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忠臣
(汉中市南郑县碑坝水利管理站,陕西汉中 723106)
碑坝辖区内的碑坝镇、福成镇,位于南郑县城南部,地处E107°左右,N32°23'~N33°。降水量年平均值在 800 ~1 200 mm之间。人畜饮水贵如油,天旱吃水愁上愁。饮水困难是碑坝贫困山区的鲜明特征,更是广大缺水群众生存上的最大威胁。由于山高谷低,人们沿山分散而居,境内有前河,后河两条河流奔流不息,但除极少一部分靠近河边的住户能就近取水外,散居在山山岭岭,沟沟弯弯的村民只能用木制背桶到深沟或河边背水,往返背一桶水,多则半天时间,少则几十分钟。住在高山顶上的群众吃水只能用水窖,蓄水池囤积取水,如遇天旱,吃水更加困难,几十个人家合用一口蓄水池,每天早上天未亮,就从四面八方涌来背水的群众,按先后轮次取水,先背回的是清澈干净的水,后背回的是泥浆水,只能经过沉淀才能饮用,缺水的地方水贵如油,村民对水十分珍惜,他们舍不得奢侈浪费,将用过的洗脸水积蓄起来洗衣洗脚,再喂猪喂牛。
碑坝辖区共有2个镇,36个行政村,总人口20 463人,建国以来,各级人民政府对饮水困难问题非常重视,采用多种办法,多种渠道给予解决。县上为进一步着力解决人饮困难,通过甘露工程、人饮工程项目,共解决了两镇36个行政村2 650人,自来水普及率达12.95%。自200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省、市要求,将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同时,市县也将安全饮水列入“八大”民生工程之一,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县水利局积极组织规划,各级各部门相互配合,积极推进,狠抓落实,我片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效显著。
从建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饮水困难问题到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水利部门把落实农村饮水解困安全工程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来抓,县局先后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人饮办、甘露办、县安全饮水指挥部办公室。从1983年到2006年底为我片区落实了甘露工程、人饮工程项目共17个,(其中集镇4处,农村13处)修建水窖4个,蓄水池13座,安装管道近40 km,共解决了2 650人饮水问题,占总人口的12.59%。2007—2008年底共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项目25个(其中集镇3处,农村22处)修建蓄水池40余个,安装管道近80 km,共解决了4 695人,占总人口的22.94%。据统计,目前已投入运行的安全工程有30余处,饮用安全水的有8 200余人,约占总人口的40%左右。被新工程取缔了的工程占已成工程的5.4%左右,先后累计国家补助资金约为400余万元。据了解,自2009年底达到每村已落实了一个人饮工程项目后,相关单位通过几次努力,仍然没有争取到续建工程项目。
1)建设资金不足,主要是我辖区属于边远高寒山区,受历史变迁,人口稀少,住居分散,一个行政村最少的有90余人,多的村达3 000余人,而部分村级行政区域面积达30 km2。安全饮水工程总投资以该村2005年上报调查时涉及安全饮水人口情况总数作为基数,与国家额定的人口造价基数(2007—2008年为320元左右,2008—2009年为430元左右)之积计算,其总造价在较远的水源点引水,难以解决计划人口数。以元坝梨子岭供水工程为例,福成镇元坝村行政区域面积约为20 km2,共4个村民组300余人口,按上述方法计算该村安全供水工程总投资应该为10余万元,而这10余万元的资金,从远达4 400 m处安全水源点引水,其主管道只能铺设到元坝村1个村民组梨子岭的位置。目前,解决了梨子岭村民组11户47人安全饮水问题,而其它3个村民组还未得到解决,解决了的人口仅占该村总人口的14.9%左右。条件好的村,按此方法计算也只能解决占该村总人口的60%左右。从整体情况看:①工程本身投资,就不能彻底解决项目规划点的供水情况;②仅国投资金到位,地方配套资金,除群众以劳折资外财政配套的部分难以保证;③国家额定的人口造价基数偏低;④目前,严重存在启动资金不足问题。
2)项目实施责任主体不明,上级招标,实施项目责任主体不是地方,而是中标公司,往往辖区地方认为此事主要在县水利局和下派单位碑坝水管站,而中标公司在空里过日子。故当地政府只重视项目争取,不重视项目的规范化实施,导致村级领导的责任、管理、考核不到位。同时,项目村的百姓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致使工程进展迟缓。
3)工程建设保障乏力:①工作开展不力,规划设计不到位。因无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加之地方财政无力匹配项目资金,未按要求进行正规设计。例如碑坝集镇有2 300余人。原因资金不足,设计时采用树枝式管网布置,根据管子长度在西沟就近选取水源点。在实际生活中,原本水源充足,在工程检修时,仅存在1~2 d吃不上水,到了灌溉期间,水源水紧张,卫生是否有保障都谈不上,就这不一定卫生的水,用户也难以吃得上,为此当地政府及管水单位很是烦恼。人大代表也曾经联名提议,一致要求政府把水权交给水管站进行直接管理。同时没有完全安装水表,管理人员难于操作,水费收不上,工资没保障,更谈不上维修费用,以水养水就是空话;②少数地方政府对项目落实点的自然地理情况,水源情况不够了解,实施方案较粗燥;③管理不到位。虽然工程项目到位快,工程实施到位快,但工程建设协调到位不够,个别工地,如韭菜岩供水点、西沟供水点、坝溪供水点工程施工劳动力紧张。同时检查验收与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监督脱节现象存在,留下质量隐患的可能性较大。工程建设速度慢,工期长,工程按工期竣工不到位,这一切因素难免会存在重复建设或再建设。
