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天佐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统战教研部,辽宁 大连116013)
文化是城市的内涵和灵魂,是一座城市生命力、创新力的源泉。城市的发展与文化的挖掘和塑造密不可分。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探析大连市地域文化特色,提炼代表城市文化意志、品格和发展方向的城市精神,是促进市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助力大连市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地域文化是孕育城市精神的母体,挖掘大连的地域文化特色并明晰城市精神选取原则,方能正确提炼城市精神,进而展现出城市核心特质和人文魅力,使市民对城市的运转、发展产生统一的认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城市精神代表一个城市的精、气、神,要在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底蕴、了解城市背景及历史、把握城市时代脉搏和动态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这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是从地缘文化中挖掘特色。不同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城市规模、职能、定位的特殊性。地理条件包括自然地理环境、资源条件、政治地理条件等,城市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诞生、发展并壮大,其先天的地理条件会影响到城市的布局、规划、交通、产业、居民性格等多重因素,也是城市的本质特征——城市精神的重要基础条件。
二是从历史积淀中提炼特质。城市是在历史的不断变迁中,由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创造的产物。可以说,城市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现象和历史成果。城市各个阶段的物质成果可能会被摧毁、重塑,不断更迭,但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是逐渐积累、凝聚而成的,是长期建设中缓慢形成的城市独有的精神风貌、人文特质。这种源于历史的精神特质会不断延续相传,生生不息,维持着城市的进步发展。
三是从时代发展中捕捉精髓。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因此,每一个时期的城市建设与发展,需要塑造和提炼与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相契合的城市精神。尤其是在日新月异、改革开放的今天,城市精神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新阶段的蓬勃朝气,富于生命力和创造力,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追求。
四是从市民诉求中寻求共识。人是城市形成的关键因素,也是城市形成的最终服务对象。人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最具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可以说,人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城市文化和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城市文化和精神是人的意志品格、精神特质的最终体现和折射,最终要为人所用。因此,在挖掘和提炼城市文化与精神的过程中,要想市民之所想,征市民之所需,最终惠之于民。
一要体现传承。要正确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具有延续性,要注意传承,不能割断。城市精神的提炼与构建,必须植根于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土壤,体现一方土地、一方居民的思想沉淀而成的精神特质。
二要突出个性。要体现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市民特色,在积极吸收、借鉴外国的、外地的、历史的合理养分的基础上,重点结合主旋律,结合民风、结合发展重心,体现出城市独有的精神气派和品格韵味。
三要积极向上。要注重弘扬先进文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把握城市文化和精神的根本性质和方向,坚决抵制腐朽、没落的糟粕文化,抵制别有用心和不良思想的侵袭,确保城市精神的先进性、正确性和科学性。
四要关注民意。在城市精神的提炼、塑造工程中,要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相信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多征集群众意见,这样既依靠了群众,也确保群众对城市精神多加关注和爱惜。
五要简明扼要。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质的高度凝练,在语言表述上也不宜复杂啰嗦。既要体现特色、富于底蕴,又要简洁有力,如是才能便于传播和记忆,具有传播影响力和冲击力。
以城市精神的文化底蕴和选取原则为依据,笔者认为大连城市精神可以凝练为包容开放、时尚浪漫、创新超越、文明热情。
(1)包容开放的和谐心态凝结着俄罗斯文化、东洋文化、齐鲁文化和大连本土文化的兼容并蓄。近代史上,大连曾有过7年沙皇俄国租借史、40年日本殖民史和10年前苏联驻军史。我们在铭记历史教训之余,也无法忽略这段时期带给大连的影响——无论是在城市建筑风格还是生活习惯、语言交流等方面,都留下了印迹。同时,“闯关东”让齐鲁大地的人民涌入大连,成为了建设大连的主力军,积淀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优秀人文品格,这些来自外国、外地的思想文化与大连本地沉积下来的文化习惯相结合,形成了大连城市独特的兼容风格。
