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学生评估”夺冠反思
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创始人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指出:上海学生2009年PISA夺冠并不表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系。中国学生在学习动力方面存在不足,其在空闲时间往往不愿主动学习。长期以来,深受苏联凯洛夫教育学说的影响,又掺和国内应试教育的负面因素,中国教育已形成封闭的指令性课程范式,而位居其核心的就是高度同质的教育目的观。这具体表现为简单信奉所谓的教育“适应论”:教育要与当前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现实形态相“适应”,培养出“适应”既定社会需要或“接受”既有社会伦理并具有某些统一规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如何更好地处理发展个人特长与适应社会需求的辩证关系,教育思想界并未开展过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论探讨。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虽然一度出现过“适应与超越”问题的讨论,但基于“适应”的“超越论”至今依然未能在中国教育理论界形成主导性共识。
摘自《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