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晋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三本院校英汉对比模式下的语言学课程改革
王 晋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生源素质、语言学课程教材的选用和教材的内容都决定了三本院校的语言学课程必须要改革,我们主张在英汉对比模式下改革三本院校的语言学课程。这一模式的中心目的是培养学生英汉差异意识,培养英语产出能力为主,以传授知识为辅,以应用为主,理论为辅。
三本院校;英汉对比;语言学改革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这样评价语言学:“语言学,无论就其理论结构而言,还是就其任务之确切性而言,都是在人文科学中最先进而且对其它各种学科有重大作用的带头学科。”然而,语言学实际授课情况是否令人满意呢?潘之欣(2002)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全国范围高校英语系开设该课程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反应, 发现由于教育思想陈旧, 该课程在设置中过于偏重语言理论的知识传授, 忽视运用知识指导英语学习和使用的能力培养,因此学生认为学习语言学学而无用,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既然全国范围内语言学授课情况都不容乐观,那么,由于三本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复杂性,语言学课程改革也就更加势在必行。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三本院校学生生源素质与一本和二本批次的学生相比略逊一筹,学生接受能力差,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依赖性强,但是头脑活跃,情感丰富,自我意识强。但是三本是和一本二本共用一个教学大纲,即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结果是不同对象却要求目标相同,脱离了教学对象显著差异的实际。这种“一刀切”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缺乏成就感、愉悦感,从而严重影响语言学课程的实际作用,甚至于导致语言学的教学失败与地位下降。
其次,三本院校语言学教程选用的教材、传授的内容也多与一本、二本院校亦步亦趋,并无差异。这些教材及教材内容如果说适合一本、二本生源素质的学生,那么,必然不切合三本生源的学生,其结果自然是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只能是为了同样一个高度的目标而倍下功夫,却难以如愿。
第三,时下为本科学生编写的语言学教材多数为普通语言学,传授的是西方语言学理论。一是理论性强,二是不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实践,难以起到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本科大多数学生喜欢而且需要的是实际有用的知识内容,尤其是三本学生,更追求趣味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总之,三本院校的语言学课程必须要改革。
鉴于以上分析,根据教学实际及前人研究成果,我们主张在英汉对比模式下改革三本院校的语言学课程。所谓英汉对比模式下的语言学课程改革,就是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引入英汉对比知识,以此作为课程的基石,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学生学习实际,指导其他各门课程的学习。
潘之欣(2002)所作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强烈呼吁增强内容实用性,发现学生对课程的态度与教学内容实用性显著相关。比较喜欢该课程的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内容是语言理论结合英语学习、结合汉语语言现象,而不太喜欢或不喜欢该课程的大多数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内容则只是单纯的语言理论,没有与英、汉语实际相联系。
现行的语言学教材多是以西方语言学理论为蓝本,建立在印欧语言事实材料的基础上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不能否认这些西方理论有其理论价值,但是,最大的弊端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解决不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问题。在中国学英语,汉语思维是如影随形,几乎是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外语学习的每个环节,构成一种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参照机制。 “对比”介入的不可避免性是外语学习天然决定的,任何一个外语学习者,在其学习过程中,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将目的语(外语)与母语进行比较。面对母语思维时刻相伴这样的现实,教师如果不联系母语进行教学,进行英汉对比,就不能解决中国学生学英语的实际问题。反之如果能从英汉异同角度入手,晓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汇、语法、及语音方面的区别,才能使学生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不至于只学习西方语言理论,却解决不了真正的困惑。可见唯有走英汉对比之路,语言学课程方可在实用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才可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将英汉对比模式引入语言学课程的改革,适用于各层次的学生,尤其对于三本的学生更能体现其优越性。首先,三本学生普遍语言基础不牢固,通过英汉对比语言学知识可以帮助其提高听说读写译能力,提高综合语言能力;其次,三本学生学习需求实用性、趣味性的知识,英汉对比知识能够满足其需求,从而更好发挥语言学课的作用。
(一)微观对比
1.英汉语音对比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物质外壳和表达手段。虽然音系学(phonology)对认识两种语言的本质特征有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把语音对比主要放在英汉发音语音学的对比上,因为对比两种语言在发音上的差别,对指导外语教学有更直接的意义。
2.英汉构词对比
汉语的构词法以复合法为主,组成的词组以义类相关照,是一个开放的群,例如,先把木本植物统称为“树”,然后把各种不同的树分别叫做“松树、柏树、梅树、桃树、李树”等,把与“树”有关的各种事物,分别叫做“树干、树枝、树冠、树墩、树叶”等。英语的构词法以加缀法为主,词族的组成以词干为中心,每一组这样的词形成一个封闭的词族。认识汉英语在造字构词上的不同点,对探索两种语言的学习规律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汉语学习中以偏旁认字、以字带词,英语学习以词干为中心,采取中心开花的词汇记忆法等。
3.英汉语义对比
英语词义灵活,突出地表现为一词多义,词的意义范围比较宽、比较丰富多变,词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语境。汉语词义比较严谨,词的含义范围比较窄,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小。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语篇意识,这样有助于准确理解英语词义,把握单词的使用场合,而不是仅仅将英语词汇知识与母语翻译词对应起来。
4.英汉语法对比
根据我们的调查,三本院校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作文中语法错误的频率远远高于语义方面的错误,很多同学到了中高级阶段英语的句子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主要是受到了汉语的影响。英语的句子概念清楚,英语句子是封闭的,每句都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动词,一致关系,支配关系,修饰关系等等,这就使英语句子形式化格式化了,所以说英语是形合的语言,结构严谨。而汉语句子没有这些形式化格式化的东西,很难确定句子的界限,汉语的句子概念是模糊的,汉语句子是开放的,即可以无限的说下去,所以说汉语是意合的语言,结构松散,形散而神聚。所以,在微观对比方面,英汉语法对比应该成为授课重点。
(二)宏观对比
宏观的对比研究汉英不同表达方法的心理、文化和哲学上的依据,对比研究汉英思维模式和语言模式的关联和观照。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一种工具,而是转换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汉英不同的民族思维模式与汉英不同的表达模式相对应:汉语的悟性思维与意合的语言和英语的理性思维与形合的语言;汉语的主体思维与人称主语和英语的客体思维与非人称主语;汉语的整体思维与对偶结构和英语的个体思维与散行结构。从宏观上比较英汉思维模式和表达模式的对应,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把握。
以英汉对比模式下的语言学课程改革将优化三本院校语言学教学,指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地提高发展外语水平;并能增强语言学课程对整个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提高其他课程的教学效果。这一改革从三本院校实际出发,能够引起学界对不同批次学生分层分级教学的重视,使之真正达到高等教育的目的,使高等教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就业导向的思想。
[1] 潘文国.汉英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 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国语, 2002,(1).
G642.0
A
1008-7427(2012)03-0130-01
2012-03-09
河南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子课题,项目编号:2010BYY008。
作者系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