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电影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2-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英文英语教学

杨 坚

职业教育

英文电影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杨 坚

本文以输入假说理论、语境理论和学习者学习动机理论为指导,探讨将英文电影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将英文电影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有利于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将其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践性。

高职英语教学;英语电影;学习动机;跨文化意识

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加速,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地位进一步突出,英语教学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学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兴的形式和分支虽然在近些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高职英语教学由于自身的特点和限制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比如,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学习英语的兴趣较低;英语教学仍然强调语言知识的内部认知,注重词汇、语法的教学,忽视了目的语文化知识的导入,以及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利用有效手段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英文电影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英文电影以自然语言为素材、语言真实生动、故事完整并贴近生活,通过声音和影像的输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教学素材和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符合输入假说理论、语境理论和学习者学习动机理论。

著名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的获得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说,其核心部分便是输入假说理论。克拉申认为,语言不是通过课堂有意识的学习获得的,而是从大量自然的语言输入中潜意识习得的,而且输入材料要易于理解、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输入过程必须是连续不断和自然的。

语境的概念是由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语言学家张正东认为,第二外语的学习需要满足以下五种条件:真实的语言环境、具体的教学素材、肢体语言、多媒体影像的应用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动机有两种: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前者是一定的物质刺激,如学好英语可以找到好的工作,但这种动机在目标达到后便会消失;后者是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这种动机是没有极限的。英文电影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具有持久的英语学习动机。

二、英文电影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电影来源于生活,电影中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让他们浸润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目的语国家的人文习俗。更为重要的是,电影中的语言是经过提炼的口

语,既生动又准确,大大地满足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要求。而且,电影中的语言是以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最好的教学情境,这是教材远远达不到的。

此外,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教学手段的一系列变革,变革中配套教学设施的完善为电影教学的实施和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平台。

三、英文电影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影片的选择标准

电影的挑选至关重要,不是每部英文电影都能拿来作为教学影片的,电影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总的来说,影片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两个标准。

第一,影片的内容要适合英语课堂教学。有些电影学生虽然喜欢,但是其内容充满了性、暴力和粗俗的幽默,不适合学生的学习。某些令人尴尬的话题和敏感问题有时会使学生的思想观点产生扭曲,因此,使学生怀有一些不合理愿望的影片和相关话题都应该尽量避免。有些影片所表现的内容模糊或者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差距太大,同样也不适合学生学习和探讨。另外,有一些动作影片虽然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其内容空洞,难以进行课堂讨论,也不应该作为教学影片。合适的影片既可以使学生找到讨论的话题,在语言和内容上自然地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感想、讨论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又在语言表达方面起到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具有较深文化内涵并能传递不同文化差异的影片感兴趣,比如《我的盛大希腊婚礼》、《喜福会》;另外,一些反应“阿甘精神”和“美国梦”的影片,诸如《阿甘正传》和《当幸福来敲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讨论热情;像《歌舞青春》这样反映西方校园生活的影片也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

第二,影片的语言要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使用英文电影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影片中所使用的语言取材于现实生活,更加生动和规范。影片中的语言不仅生动地表现出了语言的重音、连读、语调等语言现象,还具有许多学生熟悉的英语成语、习语和习惯用法等。当学生沉浸在影片的情节中时,影片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极好的语言环境。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英语影片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好的资源。但是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就存在对语言的理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影片进行语言方面的选择。比如,教师可以选择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影片,这些影片的发音清晰响亮,口音的变化和习语较少,很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来学习。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我们有时可以选择配有英语或汉语字幕的影片来播放,可以逐渐从汉语字幕过渡到英语字幕,最后到没有字幕,让学生逐渐从依靠视觉学习过渡到依靠听觉的学习和理解,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1.背景介绍。电影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是理解一部影片的关键。因此,授课教师在放映影片之前应对该影片的相关背景和大致内容做简单的介绍,以消除学生对目标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之间差异的困惑。但是这种介绍不只是教师的简单陈述,还可以运用提问的形式引起学生观看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在介绍《歌舞青春》这部展示美国校园生活的影片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我们学校经常举办什么样的课外活动或是竞赛?”学生对这类校园问题很熟悉,自然就会踊跃讨论了,然后教师再介绍美国学生的校园生活来引出影片。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前布置好课堂讨论的话题,鼓励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充分准备,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既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又锻炼了其口语表达能力。

2.电影讨论。对电影内容的讨论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另一种是观看电影后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前者是教师在放映电影的过程中采用暂停的方法,启发学生预测故事情节或是演员的回答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待学生给出答案后释放暂停键公布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出假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比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比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男主角克里斯特的妻子因为他的贫穷离开了他和他们的儿子,教师就会问到“如果他们是中国人的话,妻子会因为贫穷离开家吗?”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跨文化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后者是四至五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表达他们各自对电影反映出的某个特定主题的看法。学生们在观看了《喜福会》后,讨论了中国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以及中国母亲对跨文化婚姻的看法。小组讨论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增进交流、加深了解,还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观点陈述。观点陈述这项活动要求学生观看影片之后自选一个与电影相关的话题,课后进行充分的准备,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个人观点陈述。学生谈论的话题涵盖范围较广,从对影片的整体评论到主题的分析,从相关主题的中文影片介绍到影片揭示出来的中西文化差异对比。为了精彩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在课前大量地查阅书籍、杂志和网络的相关信息,并认真地用课件展示出来。这样,在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极大提高的同时,成就感也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4.配音和短剧表演。电影片段配音和短剧表演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活动。每组学生根据他们的喜好选择一个大约10分钟长的片段进行分角色配音或表演。当配音活动进行时,电影的声音被关掉,学生模仿演员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完成对话;短剧表演时,学生们除了演绎电影的情节之外,还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故事放到其他文化背景中展开,并根据相应的文化改编故事情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曾把《我的盛大希腊婚礼》演绎成典型的中国式婚礼。配音和短剧表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和了解异国文化的真实语境,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也因此被点燃了。

5.观后感写作。观后感写作是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学生电影课程学习的一个总结。电影内容为学生练习写作提供了一系列的话题,学生可以就影片的一点或两点进行叙述评论,不要面面俱到。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在开始阶段,写作的形式自由,不拘泥于一定的格式和长度,只要表达流畅和清晰即可,教师可以就学生写作的内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如果教师对写作练习要求得太严格,就会影响学生看电影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就会变成为获得成绩而去写作,结果这项活动就流于形式而失去了意义。

(三)教师的责任

将英文电影引入英语课堂,并不意味着教师工作量的减少,相反,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首先,教师在课前要按照标准严格地挑选教学影片,对影片的背景、内容、语言等进行充分的准备并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其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控制者,既要努力营造积极热情的课堂气氛,又要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再次,教师要在课后批改大量的写作练习,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实现评估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定位;最后,电影教学的良好实施要求授课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广博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和精深的英语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四、英文电影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将英文电影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英文电影为英语学习者创设了真实丰富的语言环境,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为学生了解学习异国语言开启了一扇大门。其次,英文电影提供了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自主性。最后,英文电影在课堂的使用增加了目的语文化的输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英文电影作为教学内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我们应该把英文电影这一丰富的资源合理地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去,充分发挥电影语言情景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1]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London∶Longman.1985.

[2]张正东.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M].科学出版社,2000.258.

责任编辑:贺春健

G712

B

1671-6531(2012)02-0135-02

杨坚/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辽宁大连 116000)。

猜你喜欢
跨文化英文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