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炎、肌腱端炎和脊柱炎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传统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治疗AS的疗效有限。近年来,国外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治疗包括AS在内的脊柱关节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为AS的治疗带来了曙光[1]。英夫利昔单抗(INF)是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TNF-αIgG1k同型链单克隆抗体,它能靶定体内的TNF-α,与其特异结合,抑制它们的活性,由于INF能减轻AS的炎症反应,有效阻止关节骨质破坏,改善关节功能,降低致残率,在制止病情发展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院自2008年首次开始应用IN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的关注和肯定,有许多AS病人接受INF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INF治疗的同时可出现多种皮肤不良反应,包括急性毛囊炎脱发、疱疹样皮肤病变、皮肤干燥、多形红斑、多汗、皮肤过度角化、皮肤色素沉着、瘙痒、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荨麻疹等[2]。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AS病人66例,均符合1984年修订的AS纽约分类标准,并处于疾病活动期[3]。所有病人均排除急性和慢性感染(肺结核、肝炎等)、恶性肿瘤、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病变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其中男48例,女18例,年龄17岁~45岁,平均34岁,平均病程3.5年。
1.2 方法 66例病人均分别在第0周、第2周、第6周接受的INF静脉输注治疗共3次,每次剂量为5mg/kg,溶于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输液时间不少于2h。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所发生皮肤不良反应,针对皮肤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3 合并用药 66例病人均联合应用甲氨蝶呤(MTX)治疗,每周口服1次,每次剂量为10mg~15mg,时间至少在3个月以上,在接受INF治疗前,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在接受INF治疗的66例AS病人中,发生与治疗相关不良反 应18例(27.27% ),35例次 。其中皮肤不良反应6例(9.09%),6例次,包括瘙痒2例(3.03%),2例次;荨麻疹2例(3.03%),2例次;皮肤溃疡1例(1.52%),1例次;皮炎1例(1.52%),1例次。
3.1 心理护理 INF作为治疗AS的一种新药,价格昂贵,病人对药物疗效的期望值较高,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怀疑态度。护士重视加强对病人进行用药依从性的教育,以免延迟用药,影响疗效。护士应当主动与病人的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消除疑虑情绪;并向病人说明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讲解应用的时间、疗程安排及规律用药的重要性;说服家属尽可能给予经济和感情的支持,增强病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2 加强药物的输注管理
3.2.1 严格掌握配制方法及输注要求
3.2.1.1 配制方法 ①INF为冻干粉剂,宜现用现配。配制时将每瓶100mg INF粉针剂用10mL无菌注射用水溶解待用,从250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抽出10mL液体弃去,再将溶解后的INF溶液注入0.9%氯化钠溶液中,以防液体总量增加,而致压力增加,导致药液溢出造成浪费。②配制药液时应当严格无菌操作,检查药瓶内的真空状态,如被破坏、或溶液出现不透明颗粒、变色或其他物质,则该药品不能使用。③为避免药液浪费,选择小号注射器的针头(0.7mm)溶解药液,防止针头过大,破坏药瓶橡胶盖,使药液外溢。④在稀释过程中为了减少溶药时产生过多泡沫,应通过水平划圈的方式使注射用水沿着瓶壁缓慢注入瓶内,轻轻旋转药瓶,避免剧烈摇晃,严禁振荡,放置5min后使药物完全溶解,再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
3.2.1.2 输注要求 ①用药前先用0.9%氯化钠溶液建立静脉通路,避免排气时浪费药液。常规遵医嘱给予滴管内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5mg,以防止过敏反应。②选择粗直的静脉进行穿刺,确保液体点滴通畅,无外渗后,再更换为INF溶液。③用药后再次用0.9%氯化钠溶液输注,以冲净管内残留药液,以求药物用量准确。
3.2.1.3 加强临床监护 输注INF由经过INF输注培训的护士进行操作,安排病人在专用的病室完成输液治疗,1名护士负责全程监护。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及近期有无感染症状,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30min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直至输液结束后0.5h。同时还要注意询问病人有无全身不适反应。
3.2.1.4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INF在输注时应用恒速调节器控制输注速度,开始15min,10mL/h;15min~30min,20mL/h;30 min~45min,40mL/h;45min~60min,80mL/h;60min~90 min,150mL/h;90min~120min,250mL/h。
