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的美学教育意义

2012-08-15 00:50彭明成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纪实纪录诗意

杨 会 彭明成

(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江苏常州 213164;2.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1)

0 引言

提高人文艺术修养是当前大学生教育的必修课题,而以认识美和评价美为主要特征的美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纪录电影作为一门视听综合艺术,融合了文学、美术、摄像、音乐、音响等多项艺术门类,在兼有各个门类审美特征的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美感。因此,纪录电影发展中所形成的符合自身审美特色和创作实践特点的美学理论,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乃至高等教育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就纪录电影的美学价值与美学教育意义进行研究与探索。

1 纪录电影流派及美学特点

从美学角度来看,纪录电影美学是多姿多彩的。纪录电影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具有多种风格的艺术流派。在高校艺术专业教育中,通过对纪录电影流派及美学特点对纪录电影进行梳理,以及纪录电影的直观展示,帮助大学生从不同风格的纪录电影中不断获得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

1)纪实流派。纪实性是纪录电影本质属性的一方面,是作品与现实的联系,是一种风格,一种表现手法,它是纪录电影创作的最基本手法。电影眼镜派、纪实派、诗意现实主义及新现实主义流派都体现了纪实的思想,即当影片纪录和揭示现实时,它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影片。纪实电影提倡“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它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记录电影以纪实手法表现现实生活和斗争,在内容和题材上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纪实电影的美学特征综合而言是一种实录,一种记录精神。

2)形式主义电影。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受先锋电影运动影响,在形式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法国的阿贝尔托·卡瓦尔康蒂创立了被称为“第三先锋派”的纪录电影流派。形式主义美学从视觉艺术出发,把线条、色彩与主体的审美情感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了艺术就是情感,是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学说。典型的如纯实验电影和抽象电影,否定作品认识社会和表现社会的功能,主张为形式而形式,为艺术而艺术,从而走上了一条更为极端的美学道路。其作品通过节奏使自身获得一种新的力量,以摆脱叙事逻辑和物理现实,创造出超越现实和难以想象的视觉幻象。

3)纪录宣传电影。1929年约翰·格里尔逊发起英国纪录电影潮流,他给纪录电影作了这样的规定:通过创造一种合适的社会造型艺术语言组织现实。格里尔逊及其合作者是公众服务的代理人,他们意图通过双向的信息交流使公众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密切起来。二战前后,东欧诸国及德国生产了大量纪录电影,促进了纪录电影的发展。苏联的纪录电影主要用于战争宣传及战后总结思考。而德国的宣传电影却根据需要进行剪辑出所需的含义,该类作品将预先制造的真实强加给观众,旨在摧垮易受攻击的个体观众,集中体现了德国宣传电影的特征。

4)诗意现实主义纪录电影。诗意现实主义打破了逻辑性和连贯性的基本原则,拍摄的对象与其他被摄物体一起成为创作者手下的象征符号,用来表现创作者眼中的世界。如伊文思的《桥》、《雨》首创诗意电影范式。《桥》以诗意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荷兰鹿特丹市玛斯河上一座铁路升降桥的运动情况。《雨》则从雨前的风、第一滴雨到雨后晴天,生动地记录了阿姆斯特丹独特的城市风景,展现了阿姆斯特丹市在雨中的风貌,之后许多优秀的诗意作品,都充满了深蕴的诗意和清新的风格。

5)直接电影。1956年,直接电影在英国出现,创作者去除唯美主义,将镜头对准被摄主体,让拍摄对象自己说话,试图通过更加本能的方式表达同被摄的个人和社会团体进行交流的愿望,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直接电影的基础。直接电影的倡导者认为,电影镜头是中性的,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甚至比人的眼睛更客观和完善,可以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因此创作者要做墙上的苍蝇,静静地观察拍摄对象。

6)真实电影。法国纪录片大师让·鲁什认为,纯粹的观察只能得到表面的真实,而生活表象之下事物本质的真实,则要靠编导者的访问及带有导向性的引导或刺激促进事件的自然而然的发展。他主张对现实进行创造性处理,主张对生活的干预与介入。真实电影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在场意识已经非常明显,影片中的人物对着镜头说话,将拍摄者的在场也给显露了出来,通过纪录电影工作者的主观介入,真实电影在他们的手上成为了一个流派,主观介入的方式也由此而成为客观记录的一部分,成为纪录电影制作中一种重要的手段[1]。

7)迈克尔·摩尔式纪录电影。美国迈克尔·摩尔式纪录电影风格的讽刺与游戏的意味比较突出,电影中不仅选取了资料镜头、实地采访片段、电脑特效片段,还掺杂着自己的访问、以及被对方赶出来的搞笑镜头。摩尔的游戏精神不仅仅表现在叙述的结构上,同时也存在于“修辞”中。在他的多部影片中,摩尔大量使用平行蒙太奇,将不相干的事物并列而置,而并列平行的手段毫无疑问是虚构的、充满了游戏精神的。迈克尔·摩尔式纪录电影的游戏美学在娱乐的范畴体系下衍生,同样离不开感性层次上的愉悦,但它是一种积极的娱乐[2]。

