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破解招生难的再思考*

2012-08-15 00:54舒祖珍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生源毕业生院校

舒祖珍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着迅猛的发展,其规模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上,高职教育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但也应看到,这多年来,我们的高职教育是顶着诸多的艰难而前行的,因种种原因,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后劲。所以,高职院校(有行业、企业支撑和一些办学水平较高的院校除外,以下所指同)的招生难是不可避免的了。近年来,高职招生难的呼声越来越高,招生大战愈演愈烈。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职院校重新洗牌组合的局面,可以断言,招生大战会更加惨烈。生源是学校生命之源,这对任何类型的高等学校而言都是如此。哪个学校要想不被时代大潮所淘汰,摆脱可能消亡的困境,那就必须牢牢把握招生的大局,保住生命之源。因此,如何破解招生难的困局,需要高职人冷静认真思考,拿出应对之策。

一、造成招生难的主要原因

1.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不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普遍重本科院校,轻高职院校。尽管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日益显示出自己在经济社会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人们的传统观念有些转变,但因为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经济待遇以及后续发展等方面与本科毕业生比都有不少差距,人们对高职院校还是低看一眼,对高职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不少高中毕业生宁可选择复读,甚至去打工,都不愿意上高职。

2.生源逐年减少

由于计划生育的效应,考生逐年减少,2009年我省高考报名人数是52万多,到2011年就减少到48万多人,据有关统计,明年还将减少2万多人。还有日益盛行的出国热也流失了一些学生。不少家庭条件好的考生,过了高职高专线,甚至是三本线,都放弃了国内学习的机会,而选择了出国留学。

3.就业难

可能有人对这一点不以为然,因为统计出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不比本科毕业生差多少,有的还超出了本科院校。但我们应看到,有大量的学生就业不对口,就业质量低,与学生及家长的期望值相差太远,降低了高职的信任度,进而又制约了高职的招生。另外,近年来很多本科院校加强了教学改革,采用了3+1的培养模式,用一年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高职学生失去了技术强的就业优势,加上用人单位盲目攀高,一味追求高学历,连守大门都要招一个本科生,进一步加剧了高职学生就业的难度。

4.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水平较低

不少学校缺少技能型师资,缺少实训基地,还在黑板上教学生学技能;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落后,还停留在“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旧模式上;专业设置不合理,不是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而是根据本校的师资条件设置专业,这样的条件和观念,怎么能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需要、有岗位竞争力的高技能人才呢?学生是最好的招生宣传员,他们现身说法,有谁还愿意走进这样学校的大门?

以上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我认为,主观因素才是造成招生难的根本原因。

我们在叫招生难的时候,不能忽视这样的事实:一些有企业支撑的高职院校和一些办学水平高、办学质量好的高职院校并无生源之忧,他们的实际录取线往往比省定的最低录取线要高出许多,有的专业录取线甚至超过了三本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这的确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他们之所以不愁生源,是因为他们办出了学校的特色,办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高职。他们的成功不正是向我们指明了化解招生难的方向吗?

二、破解招生难的根本途径

1.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加强对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企业支撑的高职院校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同样,政府办的高职院校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从全省情况看,我省一些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与东部比有着很大的差距,甚至不如西部一些高职院校,尽管政府发过一些文件采取了一些措施,支持高职的发展,但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例如,我省对高职高专学生年均预算教育事业费为1500多元,只有东部省市的三分之一,比西部地区也低很多,只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一半。而各市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各市州的高职获得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的力度也有很大的差别。这样,使高职院校,尤其是市州的高职院校供血不足,缺乏发展的后劲。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应从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一是希望省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形成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制度平台和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建立起一个由国家、省、市三级一体的财政投入体制,使高职院校像本科院校一样,能获得稳定的政府投入资金;二是高职院校要加强自身的改革,不断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增强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信心,实现地方经济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要逐步改变过去把大量毕业生送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就业的状况,努力与落户地方的新型产业挂钩,向他们提供需要的技术人才,让大部分学生能留在本地本省,服务于当地经济。

2.抓住机遇,加强内涵建设,办出学校特色

今年11月份,教育部、财政部为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已设立专门项目,提供财政支持。不管学校是否能争取到这笔资金,但我们从项目设立的目的、支持的内容看,也应进一步明确学校加强内涵建设的方向。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当务之急要做好以下工作:

(1)抓住教育部、财政部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职提升服务产业能力的机遇,做好专业调整和建设,打造品牌专业的工作。

教育部、财政部这次支持建设的专业是那些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生源好、就业好、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其目的是为了推动高职院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鲜明导向,必将引发高职院校新一轮创新改革。我认为,首要问题是专业的调整和建设。一是对本校已形成的优势专业要做强做大,打造成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扩大社会影响。二是要坚定不移、大刀阔斧地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和建设。对学校现有的专业,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那些不适应经济社会建设需要、与产业脱节、社会供大于求的专业,要坚决的关停并转。做到社会经济建设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我们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

(2)抓住国家“十二五”规划部署以及中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把校企挂钩、订单式培养落到实处。

当前,也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了解“十二五”规划中,国家、省、市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特别是本地区的重点领域,以便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设置相应专业;二是要切实与本省、本地企业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共商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高职招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可以这样说,高职院校什么时候真正做到为本地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把大量毕业生留在本地本省就业,那什么时候才算真正站稳了脚跟,才能免遭社会淘汰之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我们能以鲜明的学校特色、过硬的人才质量服务社会,赢得社会的认可,那还会有生源之忧吗?

猜你喜欢
生源毕业生院校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