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莉
(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筑规划系,江苏 常州 213016)
五年制高职城镇规划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徐 莉
(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筑规划系,江苏 常州 213016)
通过对五年制高职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分析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和教学方法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了培养高职城镇规划专业人才的技术对策与措施,以优化本专业建设,制订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城镇建设提供会规划、能设计、懂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城镇规划;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改革
为贯彻落实国家、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将组织实施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新要求,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按照建设标准的要求,如何加强专业建设,本文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紧紧抓住专业设置与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实施与管理、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来探索我校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专业点分布与招生就业情况。
我校城镇规划专业创办于1986年,依托直属建设厅的优势,办学以来一贯坚持面向基层、为全省县及县以下城乡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部门培养专门人才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在“产教(学)”结合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并初步构建起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因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受到全省各基层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部门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由于行业特点,城镇规划专业的招生规模稳定在每年1个班,30人左右,毕业生就业趋向以到县、乡镇建设管理办公室从事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工作和到县、地市规划设计院(所)从事规划设计编制辅助技术工作为主。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当年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为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80%以上。
2.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十分强的专业技术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近年来我校城镇规划五年制高职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与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和要求、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城镇规划专业人才需要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素养,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对城乡规划建设中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较差,因而遇到具体问题普遍表现出分析处理能力不强、独立工作能力差的弱点。学生专业学习的时间约两年,由于教学时间所限加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差,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技能只涉及到本行业所需的最基本技能,对专业最新技能的接触和掌握不够,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反映: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较难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需要一定时间的上岗培训或师傅手把手的指导才能承担一线技术工作。
针对五年制高职城镇规划专业的学历层次较低及其面向基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特点,我们以培养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基层技术人才为目标,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强化应用性岗位技术能力的训练,实现与高等院校的差别化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滚动开发过程中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调整五年制高职城镇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目前,城乡规划设计单位与管理部门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较高,但随着社会和职业分工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从事专业基础工作和辅助工作的较低层次的专业工作人员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全体教研室老师应该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聘请行业专家紧密参与到工作任务分析中来认真分析五年制高职城镇规划毕业生的特点和就业趋向,正确确定其职业岗位面向、职业技能和培养目标,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目标。
2.依据岗位特点,优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构建职业教育新课程体系。
坚决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路,加快理实一体化的改革步伐,按能力本位要求,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本专业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构建出科学合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五年制高职层次的毕业生即使面向基层工作,也必须具备一些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但深度可作较大程度的降低,同时可以减少周课时量,而适当拉长其授课周期跨度,以体现专业理论“有浅入深、逐渐渗透”的设计思路,利于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根据五年制高职城镇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分析,建议在增加项目实践课程总课时量的前提下,应重点加强“村镇建设项目规划管理能力”“居住区详细规划方案和中小型建筑方案的设计能力”“计算机绘制规划设计总图、分析图和建筑施工图”的能力”,以项目模块化的形式体现课程特点。
3.继续推进“产教学结合”,加强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创建优秀教学团队。
我校城镇规划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产教学结合”的学科建设和发展道路。实践证明,实行“产教学结合”既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一支“能讲会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实现项目化课程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立足自身发展,培养优秀专业专任教师的同时,还应继续加强与行业相关单位和部门的联系,聘请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的一线技术人员、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扩充专业师资队伍的容量。另外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应利用学校设计院(所)的便利条件,让有关教师参与城镇规划与设计工作,通过挂职锻炼来更新知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应主动加强与企业合作,互通有无,共享生产与教学资源,进一步规范产教学结合的体制和机制,促进专业教师在教学岗位和学校设计院之间的良性流动和轮岗,为学生直接参与规划设计项目创造条件。
4.重视与行业的联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与市场的紧密结合,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分析研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让学生也能直接与社会衔接,由此充分发挥职教的作用。从这一点上看,加强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教师充分依托学校的校本实体,在工程实践中锻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真实的课题让学生也得到了真正的锤炼,一举多得。同时扩大本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场地的规模,更新设备和软件,为实现项目化教学和实现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创造更好的条件。积极运用社会资源,加强与行业部门的合作与交流,稳定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开辟新的实训基地,确保各项实习实训项目的圆满实施。重视与行业的联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以确保学生进行规划管理实习。双方共同制订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外导师由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责任心的工程师担任,两方的导师共同对人才进行培养。合作形式主要有:“真题真做”“项目资源共享”“师资挂职”“顶岗实习”等。
5.改革评价和考核模式,推动学生考工考证。
为实现任务引领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必须转变评价观念、改革考试模式。要注重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评价与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模式。在内容上,要打破理论考核模式,而是采用操作、过程口述、书面分析相结合等形式,综合学生知识、技能、态度来评价。在组织形式上,打破集中教室考试模式,而是采用学生与教师一对一操作、问答等个性化评价方法,在细节上做到一人一评。对有可能考工考证的项目课程,要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为标准,特别针对高级工的考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以证代考,同时严把考核关,努力提高每份证书的含金量。
6.注重过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实践训练环节对培养学生职能训练非常重要,它可以弥补学生理论课堂训练的不足,而真正处在实际工程的环境中,了解到一个项目从接受任务委托、资料收集到最后方案成果报批等各个阶段的程序和内容,以及各专业工种之间的矛盾解决和相互配合的问题,能体会到一个设计师组织、协调工作的内容。增加课时安排学生去设计院实习,让学生全面了解设计师工作流程和内容,另外在校学习期间的各个寒暑假,布置学生去设计单位参加社会实践,带着课题完成专业调研,重在积累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增加实训内容和规范性要求,结合技能考证工作强化实操训练,这些改革内容应深入于各课程教学之中,课程设置最终要为培养新型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建设体现与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相匹配的实训体系,新的课程体系要对师资质量进行需求分析,加强校企合作。
我校五年制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我校开设该专业后根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进行深度探讨的课题,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调研,课程体系及课程选择的切入,到专业实践教学开展和组织,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要求的分析,提出了培养五年制高职城镇规划专业人才的技术对策与措施,使城镇规划专业办学条件得以有效开展,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培养,因此,专业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实践教学的开展、教学方法探讨、学生质量考核评定等都应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展开从而打造学科特色,提高竞争力,为推动我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跃上新台阶而努力。
[1]卜卫东,李嘉庆,刘云峰.高职高专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12).101-102.
[2]冷红,赵天宇,郭恩章.面向新世纪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9).37-38.
Practice of Training Model for Majors of Urban Planning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u Li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urban planning major,the paper analyzed the defects in teaching methods,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cultivate urban planning professionals in the colleges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 talent training plan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would be cultivated to provide planning,design,the management of advanced talent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urban planning;training mode;exploration and practice;teaching reform
G718.5
A
1672-6758(2012)10-0040-2
徐莉,硕士,讲师,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Class No.:G718.5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