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彪
河南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 周口 466000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体会
刘杰彪
河南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 周口 466000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救治方法。方法根据150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局麻或局麻+基础麻醉行口腔颈面部软组织清创缝合术。结果本组患者均救治成功。141例(94.0%)6~9 d伤口I期愈合,平均(7.4±0.3)d。9例(6.0%)术后发生感染,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对所有患者进行1~6个月随访,平均(3.8±0.6)个月。无1例出现功能障碍及明显瘢痕影响外观。结论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要尽量保证颌面部功能及减少瘢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清创缝合术
由于口腔颌面部位置突出暴露在外,极易受到各种外伤。其中交通事故导致的损伤占57%~60%[1]。当合并颅脑或其他脏器损伤时,常常危及患者生命,需紧急抢救处理。2009-01—2012-01,我院共收治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150例,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患者,男83例(55.3%),女67例(44.7%);年龄10~69岁,平均(35.6±5.4)岁。20~40岁92例(61.3%),10~20岁 46例(30.7%),40~69 岁 12例(8.0%)。致伤原因:撞击伤27例(18.0%),摔伤28例(18.7%),坠落伤16例(10.7%),工伤23 例(15.3%),交通事故伤 54 例(36.0%),动物咬伤2例(1.3%)。损伤部位:额部54例(41.3%),颏部43例(29.3%),面颊 21 例处(1.9%),颧部 4 例(2.3%),唇 11 例(19.7%),口腔内(舌、腭等)12 例(4.6%),其他5 例(0.8%)。
1.2 方法 (1)外伤处理:清除软组织表面的杂物(泥沙、组织碎片等),用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液反复多次交替冲洗创面及受损软组织周围的皮肤。如异物位置较深或者难以清除,可用酒精反复擦净,或者借助器械去除。如异物位于大血管旁,则需小心处置,不可损伤大血管。外伤处理完成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在外伤处,避免创面暴露,防止细菌等物质污染。同时保持头高脚低的体位,以减轻肿胀。对于有轻度水肿的患者,给予冷敷,等出血停止后改用热敷或加压处理。热敷水温不宜太高,一般保持在40~60℃为宜,压力为40 mmHg左右,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和消散。出现血肿感染患者,清除血肿放置引流,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如为机械因素导致的较大软组织破损及撕裂,裂口不整齐或者组织缺损,患者常伴有剧烈疼痛及大量出血,甚至出现休克。对此类患者,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软组织损伤的处理。软组织缺损少但局部张力大者,松弛切口后进行伤口缝合,II期整复治疗;皮肤缺损较多而黏膜无缺损者,缝合黏膜的同时对皮瓣进行转移;若患者病情严重且组织缺损多,先行全层缝合,待生命体征平稳及炎症控制后,行II期整复治疗。
本组患者均救治成功。141例(94.0%)6~9 d伤口I期愈合,平均(7.4±0.3)d。9 例(6.0%)术后发生感染,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对所有患者进行1~6个月随访,平均(3.8±0.6)个月。无1例出现功能障碍及明显瘢痕影响外观。
口腔颌面部创伤由于创口内常有血肿、组织碎片等,易造成感染、软组织水肿、组织移位等,严重影响颌面的功能。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常涉及颌面部血运及咀嚼肌群,在对颌面部软组织损伤修复时,需考虑口腔颌面部的特殊解剖特点,防止损伤关节或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2],同时还要考虑外观形象,尽量减少面部畸形和促进其功能恢复,对患者的愈后具有重要意义[3]。
颌面部软组织的修复时,首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同时要尽量保证颌面部功能及减少瘢痕。对于张口困难、口咽组织撕脱移位、下颌关节损伤的患者,要保证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确保气道通畅。对于游离乃至离体的软组织,力争保留复位[4]。对于伴有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应该尽快请脑外科进行会诊处理。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可在软组织修复与骨折复位固定同时进行,同期完成整复手术,即能在第一时间救治,减少创口长期暴露而出现的继发性感染,又减轻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5]。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伤口为污染伤口,因此清创时应仔细、彻底,保证创口干净,减少感染机会。对有活力的组织不应修剪和扩创,可能成活的组织要尽量不予切除。对颊部、上下眼睑、口角等处有组织缺损者,缝合时不可以过度的拉拢缝合线,避免造成面部畸形,应考虑用邻近组织瓣转移。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组织再生修复与抗感染能力较强,一般不会留下明显瘢痕及功能障碍。
清创及缝合后,需补充充足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需选用易服用,无需过度咀嚼的食物,少量、多餐,以防止影响伤口愈合。如果创口在口腔内,需要经常用过氧化氢棉球洗涤口腔,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口腔,每天早晨、餐前、餐后、睡前用1%生理盐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交替含漱,以利于创口愈合。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9.
[2]阎志毓,叶星.微型钛板在复合性颌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9(3):436-438.
[3]陈舜岳.颌面部爆炸伤的l临床救治[J].浙江创伤外科,2004,9(1):39.
[4]阵崇喜.严重颌面外伤救治22例报道[J].临床耳鼻杂志,2002,16(4):184-185.
[5]张志愿.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过去、现在和将来[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177-181.
R782.05
B
1007-8991(2012)06-0113-02
(收稿 2012-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