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汉英习语折射出的语言文化异同*

2012-08-15 00:54李太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汉英习语谚语

李太志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商贸汉英习语折射出的语言文化异同*

李太志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具有强烈民族文化特征的商贸汉英习语体现了中西方不谋而合的商贸文化思想。因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汉英习语也蕴涵了不同的汉英商贸文化思想。所以,商贸汉英习语的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商贸交往与翻译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

商贸汉英习语;商贸文化;异同

引 言

从广义上说,习语“通常包括成语(set phrases)、谚语(proverbs)、格言(sayings)、俗语(colloquialisms)、典故(allusions)和俚语(slangs),在汉语中还包括歇后语”(包惠南,2001:148)。汉语的“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在功能语义上与英语“Comparisons are odious”对等;汉语“生意场上无父子”、“买卖无亲戚”就与英语“Business is business”(在商言商)蕴涵着同样的商业文化思想;再者,汉语“货物是草,顾客是宝”这句俗话与英语“Customers are God”(顾客就是上帝)有着不谋而合的“顾客至上”的商业思想。以上这些具有强烈民族文化特征的商贸汉英习语体现了中西方不谋而合的商贸文化思想;因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商贸汉英习语也蕴涵了不同的汉英商贸文化思想。以下,就以商贸汉英习语翻译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尝试着对其背后的商务汉英语言文化变体进行浅探。

一、逐利是商人之本性,重义乃正义之商道

“Buy in the cheapest market and sell in the derest.”(贱买贵卖)这句英语谚语揭示了商人的本质特征,并且,暗示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汉语谚语)的商业“逐利”思想。可见,逐利是人的本性,也是商人的最终目的。以下带“利”的汉语习语及其英译充分揭示了商人逐利的文化思想:

一本万利:a small investment that brings big profits

薄利多销:small profits but quick returns;small profits and quick returns;small profits,large sales volumes;small profit margins,big sales

蝇头小利:petty profits

有利可图:(said of material profit)profitable

唯利是图;a profit-before–everything mentality;work exclusively for profit

利欲熏心:be blinded by greed

利令智昏:blinded by the lust for gain

见利忘义:forget one’s integrity when tempted by personal gain

但是,后面几个贬义习语无一不是对商人过分逐利的丑恶本性的鞭打和唾骂,由此,引发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奸商”的憎恶。所以,作为长久之计,人们就需讲究诚信,也就是一个“义”字。作为商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诚信是经商之道,也是生财之道。汉语有关诚信的谚语俗语不胜枚举。例如:

(1)诚招天下客,信引四方财。

(2)做生意,三件宝:人员,门面,信誉。

(3)经商最重三件宝,货真价实信誉好。

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国商业文化传统上十分推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要正道来,莫贪无义财”、“大丈夫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等商业思想。

在商业社会十分发达的欧美等西方国家,人们“在商言商”(Business is business),“无利不起早”更是他们的经商之道。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的“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only permanent interests”(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句名言和“Honour and profit lie not in one sack”(荣誉和私利不可兼得。)这句俗语在彰显商人追求私利的丑恶本性的同时,也表现出不同的西方价值观念和商业文化。

但在经过长期的文明洗礼和法制建设的今天,西方商人与中国商人一样重义。以下这两句英语谚语就是很有力的证明:

(4)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诚信是上策)

(5)The honest penny is better than the stolen dollar.(正当得到的一分钱,胜过偷来的一元钱)

二、中国重农,西方重商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属于自给自足的封建农业社会,不需要对外贸易,长期“重农抑商”、“重农轻商”,所以,富足安逸的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长久以来大受推崇,倍受青睐。比如,“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句十分流行的俗语描绘的是一幅多么令人羡慕的理想生活!相比之下,商品经济和商业向来不被人重视,商人始终不被人看重,经商甚至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汉语习语——“无商不奸”便是有力佐证。

而在历史上,欧美等西方国家为了原始资本的积累极力推崇自由贸易、对外大肆掠夺扩张,实行“炮舰外交”(gunboat diplomacy),持剑经商,英语谚语——“Trade follows the flag.”(意思是:在资本主义向外扩张时,其政治军事力量扩展到什么地方,其商业贸易就紧跟其后蜂拥而至)就是最好的诠释;同时,他们较早地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大力发展了资本主义和重商主义(mercantilism)。因此,英语就有了与汉语完全不同的merchant prince(财富王子)这一美称。

三、汉语“和气生财”,英语“顾客至上”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和”在商业经营上的经典总结就是“和气生财”(By peace plenty)。因为“和气”是沟通感情的前提和基础,是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同时“和气”还可以为继续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和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从而寻求更大更多的生意机会。这种商业理念可以在许多汉语习语中找到佐证。例如:

(6)买卖买卖,和气生财。

(7)和气买卖赚人钱,和气能招万里财。

(8)生意要做好,和气少不了。

十分相似的是,欧美等西方国家推崇“顾客至上”的商业理念。没有客户,就没有生意(No customer,no business.)。在商家看来,顾客就是上帝。上述这些习语无一不是“顾客至上”(Customer care is our top priority)的商业理念的具体表现;它们其实也体现出“以顾客为本”和“和气生财”的中国商业文化思想。

四、结 语

可见,上述商贸汉英习语的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商贸交往与翻译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有助于引起人们对商务汉英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的对比与研究兴趣,有助于提高跨文化翻译的质量和译者的文化修养。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H31

A

1006-5342(2012)01-0049-02

2011-10-27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商务汉英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对比研究”(09GK-04)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大学英语教学科研项目(2011年283号)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汉英习语谚语
说说谚语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谚语趣画(一)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