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术职业的自主性与社会控制

2012-08-15 00:51:41李志峰
关键词:自主性权力学术

李志峰

(武汉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0)

论高校学术职业的自主性与社会控制

李志峰

(武汉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0)

高校学术职业的自主性是由其内在的逻辑所规定的,但是每一个社会组织都需要其成员对其社会体系和体制的忠诚,实现社会组织的特定功能与目标,因此,社会控制不可避免。高校学术职业的社会控制本质上是对高深知识弥漫性权力的控制,是对知识传授、创新创造、应用过程的内容、方式的控制。政府、市场、学校、学科和学生是社会控制的五个主要力量,而制度与文化控制是高校学术职业社会控制的主要表达形式。高校学术职业的自主性与社会控制要以学术的自由发展为基础。

学术职业;自主性;社会控制;高深知识

高校学术职业是教师从事的特定职业,以高深知识为工作对象,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通过高深知识活动来实现。学术职业作为高校众多职业类别中的核心职业,承担着创新学术、传播学术、应用学术的重要工作。因此,尊重学术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尊重学术职业的自主性是充分发挥教师内在创新潜力的前提。但是,学术职业作为一种以知识和学生为工作对象的职业,其特殊的工作属性决定了社会外界力量对职业的控制和影响。职业自主性与社会对于学术职业控制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影响着学术职业的发展。

一、学术职业:从依附性职业到自主性职业

社会分工导致了职业的形成与发展,各类社会分工职业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社会结构体系,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维护着社会活动的特定秩序。专业性职业(Profession)作为社会分工职业的一种,意味着职业的从业者对特定工作具有较他人更多的知识,需要通过系统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而不仅仅依赖经验获得从业的能力,并获得社会合法性的认同,如律师、法官、医生职业。学术职业(Academic Profession)又是专业性职业的细分职业,以学术作为职业工作的对象,除了需要通过高度专业化的艰深知识的学习以外,还要获得学术工作必须的其他能力——创新学术、传播学术、应用学术的能力,这使得学术职业比专业性职业有着更高的要求,创新学术要求通过科学研究与逻辑分析而获得抽象的理论与原则,传播学术则需要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基础,应用学术要以科学研究的成果服务于社会、为社会福祉作贡献。可以说,学术职业是一个思想性的、精神性的、在整个社会职业体系中起着引领作用的职业,直接影响着学术的进步,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并通过思想性的、精神性的高深知识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学术职业的价值实现在于其自主性。[1]自主性首先要求人是一个理性的人,有理性的选择自由,可以独立地行使自己的权力,有着独立的信念、态度和价值。哲学家康德认为,理性的个人,想要成为一个道德的存在,就必须具有一种有意识的选择自由。学术职业的自主性体现在教师从事学术工作过程中能够独立地、自由地行使学术权力,对待学术工作有着自己独立地信念、态度和价值,不依附于其他外界力量,不受外界力量的控制和影响。

从历史发展来看,学术职业并非是一个自主性的职业。早期学者从事学术职业,更多是把学术作为一个谋生的职业,通过设坛讲学的形式传播知识,通过知识获得物质意义上的报酬。因此,学者对知识的选择更多是为了满足社会职业的需要。学者只是一个知识的卖艺人。欧洲中世纪中后期,城市和贸易复兴,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受过训练的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如律师、文书、医生、牧师,对这些专业性人才的需要催生了大量的教师,也形成了一种新的职业形态——学术职业。这个时期的学术职业是自发形成的、松散的、个体的职业。学者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口才获得学生支付的报酬,因此,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成为了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学方式也根据学生的喜好而定。在一些学生型大学——如博罗尼亚大学,学生管理和控制大学的事务,教师需要发誓保证遵守学生管理者制定的各项规定,所有活动需经学生允许,甚至请假一天也要经过学生同意,忽略了要点和难点内容也要被罚款,甚至教师需在城市银行预存一笔钱以备罚款之用。[2]教师对学生有高度的依附。即使在教师型大学,教师也缺乏独立的信念和价值,所有的教学内容不得违背宗教教义,只能够在宗教教义范围内开展与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

