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耻感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2012-08-15 06:34石锦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病耻感病耻不合理

石锦娟 邢 博

病耻感是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对于抑郁症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更甚。1963年Goffman首先提出病耻感的概念,用“stigma”一词表示羞耻感,Goffman形容这是一种耻辱的特征,这种特征将一个完整的、正常的人变为了一个被玷污的打了折扣的人。此后病耻感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医学领域,如艾滋病、精神疾病等[1]。各种原因引起的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2]。由于病耻感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影响较大,本研究主要通过针对病耻感采取一系列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促进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患者共40例,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21~45岁,平均32岁。大专及以上14例,高中或中专20例,初中及以下6例。病程2个月~1年。将我院2010年6~12月期间收治存在病耻感的抑郁症患者20例作为干预组,2010年1~5月期间存在病耻感的抑郁症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选条件:(1)均符合ICD-10关于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1]。患者具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等典型症状;其他常见症状有集中注意力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病程持续至少2周[2]。具有至少2条典型症状和其他症状。(2)病耻感根据精神障碍者病耻感经历问卷(MCE-S)[3]Link量表[4]、精神病病耻感体验量表(ISMI)[5]来评定。(3)排除躯体疾病、智力障碍和其他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和护理,2周后基本情况稳定入组。对照组参加常规的康复治疗,如工娱治疗、体育治疗、手工治疗等。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8周针对病耻感的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是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的ABC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6]。对干预组患者施以合理情绪疗法,具体措施:(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访谈理清患者的情况。(2)找出患者存在的不合理的信念,指出其不合理信念与不良情绪的关系。(3)帮助患者领悟情绪行为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使其认识到只有改变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症状。(4)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和认知性家庭作业的方法,修正患者的不合理信念,即认知重建。(5)巩固效果。通过自信训练、放松训练等,达到在认知、思维、情绪行为方面建立新的模式。(6)实行家庭干预。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动员家庭成员参与,使家庭担负起应有的照护责任。(7)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和生活以及坚持服药的意义等。

1.2.2 测评工具 (1)抑郁自评量表(SDS)[7]。由 W.K.Zung于1965年编制,用于评定抑郁症状的轻重程度和治疗中的变化。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2)焦虑自评量表(SAS)[7]。由W.K.Zung于1971年编制,用于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和治疗中的变化,用于疗效评估。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3)90项症状清单(SCL-90)[7]。现行版本由Derogatis编制于1973年,共有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共10个因子分,本研究只对前九项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总分反映病情的轻重程度,因子分可反映症状的治疗效果。(4)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8]。用于评定回避社会交往的行为与情感反应。得分高者在社会交往中焦虑程度高,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兴趣降低。各量表均由心理测定师评定。

1.2.3 统计学方法 资料建立数据库,输入 SPSS 11.0处理,重复测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个量表得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个量表得分比较(分,±s)

注:P <0.05

总分 社交回避 苦恼情绪对照组 干预前 20 55.00 ±9.67 64.65 ±13.94 20.65 ±4.42 9.60 ±2组别 时间 例数 SAS SDS SAD.60 11.05 ±2.86干预后 20 48.65 ±12.65 59.35 ±15.40 19.05 ±4.05 9.00 ±2.76 10.10 ±3.24观察组 干预前 20 59.05 ±10.50 62.00 ±11.25 21.05 ±3.44 9.68 ±2.62 10.45 ±3.24干预后 20 47.50 ±12.15 53.00 ±12.76 17.15 ±4.17 7.40 ±2.19 9.75 ±2.77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得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得分比较(分,±s)

注:P <0.05

组别 时间 例数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焦虑对照组 干预前 20 2.76±0.54 2.86±0.32 2.46 ±0.28 2.80±0.30 2.79 ±0.54干预后 20 2.56 ±0.42 2.43 ±0.44 2.21 ±0.45 2.45 ±0.26 2.13 ±0.44观察组 干预前 20 2.87 ±0.61 2.85 ±0.35 2.95 ±0.49 2.78 ±0.22 2.97 ±0.55干预后 20 2.07 ±0.32 1.99 ±0.22 1.93 ±0.37 2.01 ±0.19 1.97 ±0.41组别 时间 例数 敌对 恐惧 偏执 精神病性对照组 干预前20 2.18 ±0.62 2.20 ±0.52 2.03 ±0.38 2.17 ±0.63干预后 20 1.96 ±0.50 2.07 ±0.29 1.97 ±0.52 1.95 ±0.66观察组 干预前 20 2.24±0.43 2.35±0.45 2.15±0.43 2.06±0.52干预后20 1.57 ±0.52 1.87 ±0.28 1.96 ±0.41 1.88 ±0.48

3 讨论

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5.2% ~16.2%,女性高达25%[9]。WHO(1993)全球疾病负担(GBD)合作研究预测,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抑郁症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病耻感作为一种负性情绪体验,可能降低患者的自尊水平,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因此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减少复发,纠正患者不正确的看法,消除病耻感,才能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干预后 SAS、SDS、SAD、SCL -90得分(除苦恼情绪、偏执、精神病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实施病耻感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使患者的抑郁情绪得以改善,还提高了患者的自尊水平和自信,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Byme P.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and ways of diminishing it[J].Advance in Psychiatric Treatment,2000,6:65 -72.

[2]江开达,周东丰主编.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2,133 -134.

[3]Wahl OF.Mental health consumers'experience of stigma[J].Schizophr Bull,1999,25(3):467 - 478.

[4]Link BG,Struening El,Neese - Todd S,et al.The consequences of stigma for the self- esteem of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es[J].Psychiatr Serv,2001,52(12):1621 -1628.

[5]Risher JB,Otilingam PG,Grajales M,et al.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a new measures[J].Psychiatry Res,2003,121(1):31 -49.

[6]郭念锋,虞积生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21 -122,191 -243.

[7]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 -37,235-236.

[8]刘顺发.我国抑郁症患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医学文选,2006,25(4):861 -863.

[9]罗和春,钱瑞琴.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新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13):197 -198.

猜你喜欢
病耻感病耻不合理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素养与病耻感的相关性分析
泌尿外科门诊早泄患者的病耻感调查研究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人格的相关分析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人性化心理干预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