(2)包容开放的和谐心态孕育在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融汇交流。辽代时期,契丹建立的草原帝国统一了北方,将游牧文化带入了大连;同时,耶律阿保机往大连迁入了大量女真人,这些女真人带来了熟练的农耕技术,使农耕文化在大连落户生根;大连地处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濒临海洋,地理位置历来十分重要,历史上是北方政权与南方政权使臣往来的要道,为南北方的沟通往来作出了重要贡献,大连地区的城郭于辽代时期已兴起,也使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在这里相融汇。[1]
(3)包容开放的和谐心态成就着思想、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共赢。地处要道的便利交通条件为经济腾飞奠定了前提条件。大连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渔业基地,大连经济开发区是国内首批开放的开发区之一,保税区、高新技术园区等产业化基地纷纷兴起,大连的经济呈现蒸蒸日上的局面。经济的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政治层面上,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大连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大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在规划和政策上先行,助力文化发展。在思想、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大连市呈现出和谐、共赢的思想态势和大局意识。
(1)城市设计与建设的尖端前沿。大连市素有“北方明珠”之称,中山路沿线包括中山广场、友好广场、人民广场、星海广场等在内的的广场主题景观设计,以自然曲线、木栈道、沿海景观为特色的滨海路设计,大连世界贸易大厦、希望大厦等建筑特色使大连成为中国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一枝独秀,在国内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海洋水文资源的浪漫情怀。在经济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龙头的同时,大连还一直享有“浪漫之都”的美誉。这既得益于辽阔碧蓝的大海,又得益于依托大海研发的系列景观,如广场、绿地、喷泉,以及各种精彩纷呈的节日——啤酒节、国际服装节、樱桃节、沙滩节、国际徒步大会等。大连洋溢着舒适与风情,代表着梦想与愿望,散发着浪漫的魅力。
(3)衣食住行的潮流时尚。“时尚之都”是人们形容大连的又一个代表性称谓。作为新兴城市,大连站在时代前沿,无论是建筑物等城市外观形象,是人们的饮食、穿着等日常外在习惯,还是思想、习俗等内在特征,无一不彰显着创新与活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年轻的城市的蓬勃与朝气,尽显时尚。
(1)创新前行的物质文明发展理念。大连市的诸多发展理念体现了创新意识,如经济层面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东北亚航运中心、现代产业聚集区的“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城市规划层面的“全域城市化”设计,农业方面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等,均体现了科学的前瞻性与规划性,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勇气。
(2)不屈不挠的“闯关东”奋斗精神。在“闯关东”的大军中,中国人可贵的精神在北上的过程中扎根大连。敢于和大自然的变幻莫测相抗争的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敢于和命运相抗争、突破阻力实现人生追求与目标的拼搏精神,面对陈规旧俗勇于反抗和突破的大无畏精神,在多灾多难的生活中保持的乐观向上、同舟共济的处世态度,都成为沉淀于大连城市文化和精神中的可贵财富。
(3)乘风踏浪的“渔民”拼搏精神。千百年来的临海生活,使大连人民在和变幻莫测的大海作斗争的过程中具备了独有的“渔民”精神,比如海洋一样宽阔的胸怀、面对风浪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日复一日打捞坚持不懈的坚守意志等,成为大连文化和精神的重要标志。
(4)不屈不挠的“反殖民”革命精神。在近代的屈辱的殖民地历史中,大连人民奋起反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赞歌,并在不断的革命与斗争中沉淀了义士情怀和英雄气概,热爱国家、大义凛然、底线不倒、反抗到底。这些赋予了城市精神以坚强、果敢、硬气的特质。
(1)文明守法的规则意识。公共规则代表着公众的共同利益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要求。大连市民在多年中形成了遵纪守法、秩序井然的规则意识。如公交车排队、走斑马线、遵守红绿灯等小细节上的遵守与尊重,给外地人以良好的遵守规则的印象。这种规则意识小而言之,有利于社会风气,大而言之,有利于社会治理。
(2)热情真诚的礼仪习惯。大连人秉承了北方人豪爽好客的风俗习惯,形成了有礼有节、真诚热情、周到细致的整体形象,既彰显了大连市市民的整体素质,也吸引了外来群体尽快融入到大连的城市建设之中,助力大连发展。
(3)热心助人的仁爱情怀。“大连好人”等电视节目的推出让我们见识到藏匿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个好心人。危难之时的雪中送炭让受助者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施助者体会到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释然,整个社会也在这种弘扬真善美的环境中变得温馨、和谐。
培育大连城市精神,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动全体市民共同参与,并在促进大连特色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中予以展示、沉淀和传承。
(1)加强对城市文化保护与建设的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切实认识到维护、塑造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将文化发展和保护纳入到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纳入到各单位、各部门工作实绩的考核中,积极推进大平台、大项目的建设,确保文化发展规划各项目目标的实现。
