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学校传统

2012-08-15 00:49李文岐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特色传统学校

李文岐

(安阳市第五中学,河南 安阳 455002)

学校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学校传统

李文岐

(安阳市第五中学,河南 安阳 455002)

学校文化是长期演进、积淀的结果。学校文化建设应和学校的生命一起跳动,同时呼吸。学校在构建本土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始终重视汲取学校办学传统中的优秀精神财富,在此基础上构建既保持学校优秀传统,又适合当代社会特质的学校文化体系。

学校文化;学校传统;学校特色

变革与创新的时代,带来了社会的生机与活力,在这样的时代,学校文化有了一次非常可贵的觉醒和充满激情、认真的行动。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要立足于今天,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负责,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负责,为教师的培训和提高负责,更要为学校的明天构筑共同的愿景。

学校特色和品牌是学校发展的力量和方式,但特色和品牌要通过文化建设。即学校和品牌是在学校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与各种环境要素的互动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它是为其成员认同和共同遵循的信念、价值、假设、态度、期望、故事、轶事等价值观念体系,也是制度、程序、仪式、准则、纪律、气氛、教与学的行为方式等行为规范体系,还是学校布局、校园环境、校舍建设、设施设备、符号、标志物等物质风貌体系。这种看似繁杂的解释几乎囊括了学校的一切活动,它将文化植根于学校的每一寸土壤。

文化总是离不开人的。人不仅是文化的接受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在一个学校,校长是学校文化主要决策者、设计者。从某种角度上,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众所周知,有了陶行知才有了晓庄文化,才有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所以就有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之好,就在于他带领教职员工创造了催人奋进学校文化。但这绝不是校长一人就可以决定了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首先来自于对学校传统文化的传承,割裂历史,没有对学校文化的尊重,学校文化就是空中楼阁,就会失去成长的土壤;同时,学校文化建设没有全校教师的参与,没有全校教师的理解并转化成教师的行为,就不能形成学校文化。于是,我们将自己的学校——安阳市第五中学抛进“学校文化”的大潮中,用“文化”的尺子去衡量学校的昨天和今天,用“文化”的眼光去设计学校的明天,我们欣然发现了我所在的安阳市第五中学一百多年的漫长办学之路,她用丰富的阅历积淀了厚重的历史,用优良的传统打造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形成了具有五中独特的“学校文化”特色——厚重的历史积淀让我们厚德载物,追求卓越;别致的校园环境让我们洗礼身心,打造气质;开放、包容的管理风格让师生彰显个性,成就自我……

一、审视学校的传统与文化,在厚重的历史积淀中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就是源于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的和谐,大同、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辩证思维等都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民族凝聚和历史传承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基因,对此我们应充满敬意和自豪,学校文化是亚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自觉担当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任,把它融合在学校优良传统中。学校优良传统则是学校教育意识(领导意识、品牌意识、道德意识等)与学校办学特色(价值观念、发展目标、教学特色等基本性质)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优良传统。学校的传统在学校文化重建中既表现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升旗、校服、各种节日活动等),也表现出观念精神的形态(如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它是学校的历史及影响学校的各种精神因素的积淀,它渗透在学校的一切传统活动中。因此构建学校文化,需要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秉承学校传统。不管是旧有的学校,还是新建立的学校,学校文化的构建应和学校的生命一起跳动,同时呼吸。

学校文化是学校“本土”特色的体现,学校特色是公众对学校的一种印象和评价,其实质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是特色的灵魂,尹顿公学的学生总是表现出“绅士风度”,而哈弗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多年还带着“哈佛口音”。这是因为一个人在一所学校浸润了若干年后,留下深深“文化印记”,文化总是在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人的成长。学校特色不仅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建和发展学校文化的基本源点。不同的学校成长于不同的环境之中,学校的精神、价值观、行为等文化特征也会有所不同,并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缺乏独立精神,没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无异于没有学校文化,没有传统的学校文化便会成为水中浮萍。学校应该尊重其发展沿革史,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环境和办学传统,进行具体的文化设计定位。因此,学校在构建“本土”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始终重视提炼和汲取学校办学传统中的优秀精神财富,在此基础上构建既保持学校优秀传统,又适合当代社会特质的学校文化体系。

我们安阳市第五中学始建于1020年,学校的前身——昼锦堂,即宋朝著名宰相韩琦的私人园林,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吸引了欧阳修、司马光等大批文人墨客慕名而至。1925年,中共豫陕区委书记王若飞曾在学校演讲,同年,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元帅到学校任军事政治教官。在他们的影响下,有二十余名学生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1931年,全省中学生首次会考,名列全省第一,又恰值当年举办全省篮球比赛,学校荣获冠军,“文武双状元”的美称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学子遍天涯”。引以自豪悠久历史,已成为五中人全方位培养优秀人才的动力源泉。

