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焰华,任良均
(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色尔古乡阿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成都 610041)
多元化管理模式是水电站值班调度与运行管理的一种常规表现的形式。其整个运行管理的模式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对这种模式的管理运营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一个符合国情、站情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多元化运行管理模式。
水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管理模式包含了诸多方面的内容。因为这是一个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在当前情况下基本上正处于试点工作的新阶段。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设计实践经验,我们对“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水电站设计工作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笔者希望通过文章能够和其他的有志于此项工作的研究人员做交流,可以共同提高认识,促进诸多问题可以得到明确的、妥善的解决。为了更好的做好区域化、流域化水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我们更需要不断地探索、积累经验,通过不断地交流,持续改进。
安全是水电站的“生命”,生产现场的各项运行安全管理工作是否能够执行落实到位,直接影响着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经济效益。这就对现场运行值守人员、设备的运行工况、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保证现场人、设备、环境、管理等均处于安全、良好的状态。从涉及水电站安全的各个环节出发,规范生产行为,保证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设备缺陷管理作为保证水电站设备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设备缺陷管理标准,对缺陷的发现、鉴定、通报、处理、验收、记录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有详细的设备缺陷管理流程,明确流程中各节点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要求,并根据设备缺陷类型和严重程度,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在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管理模式下,现场的值守人员对在定期工作或者设备巡视检查中发现设备缺陷或者隐患时候,能够对照标准或者规范执行设备缺陷的处理流程,及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防止缺陷或者隐患扩大。同时,专业人员在收到信息后能够及时、准确的对设备缺陷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
流域水电站的设备缺陷管理要注意3个方面的内容:①现场值守人员在发现设备缺陷或者隐患时,要及时做出初步判断并将情况汇报流域集控中心进行确认,并通知相关专业人员及时处理;②现场值守人员、维护人员以及负责监督消缺的安全管理人员,均应随时检查跟踪消缺的情况,认真组织针对设备缺陷消除后的验收工作;③设备缺陷管理者要有针对性的组织进行设备缺陷专题分析,对产生的原因、处理措施、防范措施等均要严格地制定。
在水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管理模式下,流域水电站设备的倒闸操作管理可根据设备的操作流程进行分级,可分为远方操作(现地监视),现地操作(监护)和事后检查3种模式。
1.2.1 远方操作(现地监视)
此种模式的倒闸操作内容也在设备正常状态下进行,且只针对具备远方操作功能的设备。此类倒闸操作一定要在得到现地监视的人员就位通知后,集控中心方可进行操作,禁止约时操作。现场监视人员在远方倒闸操作过程中,与集控中心操作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可采用流域应急对讲机),及时反馈设备各操作步骤内容是否顺利完成。
1.2.2 现地操作(监护)
此种模式的倒闸操作内容在设备正常状态下进行,且此类倒闸操作应在接到集控中心下达的操作指令后,按操作票逐项进行操作,严禁无票操作或不按步骤操作。
1.2.3 事后检查
此种模式是远方操作(现地监视)、现地操作(监护)两种倒闸操作模式的完善和补充,是所有倒闸操作步骤完成后都必须执行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不管倒闸操作是以何种模式进行,在操作之前和完成以后,集控中心均应要告知现场值守人员。同时,水电站所有的倒闸操作均要符合新国标《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中倒闸操作的要求。
在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管理模式下,设备的巡视检查尤为重要,应当根据国标、行标的相关要求,制定水电站自身的设备巡回检查管理标准(制度),对巡回检查的时间、路线、地点、项目与要求等均要做出详细的规定,对于常规性设备巡视检查,应采用设备点检卡,做到巡视检查标准化,提高巡视检查质量。对于计划性检修后的机组启动、线路加压、管路充压(充水、充油、充气)等典型检修后的设备运行检查,应采用设备检查表单,以准确掌握设备状态,杜绝因对设备状态掌握不准确、不全面而引发不安全事件。现场值守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认真巡查,准确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安全隐患,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设备巡回检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认真做好巡检前的准备工作,即要对巡检项目、路线、要求以及设备的运行方式要掌握,巡检工具和资料要准备齐全;②进行设备巡视检查应做到“六到一不漏”,即:该走到的地方要走到,该看到的地方要看到,该听到的地方要听到,该摸到的地方要摸到,该闻到的地方要闻到,该分析到的地方要分析到,不漏过任何一个可疑点;③设备巡视检查发现异常时应认真执行“三比较”,即与规程比较、与同类设备比较、与前次设备巡检情况比较,加强运行分析,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保证设备的健康运行。
运行分析是加强运行管理、安全生产指标管理,提高水电站机电设备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的有效方法,是促进各级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认真掌握设备性能及其变化规律,保证机组安全、经济、稳发、满发的重要措施。运行分析采用闭环管理,使分析结果得以落实。按分析的内容及参加人员可分岗位分析、定期分析和专题分析3类。
1.4.1 岗位分析
由现场值守负责人组织本值人员把巡屏、抄表和巡回检查所观察到的现象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内容为值班期间对仪表、设备运行参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的异常以及发生的不安全事件等。
1.4.2 定期分析
