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华英
(邢台市金石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邢台054000)
有建筑业的权威曾说过:当代的高消费就是回归大自然,回归乡土.就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第一点 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要研究生态环境状况,考虑解决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解决好自然能源的利用,自然材料的合理利用.采光照明设计、内部空间物理性能调节设计、建筑装饰、装潢、室内设计中尽可能多的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才智,使建筑更贴近自然,使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都达到新的高度.第二点 努力做好面向未来的设计.建筑设计要创造出风格、意境和情趣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形象简洁,造型亲切,经济适度,功能多样,材料自然,无毒无害和可再生性以及细部设计要达到细致入微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1.1 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
1.1.1 充分理解所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
1.1.2 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
1.1.3 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
1.1.4 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适宜的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
1.1.5 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
1.1.6 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损害,避免资源的浪费;
1.2 重要结构体系以框架结构为主 住宅采用框架结构,有利于新型墙材的推广,提高了住宅的抗震性能,并可为住户提供自由分割的空间,丰富住宅的立面造型,使用面积系数也可提高,单位面积造价与砖混结构基本持平.
1.3 住宅的寿命将要大大的延长,超耐久性住宅将要大量出现 当住宅采用框架结构之后,就可以采用超耐久型混凝土从而大大的提高住宅的耐久性.
1.4 建筑时空的延续性 在遵循自然因素的前提下,从传统居住形态中汲取养分,提取要素,结合当代住宅科技特点和居住需求,创建的再现建筑地域空间文化特点,以寻求住宅建筑的个性表达.
1.5 住宅建筑时空的全面性 在完成了人性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合理结合之后,需将适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人类自身生活方式的一些必要因素考虑到其中.
综上所述,当代住宅建筑应具有舒适性、适应性、生态性、信息性、文化性、智能型等等.
为满足室内环境质量,各功能空间要采光充足,通风良好,使用率高,并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对于外部空间的环境,居民交往的空间创建也是居住舒适性的重要体现,作为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要结构明朗,群体设计要多种围合,变化多变的私密、半私密的空间配合如一,广场、绿地、小品、通透环廊等构成统一景观,做到安全、宁静、温馨而利于交往.
主要表现在多样性和可变性两方面,多样性:由于住宅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住宅开发建设单位要避免“贫富皆宜”的单一项目而要有一定量的适合多种目标群体、赋予个性化的项目,来满足日益多样的市场需求.可变性:由于功能的多样性和技术的可行性,使居住空间的灵活可变得以实现,其可变性一般是以“户”为设计单位,按基本间定型的厨卫等定型设计,居室部分采用活动式隔断灵活分隔.据此,住户的室内布置就可以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设计布置一个温馨而有个性的家,如此自然提高了居住建筑的使用效率,使住宅建筑易于改造而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与大自然接触,但住宅建筑仅有绿色还不能说其具有生态型,住宅的生态型是以绿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
生态建筑设计应该具有以下有效途径:
4.1 开发地下空间
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向城郊发展,这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生态平衡破坏,城市化程度增加;二是向高空发展,往往导致人口密度增加,空气污染严重,交通更加拥挤;而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4.1.1 节省土地资源,减少对城市土壤的破坏,减轻地面上住宅、交通、生产和生活服务、社会活动的相互干扰.
4.1.2 有利于生态平衡,不破坏植被,不侵占农田,有利于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
4.1.3 防尘,防毒.地下空间无大气污染.
4.1.4 利于储存蔬菜、水果、粮食.地下环境相对湿度适宜,避免鼠害虫害.
4.1.5 抗震性能好,维护费用低.
4.2 物质能量循环利用
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展,各种生态住房、低能耗住房大量兴建,将来的房屋建设对能量的利用将主要有自然能(太阳能,风能等)的直接利用、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生物能循环)等形式.
4.3 加强绿化设计
要提高环境的绿化覆盖,除增加绿地面积以外,还可以立体发展,向空中拓宽,采取屋顶绿化、窗、墙垂直绿化等手段,有效的防止了热辐射,改善了夏季室内环境,阳台上采用垂直绿化,同时装饰了中庭,用生物气候来调节室内气候.
4.4 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果和功能,在发展中系统内各种生物的因素和环境内因素按一定的规律相互联系.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们实践活动所必须遵守的,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就可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
智能建筑是把现代的高新技术——智能型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智能保安,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相融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优化组合,使人们获得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建筑空间.
在智能建筑里,人们可以获得:
5.1.1 安全、健康、节能、舒适宜人,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的环境,温度、湿度、照度可以自动调节,环境的色彩、味道与背景、噪音可随心所欲,创造更有人性的生存行为环境.
5.1.2 不同用户对不同环境的要求,开放式的大跨度和大空间结构,允许拥护迅速,方便的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5.1.3 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办公条件,可以高速度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商贸活动.
未来的世纪是一个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科学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未来的建筑生产必须在生态环保方面加大力度,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达到既能保证生产,又具有自净能力,杜绝环境污染,同时,尽可能形成可重复利用的良性循环,降低能源,资源消耗.
如今,世界大型建筑的主流是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我国目前正在建造和将要建造的大型综合建筑使用期限至少在50年以上,无论是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设备上,都应有超前意识.随着生态意识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入人心,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建筑技术,科学技术的实际水平,建设有前途的大厦将作为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将带动建筑业的迅猛发展.
[1]刘海龙.发展生态建筑,改善人民环境.住宅科技,2001,9
[2]李效军,陈翔等.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建筑学报,2000,5
[3]陈易.生态危机的对策——建筑创作中的5r原则.建筑学报,2001,5
[4]周金萍,周联军等.浅议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住宅科技,2001,6
[5]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住宅科技,2001,6
[6]李熙成等.当代人居环境的建设.住宅科技,2000,3
[7]赵里云.当代新型建筑的特点.建筑,2000,4
[8]范孟华等.当代住宅的发展方向.建筑,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