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困境及原因分析*

2012-08-15 00:5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育

郑 敏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法政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生力军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状况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文化的急速变迁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往往从获得角色的那刻开始,便时常遭遇挫折和困难,使角色扮演的进程受到阻碍,甚至走向失败,这种现象便称为“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困境”。角色困境如果长期作用于高校青年教师,势必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阻碍其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笔者拟以社会角色理论为依据,具体分析高校青年教师角色困境的表现形式及原因,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校青年教师角色困境的表现形式

高校青年教师所面临的角色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角色冲突频繁、角色关系紧张、角色差距明显、角色压力较大以及角色技能不足等等。

(一)角色冲突频繁

由于角色丛的存在,个体必然会面临一些异质的、甚至相悖的角色期望,从而导致角色内部或角色之间频繁发生矛盾和对立,即角色冲突。美国学者威尔逊认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1]学者们普遍认为,教师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而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其职业素质和年龄层次的特殊性,在诸种角色无法协调的时候,更不可避免会经历角色冲突的困扰。高校青年教师角色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朋友角色与教育者角色之间的冲突、社会代表者角色与同事角色之间的冲突以及职业角色与家庭成员角色之间的冲突。

(二)角色关系紧张

社会个体在和角色伙伴交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中,分别与不同的互动对象建立起人际关联,形成自己特定的角色关系。高校青年教师角色关系紧张最集中、最常见的体现是师生关系上,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在角色地位、所属文化群体、价值取向或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知识上、情感上、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有时不大通畅。高校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主要表现为师生间情绪、情感方面的对立或思想上的隔阂,师生双方一般不易发生外部行为方面的直接对抗。另外,高校青年教师与同事之间、与学校领导之间也可能出现不和。不少高校青年教师习惯把自己置于同事圈子之外,与同事的交往相对封闭、被动,造成双方因缺少沟通交流而存有误解;同时,他们与上级领导的关系总体上也趋于平淡化,他们往往尊重领导,但并不亲近领导,这往往与高校特殊的人文环境有关。

(三)角色差距明显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理想化的角色期望与个体对角色的主观认知和行为实践常常存在着不小的距离,即角色差距。[2]一方面,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特定的立场上,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予以领悟和理解,因而很难正确地、全面地把握理想化的角色要求,其角色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社会公认的行为期望,导致自身的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之间出现差距。另一方面,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在认知水平、道德修养、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与不足,因此其实际行为往往很难满足理想角色的高期望、高要求。

(四)角色压力较大

由于所处的地位、年龄层次和职业的特殊性,高校青年教师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无疑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如物质待遇相对低下、高教改革的挑战、竞争机制愈演愈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人际交往遇到阻碍、家庭生活负担重等等。如果面临的角色压力过大,往往会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行为和生理皆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使他们产生愤怒、焦虑、紧张、挫折感及沮丧等消极情绪,体验到受挫感、无助感、自卑感及不安全感等。这些负面体验进而可能引发消极行为和生理疾病增多,严重损害高校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

(五)角色技能不足

角色技能是指角色扮演者为履行角色义务所需要的智慧、能力、技术、经验等个性特征的总和。[3]高校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对如何扮演好高校教师这一职业角色往往缺乏充分准备。首先,高校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多不合理。他们的学科专业知识往往深而专,基础学科知识则窄而陈,科学人文素养不高,不重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高校青年教师的口头表达技能较差。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吐字不清,语速过快或过慢;普通话不规范,方言较重;讲述单调乏味,不生动;讲话条理不清,重点不突出;一味单向灌输,不注重启发诱导;措辞缺少准确性与专业性。再次,高校青年教师的板书技能较弱。表现为字迹潦草、板书内容缺乏条理、过简或过详、板书形式单一等等。另外,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往往忽略了肢体语言的使用,例如总是板着面孔、站在讲台上一动不动、不善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不注重适当的容貌和衣着修饰等等。

二、高校青年教师角色困境的原因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各种矛盾与阻碍。而导致高校青年教师面临角色困境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既有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也有来自高校内部以及青年教师自身的一些问题。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1.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

