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妮,张丽颖
(1.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部,吉林长春130031;2.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命教育研究与推广中心,吉林长春130031)
生命教育教师的课堂角色
赵丹妮1,张丽颖2
(1.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部,吉林长春130031;2.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命教育研究与推广中心,吉林长春130031)
笔者作为专职的生命教育教师,五年来,一直努力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进入“四者”,即“倾听者、引领者、陪伴者、催化者”的角色,体验并感悟着与学生共同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取得了一些新的收获。
>
因为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的教育,始终把成全每个学生的生命放在首位,力求做到尊重、关心、爱护和成全,所以要在心中根植一个理念:相信学生是自己生命的作者,他们每个人都是面对自己生命挑战的专家。表现在生命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就不会“先入为主”、“强行注入”,提前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好奇”、“鼓励”、“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努力为学生营造尊重、透明、信任、温暖的课堂氛围。始终相信在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中,会有无限的可能性,因而就有“静待花开”和“悉听生命之竹拔节之声”的渴望与期待,就有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做有意义事情的决心和耐力。
有了根植于心底的“相信”的力量,就会在生命教育课堂上认真做好“倾听者、引领者、陪伴者、催化者”。
倾听者就是教师要全身心地倾听,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走到同学们中间,放下自己原有的价值量尺,不忙于评价和为学生贴各种问题的标签,而是把自己放空,真诚地去包容学生,去好奇地倾听同学们的心声。然而,每当我们遇到比较“顽皮”、“爱捣乱”的学生,要想做到不评价不贴标签并不容易,我们头脑中就会自动闪现出这是一个“满是问题”的学生,是一个“笨”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师要学会看到“问题”学生背后的渴望和善意,邀请他们参与到课程中来,肯定和鼓励他们的每一步付出。每次课后都请一些同学们来谈谈对课程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心声。慢慢地,这些“问题”学生就会变成课上的“骨干”力量。
积极倾听的目的在于无限地贴近和有力地理解、回应。其一,在同学们讲述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故事的时候,用心记住同学们发言中的原话,并在恰当的时候引用强化,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看到原来所没有看到的自己。其二,同时开启新的对话空间,帮助学生们发掘、发酵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其三,听出故事背后的故事,去努力无限地贴近和温柔地触碰学生们的心灵。
陪伴者就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的细节中均用欣赏的目光、真诚的语言、包容的态度、真诚的情感去陪伴学生。这种用心的陪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也要延伸到课后的时间,让师生的心贴得更近一些,陪伴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一起成长。
由于在两个小时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常常是在意犹未尽的情绪高潮中结束课程,无论教师如何努力,也无法做到课上让每一个人都发言,接下来的《生命成长日记》就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成为师生尽情倾吐心声的心灵花园。阅读学生的生命成长日记是一个让人享受生命成长的过程。看到学生真诚的语言,将很多不曾跟人说起的生命故事与老师分享的时候,似乎看到了学生纯真的面容,那一颗渴望被理解的心,此时会忘却一切疲惫,全然沉浸其中,去和学生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融合。
引导者就是生命教育教师尝试改变自我为中心而产生更有影响力的课堂行动。教师虽然把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但绝不等于旁观与放纵,而是通过生命叙事特有的问话,来点拨和引领学生去看到原来所没有看到的自己,使其在重新讲述自己生命故事的过程里慢慢恢复自信,回归人性的善端,鼓励尝试新的改变和行动。
例如,笔者在深圳大学讲述“幸福从心开始”的生命教育课时,一名女生轻声说到:“老师、同学们,不好意思,我心中的幸福好像不太现实,好像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我希望自己永远可以做一个小孩子,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做纯真的自己,这就是我心中的幸福,可是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梦,一个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梦。”从这位女生的言语中感受到她的失望与无奈,此时尤其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引领。笔者的回答是:“老师觉得你的心灵深处有一个幸福的梦想,希望长大的自己永远也不会失去生命的本真。其实这个梦想离我们不远,因为它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当我们在心中永远保留一座叫做‘纯真’的花园时,真诚、善良、美好之花就会永驻心田。那些成长的烦恼与挫折就会变成滋养我们生命之花绽放的养料,使我们出淤泥而不染。相信泥巴里定会长出莲花的,祝愿你美梦可以成真!”这名学生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一边思考一边用力的点头。其实当学生们陷入自己的“问题故事”时,就会看不到希望,也找不到自己的力量,教师在这个时候的点拨就像是为学生点燃一盏心灯,让他们自己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慢慢地增添力量。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1](P1),我们已经播下了生命的种子,应该相信它一定会以自己的速度生根、发芽,生长成为参天大树!
催化者是借用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的作用来形容教师在生命教育课堂上的第四个新角色。在生命教育的课堂上,教师不做高人一等的权威,而是像“酶促催化”般的陪伴和加速学生的生命成长,使其自己有能力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并对此负责,之后,教师自然“脱落”,放手让其展翅高飞。
看到学生在生命教育中获得生命的成长,激发了生命激情和创造力,更加坚定生命教育教师心中要根植“相信的力量”,始终把每个学生的生命成长放在首位的信念,坚持在课堂上扮演好“倾听者、陪伴者、引导者、催化者”的角色。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一种爱的陪伴,一种相信的力量。正是拥有这些信念、决心与幸福感,才让我们持续地满怀着对生命教育的激情和活力,去发现、唤醒和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去展示人性的魅力和生命的光茫!
[1]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演讲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