4)建后管理薄弱。在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中,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工程建成后,有的由群众代表组成的用水者协会管,有的由镇管,有的由村、组管,有的采取承包,租赁办法等等,管理主体散乱,还没形成一套实用、科学、高效、完整的管理办法;农村水源地保护,水质安全监测,人饮工程突发事件预防等工作还不够到位。管护落实上,责、权、利不清,工程维护维修,水费收取制度不健全。据调查占80%左右的受益群众缺乏集体思想和水商品意识,共同管理,自觉交纳水费的氛围未形成。工程维护维修不到位,造成供水主体使用寿命缩短,有重复建设或再建设的可能。
构建和谐社会,把实施安全饮水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来抓。水是生命之源,安全饮水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当前,应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工作重心来抓。保障农民饮水安全,维护农民生命健康刻不容缓。为此建议:
1)加快对山区安全供水工程项目投资力度,科学规划设计,提高效益。一个项目资金的多少,直接决定于这个项目设计到什么样的标准。对于人口少,住居分散,安全水水源较远的山区农村或集镇,不能按照国家确定依人口造价投资一刀切,这样会严重影响到该项工程设计不达标。在平川人口居住集中且多的地方或许能勉强得到解决。对于住居分散的高寒山区来说,在设计时,政府应加大对建设前期资金投入,到现场勘测,考察论证,搞出一套科学合理,资金相对低一点的设计方案,并按照设计方案估算总造价,进行投资,或者政府规定补助定额,按地区或地域情况细化分解,提高标准。山区农村,采用树枝式管网布置集中供水或分散供水较为合理,既能满足安全供水要求,又能降低成本。而对于集镇来说,>2 000人的应采用环状管网布置和树枝式管网布置相结合,一户一阀门一水表,入户过水表的设计原则为佳。
2)加大山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推进力度:①希望上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我片区人饮安全的问题。在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考虑续建项目,着力解决因资金不足而未得到解决的人口占总人口60%左右的部分;②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在工程项目上适当考虑给当地政府的协调督查经费。县政府除把安全饮水列入“八大”民生工程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并把人饮项目纳入乡镇及村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县委县政府,乡镇党委政府定期开展督查并通报情况;③加大领导责任力度。县政府,乡镇政府应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强大的态势和声势,尽快完成饮水安全任务。
3)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建后管理。人饮工程属于公益性事业,大的方向是市场化运作,但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其公益性,对租赁、拍卖等办法应慎重对待,多考虑长远利用和永续利用问题:①要明确水权责任主体。凡属国家补助资金直接下达到村、组建设安全饮水项目的由该村、组管,国家补助资金直接下达到集镇建设安全饮水项目的,其供水人口在<2 000人的由该集镇所在的乡镇管,供水人口>2 000人的由当地水管站管;②在建设前期设计时,应因地制宜,对山区农村采用树枝式管网布置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相结合一户一表制的设计原则为佳,对>2 000人的山区集镇来说,采用树枝式管网布置和环状管网布置相结合,一户一阀门一水表,入户过水表的设计原则为佳;③各乡镇、村、组及水管单位,成立供水站,组建机构,确定编制1~3人,明确分工。同时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建后管理制度,建立一套能够保证人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好机制、好办法;④要积极探索水价分类,完善价格体系,按量计价,确定价格按总造价与管理人员工资和工程维修费之和与工程使用年限之商为该乡镇、村、组及水管单位在该供水工程上年收取的总费用。实行生活用水,工业农业用水等不同用途,不同水价的水费征收办法,克服大锅水,福利水的局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⑤严格执行水源地保护的有关规定,抓紧建立健全供水安全监测体系和人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创新融资机制,建立健全人饮安全工程抗风险保障体系:①国家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积极组建一个建设工程抗风险保障机构体系;②各级建设工程抗风险保障机构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合理整合人饮安全工程受自然因素破坏后恢复建设资金,积极研究配套资金和今后工程大修资金的来源和落实问题。
[1]侯梅,王艳.农村人畜饮水现状及工程管理措施[J].农技服务,2008(09):137-01.
[2]林国忠,林国华.浅论农村人畜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02):208.
[3]钟华平,谢石连.农村饮用水安全与地下水管理[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1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