2 纪录电影的美学教育意义

1)纪实美学的教育意义。综观纪实流派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纯纪录手法是纪实风格纪录电影的主要表现形式,纪实是纪录电影从业者以真实纪录为主体风格,艺术地运用拍摄的手段,并注入自身对生活的探索,力图还原生活真实与本质真实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纪实派的纪录电影创作者在体验真实的基础上,投入了极大的智慧和思考,使之传达出来的不仅仅只是生活本身,而是发掘了蕴涵其中的文化、人生哲理和真、善、美。观众通过这些平常的人和事,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去体味并诠释片中所具有的丰富内涵[3]。因而纪录电影只有在纪录真实生活时达到了一定的层次,纪实美才具有真正意义的审美价值。因此,纪实美学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在于:用事实来述说真实,即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2)形式主义美学的教育意义。形式主义美学是一种强调美在线条、形体、色彩、声音、文字等组合关系中或艺术作品结构中的美学观。在艺术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及形式间的关系,激发人们的审美感情[4]。形式的要素通常就是比例、节奏、和谐、对称等等,但这些形式元素远远不能说明美的真实内涵。因此,仅从表面形式来说明美,显然是不可能的。美,不能脱离具体的情景、生活、环境。形式主义美学对于大学生的引导意义在于注重形式美感与意义的结合,单纯具有形式美感的作品是苍白的,无力的,只有既注重形式美感又兼顾内涵的作品才是饱满的。

3)实用主义美学的教育意义。政治对纪录电影的种种影响,使得纪录电影创作长期处于实用美学的统领之下,也使纪录电影脱离了对个人的本体与意识的关注。纪录电影萌于实用,生于实践,长于生活,决定了纪录电影在实用美学领域需要进行更深入扎实的研究。惟倾情实用,介入社会,直面民生,方是实用美学的必经之路。它也彰示了实用美学面向社会、直面民生、予人以终极关怀的特点。因此,实用主义美学应引导学生将视野扩大到包括大众艺术和日常生活在内的广大审美经验领域。这种审美的生活是个人的完善、自我的创造,是一种扩展自身,拥抱无限新的可能性的欲望。

4)诗意美学的教育意义。寓情于像是诗意电影抒情的特点。诗意电影在叙事上常笼罩着淡淡的诗意和浓浓的诗情,诗意电影的影像创造也有着宁静、幽远、恬淡、自然的和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纪录电影的诗意美学风格是诗意的影像元素和诗意的音乐、声音元素等浑然一体的理想展现。诗意电影的节奏往往在影片中传达出一种诗情美、韵律美。可以说,诗意美学是由于其特殊的表现对象对人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要求而应运而生的,作品的诗意体现的是创作者的志向意趣风骨以及修养等精神世界的领域[5]。诗意美学引导学生以一颗情感真挚丰富又极具浪漫情结的心,通过一双满含诗意的眼睛,营造出种种不拘一格的多情的美的意境,并在诗意化的审美中拓展大学生心灵和精神的自由空间。

5)旁观美学的教育意义。旁观美学理念指导下的作品能准确地捕捉正在发生的事件,并将创作者的干预或阐释缩减到最低限度。这种冷静旁观的拍摄理念可以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态的主观介入[6]。旁观美学要求大学生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审美姿态,以冷静的态度欣赏美,分析美,保持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间一种适当的距离。

6)在场美学的教育意义。在场美学观念,促进纪录电影工作者积极参与到被拍摄者的生活中,深度关注被拍摄者的生活,促使被拍摄者说出平时不敢说的话或做出平时不敢做的事,从而成为在场美学的实践者和体验者。因此,在场美学可以引导大学生一如既往的保持纯正和真挚的感情,将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用自己的方式艺术地表达出来。

7)游戏美学的教育意义。游戏美学类作品更注重于社会、理论、道德等抽象的意识评价,有着精神的理性诉求,其目的是通过游戏使人的感性把握能力与理性思考能力得到滋养与陶冶,使人们形成对于生活的正确的审美态度。它强调怡情悦性,娱志赏心,寓教于乐,让人在快乐中得到心灵上的净化,具有随性的审美享受与美育的意义。游戏美学强调人的感性需求不应仅仅停留于生理的、个人的层面上,而应逐渐自觉纳入理智的、心理的、社会的层面。人在游戏的时候容易忘却现实的强制力,游戏美学对于大学生的指导意义在于,游戏虽好,却应适度即可,不可因游戏的状态而自在逍遥,忘却个人的责任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3 结束语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通过揭示和阐明审美现象,帮助人们了解美、欣赏美,提高人们的审美欣赏能力。通过纪录电影各流派的美学特点的梳理,可以促使大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终极关怀和追求融入美学研究中,使学生超脱世俗的平庸和鄙陋,从而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

[1]聂欣如.纪录片概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78.

[2]聂欣如.试论迈克尔·摩尔纪录片及其游戏风格[J].社会科学,2007(11):188-190.

[3]孙楚航等.巴赞纪实美学与中国电影[J].四川戏剧,2005(6):35-36.

[4]傅立宪.论克莱夫·贝尔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11(8):133-136.

[5]郭望泰.中国电影的诗意美学品格[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51-54.

[6]武新宏.中国纪录片:游走在“旁观”与“介入”之间[J].东南传播,2010(2):59-60.

猜你喜欢
纪实纪录诗意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砚边纪实
出版纪录
被耽搁的诗意
《科教·纪录》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新闻纪实类
春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