反思历史,我们以历史为鉴,我们在历史中成长。学校独特的办学经历和厚重的历史积淀让我们珍视学校的传统,注重学校的传统教育。学校经常利用庆典活动回顾学校的传统;邀请几代名师、名人返校,讲述学校的历史故事,讲述他们成功的经历,激励师生的斗志。当传统与文化交融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学校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体会到了学校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中的“英雄”让历史、传统、荣誉、文化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潜移默化中我们将学校的传统教育植根于了师生的心中,形成了具有安阳市第五中学“本土”特色的传统文化品位。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存在两所文化传统完全相同的学校。学校文化是学校对自身办学传统成功的经验和思想的总结和提升,应该具有很鲜明的独特性,具有深刻的“本土”烙印,即学校特色。学校文化无疑是一种耳濡目染的教育。哈佛的校训是用拉丁文写的,译成中文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这个校训所明两点:一是哈弗重视传统,尤其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人文理性的传统,相信在伟大的传统中有永远的智慧,所以在哈佛不会出现全盘反传统、全盘反历史的人物;二是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原则,无论什么都不能折服人对真理的追求。这两点相互作用,保证了哈弗更继往开来、传承创造,不断地推陈出新,永久激励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梦想。优秀的学校文化应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体现各种先进教育思想的融合,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的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这“精神王国”就是学校的“魂”,也就是富有传统和个性的学校文化。曾经的历史和荣耀给五中人一种奋斗的激情,将建校初期的优良传统与新形势下的创新精神相结合,我们形成了“厚德博学 追求卓越”的校风,她承载着我们的学校成为“育人的摇篮、学子心中的殿堂”。

二、领略校园的别致与风采,打造气质,形成特色与品牌

我们知道,学校是学校文化生存的基本环境。学校环境,既是学校文化重建的结果,又是一种教育力量,从而对学校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校园环境与建筑风格,老校园的古朴风貌,新校园的现代气息,都同样给人以心灵的愉悦,不必去追求千篇一律的格局。为了追求时尚而抛弃传承,将学校的面貌改造得面目全非,会动摇校园在学生心中的“永恒”印象,增添师生对校园的陌生感。基于环境的学校文化建设要时刻关注人的发展,要利用学校建筑物的布局与风格、学校的文化设施,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绿化与美化等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构造开放式的物质环境,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在学校周郎墙壁上,在活动房舍里常看到的一切,对他的精神面貌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可能学生不会时刻关注走廊墙壁上的字画或名人名言,可能学生不会悉心呵护窗台上的盆花、盆景,可能学生没有时间漫步于校园的绿地草坪,可能学生对校园内的音乐铃声充耳不闻,但是,一旦学生放松了心情,哪怕是片刻的驻足停留,校园的一字一画、一草一木都会在他的心中留下一丝回味,注入一抹新绿,那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那是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由此而产生的精神动力将由个体转化为群体,从而变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成为一种特有的的学校精神和气质。

地处安阳市开发区的安阳市第五中学,有着别具一格的学校环境。无论是现代化的教学主楼建筑,还是沉淀着历史与哲理的历史苑,还是展示着激情与浪漫的小桥流水,都是科学与艺术、人文和审美的统一;古朴的四合院记录着历史的悠久与绵长,凝重的红墙传达着知识殿堂的神圣与崇高,盛开的丁香张扬着青春的活力与热情,经典的诗画流淌着艺术的韵味与风雅,美丽的校园无处不在彰显着自然与人文和谐的神韵,无时无刻不在陶冶着学生的心性与情操,正所谓“物化于心”,作为一所“全国绿色学校”,我们力图在春夏两季让学生享受花香满园,在秋冬两季让学生体验收获与厚重,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阶一厅都成为文化。

三、感受开放型管理的风格与魅力,在人性化的管理中彰显师生的个性,成就未来

从历史到现在,从单一到多元,从中国到世界——安阳市第五中学的每一步都让其名校身份更加醒目,同时也让我们理解廖名校的内涵:名校是一个办学过程,名校是一个行世风度,名校更是一份责任担当。在倡导人性化管理的今天,任何团体都会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自己的管理风格,将开放型管理纳入自己的视野。学校是一个特殊的人群聚集地,它的人际关系既简单又复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领导之间、领导与群众之间、部门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等等,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制约着学校的管理风格,制约着学校的人际环境建设,因而,学校的管理应当呈多元化、开放型的风格。

深厚的历史积淀,优良的办学传统,丰实的文化底蕴,开放的管理视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秀的学生群体,都为五中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也为五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无论是教育界的同仁,还是普通的安阳市民,都对五中这所名校寄予了无限的期待,期待我们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做大做强,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服务。这种殷切的期待也是对我们五中人的更高要求,也给我们的工作增添了无穷的动力。作为一所老学校,我们在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时,会努力汲取传统中的精华,秉承传统文化,同时又要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学校文化,以超前和开放的意识去创新和发展。叶澜教授曾说过:“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必须有超前的文化意识。”任何学校都有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责任,同时也要承担构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的新型文化使命。所以,秉承学校传统,在传统中创新;构建学校文化,在文化中发展,这是我们五中人永远的追求。

[1] 成尚荣.学校文化呼唤“深度建构[J].人民教育,2011,(20).

[2] 肖远骑.特色就是要有自己的文化和思想[N].中国教育报,2011-9-27.

[3] 黄永林.文化自觉: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基础[N].中国教育报,2011-11-8.

[4] 赵景云.秉承学校传统 构建学校文化[EB/OL].第二教育网,2006-8-3.

[5] 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 葛金国.校园文化建设导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7] 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G627

A

1008-7427(2012)02-0140-02

2011-12-01

作者系安阳市第五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特色传统学校
特色种植促增收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中医的特色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完美的特色党建
学校推介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