学术职业的自主性是在大学获得教会和政府授予的特权之后才逐步形成的,当然完全的自主只是一个神话,教会和政府授予特权是有条件的,都希望通过授予特权把大学纳入到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内,为自己服务。但是,总体来说,学术职业有了有限的自主,至少在大学内部,学者的研究和教学的独立的、自主的,行会对学者的学术活动较少控制和干预。一方面,学者从事的学术工作并不能被其他学者所理解,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只有学者自己最有发言权,只有教师自己能够对其从事的学术工作负责。任何对学者学术工作的控制必然引起学者的强烈反对。另一方面,行会只是一个教师权益的保障组织,不是具有明确学术目标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这种行会组织特性也决定了教师的学术工作是相对独立地、自由的。正是由于这种学术的独立性使得学术自由成为行会的一种核心理念,并作为一种学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大学文化,也成为现代大学制度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学术职业的自主性权力来自于高深知识。学术职业是一个研究独立、教学独立、责任独立的职业。当学者和学生形成师生关系后,学者变成了教师,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而且还要对其研究和教学负责。大学作为教师权利保护组织形成以后,学术职业的独立性虽然受到了学科的规训和行会制度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大学也为学术职业的独立性提供了外在保障,避免了外界权力对于学术独立性的干预。教师对于高深知识的垄断和控制,使得教师对于学术工作具有独立的话语权。学术工作毕竟无法像在市场制度或科层制度下的其他工作那样被标准化、理性化和商业化,是一种面对未知领域和不断变化的对象的探索。因此,学术职业的自主性权力不是外界赋予的,而是内生的一种基于知识的权力。这种职业的自主性表现为学术职业的权力自主、伦理自主和知识自主。权力自主表现为教师在从事学术工作中可以独立而不受干预地进行学术活动;伦理自主表现为教师的人格独立,精神独立,对学科知识、对社会,对学生赋有独立的责任;知识自主表现为对高深知识的控制,对高深知识的自主性权力,这种权力控制高深知识的内容和发展过程。学术职业自主性权力和其他类型权力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内生权力,后者是外界赋予的权力;前者的权力是为了维护个体学术工作的自由,只对其服务的对象——知识和学生产生影响,后者则是一种支配的能力;前者是为了促进学术的发展,后者是为了获得地位、占有更多的资源和对他人施加控制。

学术职业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师在从事学术工作的自为性。学术职业自为性是其自主性的逻辑延伸,体现在教师的学术活动不仅取决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而且取决于教师主体的自由选择。

二、高校学术职业社会控制的本质

社会控制,是每一个社会为了维护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维持对社会体系的忠诚,通过规范和价值来管理、引导和影响社会成员的手段和方法。社会控制是必要的,每个社会都会存在控制。对于学术职业同样存在着社会控制。

学术职业有两个主要的工作对象——高深知识与学生。作为学术职业的主要工作对象——高深知识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高深知识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可以对不同社会的秩序产生影响,高深知识对于社会存在着弥漫性的权力,通过社会不同人群的传播影响社会,因此,任何有价值取向的社会都保留着对高深知识的选择与控制。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形成以后,教会和政府意识到大学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对于社会的深刻影响,纷纷通过授予教职、赠予土地、赋予特权、委派官员、给予经费和授予办学许可证等手段来控制大学,既而控制学术职业的工作内容,引导高深知识的发展方向。在欧洲中世纪后期,基督教天主教一统天下,教会控制大学,神学就成为了大学主要的研究和教学内容,培养神职人员也就成为了大学的主要工作。当政府控制大学的时候,“世俗化”的知识就成为了学术职业的主要工作对象,为社会培养秘书、法官、医生就成为了大学的主要职责。作为学术职业的另一个工作对象——学生来说,大学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是和不同历史阶段统治阶级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社会通过规范与价值来对学术职业实施控制,把学生培养成为特定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社会控制既需要对学术职业的主体——教师进行控制,通过对学术职业的控制影响高深知识的社会影响方向。

社会对于高深知识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规范,二是价值。规范包括法规和制度,价值包括文化、意识形态等一切影响人的行为的思想和观念。规范是强制实施的,价值是隐性影响的,通过推行主流的价值观影响学术职业的学术工作。社会通过规范和价值来对学术职业实施双重控制。