由现场运行管理工程师根据各种指标、参数曲线和设备运行状况、安全、经济变化趋势等内容,组织各值值长及主值班员进行综合分析1.4.3 专题分析
由部门组织在岗位分析和定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内容包含岗位分析和定期分析中的内容以及设备运行、维护、检修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等。
水电站消防监控系统的消防设施检查工作应该由现场值守人员来负责现场管理和检查,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核查的方式进行,这就要求现场值守人员注意以下4项:①熟悉并掌握现场消防设施、器材、警示标志灯的配置情况以及其功能和使用规定、操作规范等要求;②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消防设备设施、器材的完好性、消防报警系统、消防应急通讯和疏散系统等的灵敏和完好性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③建立消防应急预案,并落实演练,保证现场各值守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尽快地确认火灾位置,及时启动消防设备,安全疏散,同时,必要时可顺利拨打119支援,并能够配合消防队伍灭火;④严格执行现场消防系统实施的安全管理确认签到制,及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现场消防系统实施检查情况进行再检查、再确认,充分保证消防系统的可靠性。同时,要求现场值守人员严格执行消防系统设施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未经公司安全管理相关领导的许可,不得擅自改变现场消防系统设施的运行方式。
针对近几年的水电站员工流动性较大、员工队伍年轻的问题,造成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现状。笔者认为水电站在人员培训方面,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外派员工到设备制造厂家进行专项学习并参与出厂验收,同时参与到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中去;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班组为单位开展运行分析、安全活动、事故预想、技术问答、标准学习等专业技术培训;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派出员工参加各类与水电站安全生产相关的知识或者培训,或者派出员工到其他同行业水电站参观学习,同时邀请行业优秀的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指导;④建立公司网络培训平台并定期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使之熟练掌握故障分析、事故处理、倒闸操作等业务能力,针对新进员工,提倡以“老带新”、“师带徒”的传帮带的方式进行定期的岗位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为流域水电站安全规范运行提供人力保障。
要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模式下的安全管理,就需要现场有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与完善的规章制度做支撑。并且能够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方针指导下,通过不断修订完善以及结合现场实际的持续改进,进而保障无人值班 (少人值守)管理模式的顺利开展。
1)结合实际,对现场值守长、值长、值守人员的岗位职责、要求以及工作内容等,在其岗位工作标准中要细化明确并严格执行;要对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中涉及现场各项安全生产实际工作的要求和规范进行重新审定,提高其可操作性。
2)建立应急ON-CALL制度。以流域水电站为例,在运行维护队伍中组建应急ON-CALL值,作为流域水电站应急事件处置的主要力量:①明确其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要求;②要求现场值守人员和应急ON-CALL人员均要具备较强的技术业务水平,充分了解现场设备的各种运行工况及其变化的相关规定,并具备特殊条件下单人操作和单人巡视的人员条件。
3)现场值守人员和应急ON-CALL人员的定期轮换制度。现场值守人员常住生产现场,应急ON-CALL值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住现场或营地,但必须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且在接到命令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并无条件的服从现场值守长的调动任务,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现场值守人员和应急ON-CALL人员均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确定轮换时间间隔,以确保生产现场24 h都会有足够的负责设备事故处理的人员。
4)奖惩机制。建立以班值为单位的考核奖惩机制。现场值守值和应急ON-CALL值均执行定期轮换制度,可建立以班组为单位的奖惩机制,个人工作业绩与个人绩效挂钩,同时,个人的工作业绩和考核情况与各班值挂钩,将其纳入各班组月度综合考评的依据。这样,在班值内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的好风气,在班值间形成竞争、团结和协作气氛。既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又有力地约束了职工在工作中的不良习惯。
各值守值的值守人员和应急On-CALL值人员定期进行轮换,即各值的岗位保障相对稳定,各值的人员分布在发生改变。但每个人不管是在哪个岗位,随时随地都有制度进行约束和考核,保证每个岗位的分工要明确,安全责任要到位,以避免岗位懈怠和员工惰性心理的产生。
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这一多元化运行管理的全新模式,需要思想高度统一,对运行维护人员及其工作内容进行最优化配置,充分细化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工作内容,提高人员的工作素养与人员素质,全面优化运行值班方式,方可取得好的效果。此模式的开展,可以提高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会促进流域水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的优化,保证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同时,也会促进企业员工队伍建设,使员工的个人素质和工作热情得到长足的提高。
[1]秦文红,李卿鹏.浅析500 kV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建设与管理[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8):26-27.
[2]张益华,史煜.葛洲坝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管理模式的回顾与展望[J].水电厂自动化,2004,7(04):36 -42,45.
[3]李洪宾.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管理[J].天津电力技术,2004(01):55 -57,59.
[4]杨兴斌,李志祥.葛洲坝电厂运行无人值班探讨[J].水电厂自动化,2000(0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