伴随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社会意识形态结构不断趋于丰富和多元化,新旧价值观念、中外价值观念相互碰撞与冲突,使社会成员在行为导向上面临各种矛盾选择。在文化人类学领域,这种由于内在的文化积累或外在的文化移入引起的急剧的变迁对人的心理生活的冲击和震动,被称作“文化震荡”。[4]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校青年教师容易受到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干扰和影响。

2.高教改革的冲击

高教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使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这给高校青年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但实际上,许多青年教师却并没有作好积极应对这场挑战的准备。他们对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缺少深入了解,再加上知识、经验和能力等方面的局限,在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严峻挑战时,经常会感到措手不及、力不从心,影响到其职业成熟和生涯发展。

3.社会角色定势的制约

社会中人们的头脑里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即所谓角色定势,认为高校青年教师是青年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行为典范,他们个个都为人师表、品德高尚、富有才华、精力旺盛、思想新潮、与时俱进……。这使高校青年教师常常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等个人情感,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压抑自己的个性。这种社会我与个性我的矛盾冲突,往往导致高校青年教师产生莫名的困惑、沮丧、愤怒等不良情绪。

(二)高校内部的原因

1.教师教育机制不完善

目前的教师教育机制中,专门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举措尚有待进一步加以完善,难以满足培养合格高校青年教师的现实需要。在职前培养阶段,高师院校仍旧是培养教师的主要载体,普通高校缺乏担负和参与高校教师培养、全力加盟教师教育的意识。在入职教育阶段,以集中授课,即岗前培训为主要形式,其他渗透于青年教师日常工作中的形式并不多见,且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大多流于形式。在在职培训阶段,许多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并未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高校青年教师自身也缺乏自觉接受教育的意识,这使得在职培训的推进、落实缺乏强劲的动力。

2.教育评价有偏差

在现代高等教育中,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评价不够全面和准确。学校方面针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大多是以奖惩为最终目的的“奖惩性评价”,而不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形成性评价”。在与青年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级评优、职称评定、申报基金、出国选拔等规定中,都过多地强化学历层次、科研成果的获奖情况、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的等级等指标,而往往把个人的工作态度、思想表现等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软要求点缀其间。

(三)青年教师自身的原因

1.自我效能感低化

现今的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经过研究生教育后便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从一个校门又走进另一个校门,缺乏独立生活的社会经验,理想主义色彩较浓厚,对人对事书卷气较重。而且,他们往往自尊心较强,自我调适能力较差,挫折耐受能力较低,缺少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因此,在面对现实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时,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往往会自我效能感受挫,产生自卑、沮丧、抑郁、焦虑、逃避等消极心理。

2.职业信念淡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信念——这是学校里最宝贵的东西。职业信念一旦确立,将对青年教师教育生涯的发展起到深远而稳定的影响,促成青年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方向性、坚定性和原则性。而实际上,不少高校青年教师感到自己的才华在工作中无法充分施展,其工资收入在高校内部亦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再加上不良社会价值观念的强烈冲击,容易导致可塑性较强的青年教师出现思想波动和心理失衡,从而造成其职业信念难以形成或已然发生动摇。

3.文化倾向私化

英国教育学者哈格里夫斯认为,教师文化的形式可以划分为四种主要类型: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人为合作文化及自然合作文化。[5]事实上,高校青年教师的文化特征更倾向于私化,即趋于个人主义,很多青年教师不愿意与同事合作、不乐于接受同事的建议或批评,彼此之间并没有合作共事的要求与习惯。他们与其他同事之间看起来仿佛是相互合作、浑然一体的,而实际上却是相互独立的、各具特色的个体,他们对于教学经验和技能多采取自给自足的方式,同事之间很少进行交流与合作。

[1]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13.

[2]冉祥华.试析教师角色及其角色丛[J].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4):100-101.

[3]奚从清、俞国良.角色理论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179.

[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27.

[5]冯生尧、李子建.教师文化的表现、成因与意义[J].教育导刊,2002,(7):32-34.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