政府、市场、学校、学科和学生是高校学术职业社会控制的五个主要力量,而政府又在这五个力量中发挥主要作用。政府作为政治权力和资源供给的主体,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来确定大学的发展方向、保持对高深知识的选择权力,维护社会秩序,并保持学术职业对于国家的忠诚。市场通过对大学的资源配置和对学生的选择来控制大学的学科专业布局、教学内容、人才培养定位以及科学研究的方向,影响着学术职业的集体行为倾向,并迫使学术职业适应市场的需要开展学术工作。高校作为学术职业依托的组织,有其固有的组织目标,必然要求学术职业围绕学校的组织目标开展学术工作,教师必须接受学校制度和文化的规训。学科作为学术职业的学术工作平台,通过学科规训来影响和引导学者的行为。而学生作为学术职业工作的对象,同时作为为学术职业服务的“客户”在为学术职业支付部分或者全部的报酬时获得影响学术职业的权力。学术职业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必然要有其特定的服务面向,而服务对象的共同利益必然要对学术职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学术职业的自主性权力。这五个外在的主要影响力量共同实施对于高校学术职业的控制。由于这五个外在的力量不是同向的,作用于学术职业的控制也来自于多方面,这使得学术职业承担着多方面的干预,使得学术职业的自主性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和压力。

在欧洲中世纪后期,教权和王权不断试图取得对于学术职业的控制权和管辖权,当大学完全依附于教权和王权时,学术职业的自主性权力是缺失的,是难以得到保障的。现代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市场化的环境影响下,逐步形成了以追求声望和效率为目标的组织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强化了对于学术职业的控制和管理。本质上说,学术职业的社会控制反映了一种知识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关系,不同利益团体希望通过控制学术职业来控制被选择的知识,进而通过学科规训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知识来控制学生的意识形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通过知识活动获得利益团体的利益最大化。这就形成了各种利益集团的控制与学术职业自主性的矛盾。国家、市场、高校等利益集团和学术职业在自主权边界的争夺中构成了学术职业的外在干预,也形成了对学术职业的社会控制。对高校学术职业的社会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学术职业准入制度、考核晋升制度、工资福利制度、职业流动制度、职业发展制度等方面的规范控制;对于学术工作来说,还包括学术发表制度、基金制度、科研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社会服务制度等方面的制度约束;从价值角度来看,包括社会文化、学术文化、学科文化的影响。

三、学术职业自主性与社会控制的关系

学术职业正在成为一个多样化、碎片化而又对学者具有凝聚力的职业。[3]世界各国学术职业发生的深刻变化反映出学术职业自主性与社会控制的矛盾。一方面,学术职业具有自主性的权力,这种权力要求教师在从事学术活动过程中不受外在力量的干预和控制,学术职业对于学者而言,正是由于这种自主性增强了对于学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作为各种社会力量又需要对学术职业进行管理和控制,学术职业越来越多样化,碎片化,受社会和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就构成了学术职业自主性和社会控制的矛盾。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围绕学术职业自主性与社会控制之间的博弈此消彼长,并由此导致了学术发展的波澜起伏。

从大学是一种学术共同体的判断出发,学术职业的自主性构成了大学学术性的基础,大学之所以成为学术组织,首先是教师从事的是以“高深知识”为工作对象的职业。职业自主性的前提是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学术文化。社会对于学术职业的合法性认同来源于公众对于高深知识的信赖,学术职业只有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地创造新的高深知识,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够获得社会对于学术职业地位的认同。事实上,学术界内部的信条是,学者享有特殊的权利,负有特殊的使命,必须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正是学术职业作为一种特殊职业理念的反映。在所有的学术文化中,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最核心的。所以说,“当学术自由受到威胁的时候,其所带来的风险,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知识生活乃至我们大学的完整性都一样高。”[4]学术职业受外界力量干预过多,必然导致其自主性的缺失,导致其学术行为的异化。如果政府对职业自主性的干预导致学术职业对于政府的依附,成为市场的工具,学术职业以发现知识、传授知识、应用知识、培养人才的功能就难以实现。市场对于学术职业自主性的干预会导致学术的功利化,学校对于学术职业自主性的干预会抑制学术人员的创造性,学科对于学术职业自主性的干预会迫使学术人员离开学术职业。学术职业的自主性来自于“高深知识”本身,而不是来自于任何外界的授予,是学术职业的本质属性。这种本质属性需要制度予以保证。

“学术职业垄断了现代社会中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这一垄断地位的形成也自然而然地引发学术职业和社会其他垄断性主体的关系问题。”[5]因此,对学术职业的社会控制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学术职业的控制方式,社会学家古德(Doode,1957)认为,如果把职业视为一种其成员被共同的价值、语言和认同感所约束的共同体,而这样的共同体必须与更大尺度的社会相联系,社会通过给予职业共同体直接的社会控制权力而实现其对这一共同体的间接的社会控制。[6]关键问题在于,在对学术职业进行社会控制过程中如何保障其自主性。阿特巴赫断言,学术职业发展处于危机之中,将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7]这种危机来自于各种社会力量对高校的影响,因此,合理处理两者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学术职业必须在外力影响下保持自己的自主性。保障学术职业自主性与社会控制的统一,促进学术的发展要坚持以下几点。