3.3 皮肤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本研究共有6例病人在接受INF治疗期间出现皮肤不良反应。我们根据不良反应的症状不同,给予不同的处理。其中有2例病人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病例1发生在第1周第1次输注INF 1h后,病例2发生在第2周第2次输注INF 50min时,2例病人均表现为四肢、躯干皮肤瘙痒,遵医嘱给予减慢输注速度至20mL/h,同时给予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安慰病人,减少病人紧张情绪,20min后瘙痒症状逐渐缓解,并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输液治疗。2例病人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样的皮疹,其中病例3发生于第1次输注INF 1h,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并融合成片,伴有瘙痒;病例4在接受第2次INF输液治疗约l.5h,前胸及下肢皮肤出现荨麻疹伴有瘙痒症状。以上2例病人护士立即将输液速度调节至初始速度,并遵医嘱给予肌肉注射苯海拉明20mg,约0.5h后皮疹消退,瘙痒症状消失,并顺利完成用药,输注完毕后继续观察2h,病人未再出现不适症状。另有2例病人发生了皮肤的严重不良反应,病例5在第3次输注INF第3日后出现全身皮肤棕红色的小点,以后逐渐扩展成棕红色的斑块,边界清楚,后逐渐融合成片,后累及全身,伴有脱屑、脱发症状,诊断为迟发过敏性反应性皮炎。确定为严重不良事件,收住入院后,连续5d给予静脉输注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加入甲泼尼龙80mg治疗后,皮疹消退约70%,5d后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50mg,每日1次,皮疹逐渐消退,脱屑、脱发症状好转,后终止INF治疗。病例6的不良反应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疡,发生在第2次输注INF后第2日,表现为自踝关节以下双足皮肤发红、肿胀及疼痛,多发水疱,随之皮肤水疱破溃有淡黄色液体流出,有异味,其中有两处形成约2cm×2cm大小的皮肤溃疡,其表面覆盖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周围有坏死组织,并渐出现双足皮肤增厚及脱皮,随即收住入院治疗,入院后给予做血、尿、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指标。分泌物培养为大肠杆菌感染。双足破溃处病理活检回报为:上皮角化不全,棘细胞层增生,真皮乳头血管扩张,内皮细胞增生,少量炎细胞浸润,考虑慢性皮炎改变。此例病人也确定为严重不良事件,收住入院治疗。入院后遵医嘱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双足皮肤,再给予依沙吖啶纱布湿敷30min后,再给予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溃疡部位。双足皮肤增厚脱屑部位给予外涂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每日2次。并根据局部分泌物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给予静脉输注环丙沙星全身抗感染药物治疗。1周后,病人皮肤水疱消失,脱屑明显减少,溃疡部位创面逐渐缩小至1.5cm×1.0cm,3周后皮肤破溃处基本愈合出院,未再继续使用INF治疗。
3.4 预防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 ①对护理人员进行INF药物相关知识及输注操作规程的培训及考核,考试合格方可进行INF输注治疗护理工作。②用药前认真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及相关的禁忌证。重点告知病人在用药后如有皮肤瘙痒或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就诊,尽早处理,避免不良反应症状继续加重。③为了减少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每次在用药前遵医嘱常规给予抗过敏药物地塞米松5mg,注入滴管内。
大多数研究均表明,INF联合MTX治疗AS病人具有起效快的特点,如规律使用可提高AS病人的功能、活动范围及生活质量,INF成为治疗AS的一线药物[4]。但是在INF显示良好治疗前景的同时,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关注。由于INF是TNF-α的人鼠嵌合的(含25%鼠蛋白和75%人蛋白)IgG1k单克隆抗体,AS病人对异体蛋白的反应可能会更加突出。而反复静脉给药可产生抗INF抗体[5],所以在输注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输液反应或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面色潮红等。有研究提示INF的皮肤不良反应常见,临床表现多样,部分病例为严重不良事件[6,7]。本研究观察66例接受INF治疗的AS病人,发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27%,与以往的报道基本一致,其中皮肤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9%。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加强病人用药前的宣教指导,严格按照药物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好药物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尤其是皮肤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 张莉芸,黄烽.生物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2):112-115.
[2] Verea MM,Del Pozo J,Yebra-Pimentel MT,etal.Psoriasiform eruption induced by infliximab[J].Ann Pharmacother,2004,38(1):54-57.
[3] Garrett S,Jenkinson T,Kennedy LG,etal.A new approach to defining disease statu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The 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J].J Rheumatol,1994,21:2286-2291.
[4] Brandt J,Kariouzov A,Listing J,etal.Six months results of a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etanercept in a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J].Arthritis Rheum,2003,48:1667-1675.
[5] Svenson M,Geborek P,Saxne T,etal.Monitoring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TNF-alpha-biopharmaceuticals:Assessing serum infliximab and anti-infliximab antibodies[J].Rheumatology (Oxford),2007,46:1828-1834.
[6] 张莉芸,黄烽,张江林,等.Infliximab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皮肤不良反应七例临床分析[J].中华风湿病杂志,2005,9(3):166-168.
[7] 薛彬,张晓莲.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0C):2778-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