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策略下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2012-08-15 00:49:13王祖析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导向教学法情境

王祖析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4)

行动导向教学策略下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王祖析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4)

分析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了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依据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过程及课程设计要素,对计算机应用课程个案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教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行动导向;计算机应用;教学设计;过程实施

一、引言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是职业教育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法。本文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对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目的是运用行动导向教学设计理念,实践适合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与教学原则

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主体,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其教学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行动导向教学法遵循的教学原则:

(1)行动优先原则。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以真实或实际的经验情境或行动情境作为语言化模型设计的基础。

(2)学习和行动与兴趣相关原则。在学习上给予学生自行决定或参与决定的机会越大,则学生的动机水平越高。

(3)完整性学习。学习任务应尽可能完整,所反映的职业工作过程应该清晰透明。学习中应包含计划、实施、评价等步骤的完整职业工作过程。

(4)经验和情境相关原则。注重情境相关的感受和经验积累,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导向,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观念之间联系的情景,学习任务和问题的提出首先应指向了日常知识。

(5)目标指向原则。明确计划和执行的行动目标,强调在一定的框架下,必须有学生自己设立的学习目标,通过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横向维度

就教学内容而言,我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总结出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学有所用。

(1)以创设工作情境为前提

依据实际工作需要设计任务,将一个合同项目分成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可以作为一个教学小单元,将工作过程案例串联起来,给学生创设了以双重角色投入学习和工作的情境。(2)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

科学把握模块分解,通过实施行动导向的系列教学任务,实现关键能力和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2.纵向维度

教学中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应重点抓住教法对学生的引导性、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情境探究性和感官调动性。

(1)教法引导性

教法应具有行动引导性,根据教学的目标,构成一条明晰的学习主线,引导学生探究、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探究有序开展。

(2)个别差异性

教学设计应该找准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别通过基础知识、巩固强化、拓展创新等阶梯性任务,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参与获取知识,进而培养主动学习的个性和习惯。

(3)情境探究性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项目情境”,教师的角色由主讲人转变为组织者和课程协调者,为层次不同的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建议、帮助、咨询。

(4)感官调动性

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通过设置多样化的训练任务和综合实践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

四、行动导向教学设计案例

1.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任务或项目

(1)教师出示学习任务,创设学习情境,任务或项目的定位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符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提出任务的处理方法。

(2)学生按照任务要求进行学习、讨论、探究、制作等,完成展示交流前的学习任务,根据情况,教师可演示示例。在任务处理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渗透学生职业行为的养成。

2.实施准备

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及学生情况合理分组,一般以 4~5人为一组,分组后各组进行任务分析,制定实施计划。

3.实施

学生通过对任务的了解,根据小组计划中的工作步骤、程序展开自主学习及行动,教师全程检查控制教学进度,进行现场咨询、指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要注意引导和渗透职业行为养成。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交流,学生(或小组)进行互评、纠错,或提出(演示)另外的做法或不同的见解,教师最后进行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处理和展示交流的内容进行归纳、补允、提升,使学生建构起本部分的知识、概念、技能体系以及行为养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改进方向。

4.检测反馈

(1)巩固性检测。根据任务展示交流的情况,教师设置检测题目或作业进行达标训练,根据教学目标检测全体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教学内容知识点、技能点、行为养成教育。

(2)部署下次任务或预习提纲,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时所需要的指导或学习材料,根据下次任务或预习内容要求,设置检测题目,检查学生预习效果。

五、结语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笔者认为课程教学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重点应放在基于行动的教学设计上,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咨询者和组织者和引导者。(2)行动导向是通过“步骤”和参照所要完成任务的实际“工作过程”来导向老师和学生的行为的,因此教学设计要明确出发点,要有一条明确的引导主线,切忌模糊、混乱。(3)重视教学设计的情境性,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对知识的选择有明确的指向性,设计时必须对具体的教学环境、内容、学生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切忌空泛。(4)教学设计应具有创造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学习情境应选择相应适用的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孙晓云.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研究与设计[J].新课程研究,2011,(6).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G712

A

1008-7427(2012)08-0037-01

2012-06-05

猜你喜欢
导向教学法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不同情境中的水
“偏向”不是好导向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4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护患情境会话
犬只导向炮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