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的古典审美意趣

2012-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意趣田园诗蝉声

汪 珍

《荷塘月色》的古典审美意趣

汪 珍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美文,用清爽的文字把静夜里的荷塘和月色点染得生趣盎然,极富诗意。作者笔下流淌的文字既是看风景的游历,也是内心的波动,更是一次审美的历程,“不事铺张,不事雕琢,意随笔到,笔借目传”,体现出中国古典审美之意趣。

一、怀抱清旷,山水田园之意境

先生笔下的菏塘月色,自然清新,怀抱清旷,充满了中国古典的田园诗韵、山水意趣。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合一,山水田园诗更是借崇高静穆的自然折射出纯美洁净的理想人格光辉,无论是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都返朴归真,清旷悠远。《荷塘月色》的作者朱自清是一个现代的文人,却又有着深深的古典文化积淀,他继承了山水田园诗的古风诗韵,描绘的是20世纪初都市中的田园之趣,荷塘曲曲折折直陈着古朴,杂然相生的树木纯是一派天然。曲折的小煤屑路、荷香、月色、杨柳的倩影、远山等等一起构成了一副朦朦胧胧、荷香月色辉映的田园风光。而作者如此醉心于梁元帝的《采莲赋》和古乐府《西洲曲》,更是对古老东方朴素清新田园生活的向往。

作者从荷塘写到月色,从月色写到荷塘的四面,形神俱备,光色兼有,有静有动而又绮丽迷人,把大自然的美传导给了读者。在宁静而又自由的荷香月色美景之中,有亭亭玉立、轻盈柔美的荷叶,有袅娜摇曳、欲开含羞的荷花,有渺茫歌声似的缕缕荷香;作者不仅写出了荷叶、荷花的姿态,还写出了它们的颜色、香味;不仅写出了月色的美丽变幻,还写出了它的恬静朦胧。可谓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纤毫毕现。

其中的语言描写、遣词造句,更是蕴含着田园诗般的古典美。文中那些看似简单浅白的比喻却有着无穷的古典意韵,如“亭亭的舞女的裙”中“舞女”的理解应为“舞蹈着的女子”,以“亭亭”修饰,来比喻碧绿的荷叶,令人想到的是古典青衣女子的飘逸高洁,实与今日理解的“舞女”不同。“刚出浴的美人”、“笼着轻纱的梦”亦有如此意境。文中第6段对荷塘周围的描写中也有一处非常值得深味的地方——“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蝉声”与“蛙声”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且“蝉声”有高洁、幽静等意蕴,“蛙声”也是田园生活的象征,作者此时听到这蝉声和蛙声又会想到些什么呢?也许正是这蝉声与蛙声才让他“忽然”想起了采莲,想起了江南,想起了那曾经的和向往的恬静美好的家园吧。读到这些文字,我们分明感受到山水田园诗般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朦胧的幻梦,像缥缈的歌声。从这里我们似乎能嗅到淡淡的荷花清香,感受到微微晚风的轻抚,似乎进入到一个自然清新、充满情韵的境界之中。

这些描写,文采飞扬,历历如画,蕴含着古典意趣,把田园之中的生命力加以张扬,折射出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和纯美洁净的理想人格光辉,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不愧是20世纪田园诗的回响和绝唱。

二、忧思难忘,沉郁阴柔之情境

中国古代文人讲求忧患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自清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染,在《荷塘月色》中,他开篇便奠定了情感基调:“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内线索是心情的变化,即不宁静和宁静的相互转化,这也来源于中国人深深的文化因袭浸润。作者的“颇不宁静”、忧思难忘,既因为个人琐事,又因为“惦着江南”,更是惦着国家命运前途。

但我们同时看到,作者在抒发这种忧患情怀的时候,并没有借酒浇愁、长歌当哭,而是表现得曲折委婉、真挚细腻。作者沿着荷塘一路走来,用“淡淡”的调色板把“哀愁”“喜悦”的情感色调有机融合在一起,用蝉鸣蛙叫突显现实中个人的落寂,用故乡的采莲习俗寄托现实的迷惘失落。静谧的环境、孤寂的氛围、独处的心境,含蓄而不外露,沉静而不张狂,虽是淡淡然,却又那么深深侵袭着读者。

《荷塘月色》中所体现的忧思与沉郁,又不同于陶渊明的含蓄优柔、李煜的自怜低吟,作者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将历来受中国文人推崇的荷作为精神寄托的对象,敬重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希望像荷花那样洁身自爱。当时的社会现实又迫使他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这进退两难的困境中,他只能把自己的苦闷、追求都蕴藏在字里行间,所以,优美的意境中却有着沉郁阴柔之情境,也让读者在平淡舒缓之中,慢慢领略其隽永悠长的意味。

三、江南采莲,精神家园之构建

无论是乱世还是盛世,无论是统一还是纷乱,中国文人无不忘追求心中的理想,构建属于个人的精神家园。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无不都折射出古代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而他们又在这种追求之中,构建出自己丰腴的精神家园。朱自清在“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之后,笔触更进一层,溯时光之流,觅六朝古韵,忆江南,写江南,作者何尝不是以此表达对逝水年华的回眸眷顾,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呢?因为在那里,安置着他的理想王国、精神家园。

作者文末写到对采莲活动的想象,对诗词曲赋的鉴赏,对江南习俗的回忆,都暗含着对六朝文化的张扬,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对生命价值的思索,甚至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想起江南的时候,朱自清正在心中的这个江南休憩,在心中的那个江南抗争吧!

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追求的知识分子,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朱自清用《荷塘月色》为自己营造出了精神家园。在这个家园中,作者用生命的灵性、人格的光彩营造了无比清新、充满情韵的精神世界,激发出每一位读者向往崇高和纯真的审美体验,使其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滋养,这也是这篇作品的审美意趣所在。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展示给我们的不仅有意境美,更有情感美与诗意美;不仅有令人向往的田园诗韵,还有耐人寻味的生命诉求,昭示来者的人生箴言。其蕴含的古典审美意趣曲折有致,耐人寻味,也印证了罗丹所说的——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魏宁.《荷塘月色》的审美价值[J].信息教研周刊,2011,(2).

[2]欧阳俊.清新隽永文美意深[J].中学生阅读,2009,(5).

[3]张秀娟.《荷塘月色》的美学价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6).

责任编辑:贺春健

汪珍/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高中部语文组中教一级教师(浙江诸暨311800)。

猜你喜欢
意趣田园诗蝉声
蝉声阵阵 毛猴驾到
蝉声
田园诗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蝉鸣
略述《篱园秋实》的壶中意趣
汉字的水墨意趣
田园诗,走向细微处
田园诗苑
浅谈田园诗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