(2)加大人文设施和场地的资金投入。要保证文化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针对目前情况而言,尤其要加大对文化设施和场地的资金投入,重点规划文化基础设施,在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的建设中,努力完善覆盖城乡、实用高效的文化设施,加强乡镇文化站和图书馆建设,推动“数字农家书屋”的发展。同时要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资金投入方式方法。[2]
(3)切实抓好文化人才建设。目前来说,大连市文化人才的总体水平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上有一定差距,不能满足大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连市城市文化的发展以及城市精神的弘扬,都要靠各个层次的文化人才作为先锋军。首先要多渠道培养、引进文化人才。其次要完善文化人才的奖惩机制,如对旗帜性的人才可在住房、薪酬待遇、家属对口推荐就业等方面的奖励政策倾斜,建立文化荣誉制度等。再次要注意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过关、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强的复合型文化管理人才,保持文化人才队伍稳中有升,逐步壮大。
(1)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主体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组织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承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公民自治的实现、丰富社会娱乐文化生活等。因此,要积极搭建平台,鼓励民间组织的产生壮大,如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设立民间孵化器、分类别管理等方式,使民间中介组织切实发挥作用,并逐步完善,利用其贴近群众、来源于群众的优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及城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弘扬城市精神、践行城市文化的重要力量。
(2)持续推进公民对城市治理的有序参与。伯里克利在谈到雅典公民的特点时说:“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3]要让大连的市民成为大连城市精神文化的代言者和践行者,要使市民产生主人翁意识,通过听证会、市民电话、旁听会议等方式积极投身到大连城市建设中来,形成对社会治理的有序参与,使之为大连城市的发展繁荣切实作出贡献,也成为大连文化的受益者、捍卫者、保护者、宣传者,为大连的文化个性和精神特质而骄傲。
(3)广泛宣传、解读城市精神,使之深入人心。城市精神的培育弘扬需要全体公民的广泛参与。因此 ,新闻媒体要广泛正面宣传,使城市精神广为人知,城市文化特色深入人心;政府部门要通过一系列的奖惩措施、树标杆立典型、政风社风的整顿等,对市民进行有效引导;各行各业要通过树立行业标兵、鼓励好人好事等形式积极参与、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市民形成文化自觉、推动文化自强、坚定文化自信。
城市精神作为城市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无形的存在,要使城市精神外化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就要通过文化产业体现出来。优质的文化产业既可提升经济发展,又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4]结合大连的既有文化优势和基础,可将文化产业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连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旅游业一直是大连经济文化发展的重点工程。大连市实行了塑城市品牌之后塑旅游品牌的战略,如近几年创新推出的国际樱桃节、国际钓鱼节、国际苹果节、国际温泉滑雪节、踏青节、国际蓝莓节和杜鹃花节等涉农旅游节庆活动,旅游经济区、海岛旅游、温泉滑雪、星级酒店等10大系列工程的建设,彰显了大连城市文化的活力。我们还有进一步的开拓空间,如可开展大型文化活动改善淡季游客不旺的局面,充分挖掘旅游商品的文化底蕴和地区特色等。
(2)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娱乐产业。文化演出和娱乐活动是文化展示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大连文化基础良好,并有一批国内知名的艺术代表人才。进一步提升大连话剧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多编排具有东北风情和大连本土色彩的剧本;将大连歌舞和杂技进一步推向全国;可以通过对名人轶事、民间传说、近代革命题材等文化资源进行现代化演绎,运用高新技术等手段和场景进行现代化的诠释。
(3)积极开发有特色的民俗产品。民俗是一种非物质文化,大连的各区市县均有民俗作品,如核雕、贝雕、剪纸等民俗艺术,可以通过整理民俗故事、艺术制作方法等书籍,举办艺术大赛及展览,开发民俗特色产品并推向市场等方式推广大连的民俗艺术和民俗产品,使之得以继承并发展,打造大独有的特色文化名片。
[1]李振远.辽代的大连文化: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撞击[N].大连日报:2009-06-30(A10).
[2]林映梅.城市精神的文化解读[J].教育文化论坛,2011,(6):59-61.
[3]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20-21.
[4]马锐.城市核心竞争力视阈下的文化发展思路[J].前沿,2012(4):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