(一)在坚持学术自由理念基础上保持学术职业必要的张力,以适应外在社会力量的控制

学术职业的张力依赖于教师卓越的学术工作,通过对人才的培养和高深知识的创新创造,形成学术职业控制知识的强大影响力。只有学术职业对于社会的贡献不断增大,才能够形成与政府力量和社会控制力相当的相互牵引力。学术职业的地位低,学术职业对社会的影响小,就无法与外界力量形成张力。

(二)坚持大学作为学术职业权益的保障功能,建立学术自主性的“防护罩”和“缓冲器”

大学不仅是学术职业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学术职业的保护着,要为教师从事学术职业提供组织保护,这就需要大学能够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真正主体。大学是学术职业工作的平台,学术职业与大学共存共生,只有充分尊重教师在学术活动的选择自由,充分尊重教师工作的独立性,保障教师学术自由,才能够促进大学的发展。当外界力量干预教师的学术活动时,大学应保护教师的权益,缓冲对于教师学术工作的压力。

(三)坚守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文化功能,达致组织目标与学术职业工作目标的高度一致

大学不是一个政治组织,也不是一个商业组织,遵循的是文化的逻辑。大学不仅要为社会提供一流的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引领社会发展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教书育人,创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批判的文化。学术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更重要的是一种需要忠诚、虔诚、热诚的志业。忠诚于真理、虔诚地探索,热诚地奉献是形成组织学术文化的基础。

(四)建设以学术为中心的学术职业制度

制度是一种博弈规则体系,规定了教师学术活动的性质和要求,也界定了教师学术工作与外界力量的范围。因此,制度设计要体现以学术为中心,围绕促进学术发展、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和声望,不断提高教师水平和能力来进行设计。制度要反映教师的理念、价值并引导教师的态度,保障教师的理性,保障教师在学术活动的选择自由,使教师成为一个自为的、独立的人。

(五)在服务于知识创新、学生和社会的过程中,坚守学术职业伦理

高校学术职业伦理与中小学教师职业伦理的区别在于,学术职业伦理反映的是高校教师在学术活动中与高深知识、学生、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而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学术职业伦理的范围更加广泛,伦理内涵更加深刻。在学术活动过程中保持对高深知识的忠诚和虔诚;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服务于社会过程中以社会利益为中心,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只有伦理独立才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和保护,才能够实现学术职业的自主性,减少社会的控制和干预。

学术职业要成为一种独立的、具有崇高社会地位的职业就需要不断强化对高深知识的控制和垄断,在与政府、市场、组织和学科的权力博弈中保持其自主性的权力。否则,学术职业将不可能实现其固有的使命。

[1]李志峰,沈红.论学术职业的本质属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贺国庆.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Nelly P..The Contemporary Professoriate:Towards a Diversified or Segmented Profession?[J].HigherEducation Quarterly,2007(2).

[4](美)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M].刘彤,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78.

[5]刘思达.职业自主性与国家干预——西方职业社会学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6(1).

[6]刘思达.职业自主性与国家干预——西方职业社会学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6(1).

[7]Altbach,P.TheCrisisoftheProfessoriate[M].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s,1980:1-14.

On the Autonomy and Social Control of Academic Profession

LI Zhi-feng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

The autonomy of academic profes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s regulated by its inner logic.However,each social organization needs the loyalty of its members to the social system,so as to realize the special function and goal.For this reason,the social control is inevitable.The essence of social control to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s the control to the diffuse power of profound knowledge,namely,the control to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the innovation and creation,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implication process.Government,marke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isciplines as well as students are the major five powers of social control.Systematic and cultural controls are the main ways of expression of social control to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In general,the autonomy and social control on academic profes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hall be based on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activities.

academic profession;autonomy;social control;profound knowledge

G640

A

1008-2603(2012)04-0117-05

2012-06-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高校学术职业分层与教师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BFA090051)。

李志峰,男,武汉理工大学高教所副所长,教授,教育学博士。

杜红琴)

猜你喜欢
自主性权力学术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电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38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权力的网络
博客天下(2015年12期)2015-09-23 01:47:57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清风(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唤醒沉睡的权力
浙江人大(2014年8期)2014-03-20 16:21:10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