4个。在实施蚕茧万亩高产创建活动中,加强科技服务和农民培训,通过新技术推广、新工艺示范,新成果转化,确立集成优势高产技术路线。重点扶植和树立高产典型、科技示范户,加大新技术的普及与辐射力度,集成配套推广相关关键增产技术。各地通过推广速生高产桑树栽培、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簇中环境改良,以及间种、套种等新型种养模式,重点改造和新建小蚕共育室、大蚕室、收烘蚕茧站,购置新型的养蚕设备和设施,推进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4.3.3 建设9个现代化茧丝绸加工出口核心示范企业 湖南省现有蚕茧收烘、生丝、蚕丝绵被、真丝服饰和“湘绣”等加工企业近几十家。为保障稳定、优质的蚕茧原料供应,提高加工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湖南拟在5 a内扶植9家茧丝绸加工龙头企业。其中,蚕茧收烘加工重点扶植湘乡富民蚕桑有限公司、湘潭信达茧丝绸有限公司2家企业;生丝加工重点扶持湘乡富民蚕桑有限公司、祁东信达茧丝有限公司2家企业;蚕丝绵被加工重点扶植长沙丝美乐蚕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德诺雅蚕丝制品有限公司2家企业;真丝服饰加工重点扶植湖南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梦洁家纺有限公司2家企业;“湘绣”制品加工重点扶植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下属1家企业。同时支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茧丝绸加工工业园区:一是以“诺雅”、“兰洁”为龙头的澧县、长沙蚕丝被加工工业园区,建立0.4万hm2优质蚕茧原料基地,打造蚕丝被、波丝被等主导产品;二是以“信达”、“梅花”为龙头的祁东、湘潭、湘乡、双峰生丝及真丝服饰加工工业园区,建立0.93万hm2优质蚕茧原料基地,打造生丝和真丝服饰等主导产品;三是以“湘绣”制品为龙头的长沙星沙湘绣加工工业园区,打造“湘绣”制品等主导产品。以上述企业为龙头,推选HACPP、ISO认证。通过上述3大加工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促进湖南省茧丝绸加工工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4.4 四大体系建设措施

4.4.1 家蚕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按照家蚕良种三级繁育四级制种的要求,在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建设原原母种、原原种培育室,在湖南省蚕种场建设原种繁育场,在鼎城区蚕种场和主产基地县建设一代杂交种制种站。重点建设好省蚕科所年培育15 000蛾的原原母种、原原种的无病毒实验生产车间,建设好鼎城区蚕种场和主产基地县年生产20万盒一代杂交蚕种的无病毒原蚕区。今后5 a内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家蚕微粒子病疫情监控及应急扑灭机制,建立湖南省蚕种质量检验检疫中心1个,加强对各级蚕种的母蛾镜检、预知检查和成品检验。在津市、祁东、湘乡、泸溪各建立1个桑树和家蚕疫情监测防控站,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无家蚕微粒子病、桑树萎缩病、桑树青枯病、桑树紫纹羽病、桑蟥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防控体系,保证蚕桑生产安全,提升蚕桑产业素质,促进蚕桑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4.4.2 茧丝绸加工处理和市场体系建设 为提高湖南省蚕桑产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获取更多的商品附加值。湖南省计划在未来5 a内在蚕桑优势区域内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蚕茧收烘站、蚕茧气调贮藏库、蚕种冷藏库,支持区域性的重点蚕区建立缫丝厂、织绸厂、印染厂,引进先进的自动缫丝、织绸、印染生产线。建立完善的茧丝绸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湖南省茧丝绸信息网,联接各重点茧丝绸产区,实行网上交易,在重点产区建立交易市场。在浙江嘉兴、广西南宁全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开设销售窗口,举办多种形式的推介会、交易会、对接会,扩大影响,促进销售。

4.4.3 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湖南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是以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国家桑蚕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和“湖南省家蚕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围绕湖南省蚕桑产业发展,建设从产地到客户、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全省目标的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提升蚕桑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湖南省蚕桑产业竞争力。全省设置1个蚕桑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1个首席科学家岗位,产业研发中心内设2~3个功能研究室,每个功能研究室设1~2个研究岗位。在蚕桑优势区域内建立2~3个综合试验站,从而建立一支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开展科技攻关,为湖南蚕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完善遗传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营养、产后处理与加工、产业经济等方面的硬件建设,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开发加工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在蚕桑产业中的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

4.4.4 蚕桑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依托湖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湖南省蚕种工作站、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等建立全省蚕桑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分工协作,开展对蚕桑产品质量的跟踪监测。依托龙头企业、蚕农、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农业投入品采购、保管和使用制度,不得使用国家禁止及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切实加强蚕桑生产加工环节投入品的监管,建立生产档案制度,产品检测制度、基地准出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

[1]中国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EB/OL].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b/d/201111/20111107836 838.html,2011-11-07.

[2]中国人民共和国林业局.林业部《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EB/OL].http://www.chinatax.gov.cn/n8136506/n8136593/n 8137537/n8138502/9329965.html,2009-10-29.

[3]谈顺友,孟凡利,李章宝,等.湖南蚕桑起源与发展初探[J].湖南农业科学,2006,(1):14,31.

[4]孟凡利,谈顺友.湖南省蚕桑生产现状调查 [J].中国蚕业,2009,(1):14-16.

[5]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特色农产品规划 [EB/OL].http://www.hnagri.gov.cn/web/cskxyjs/uploadfiles/201103/2011032812361648 7.pdf,2011-11-03.

猜你喜欢
蚕茧蚕种蚕业
咬破死亡的蚕茧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