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文化育人功能探究

2012-08-15 00:50王晓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大学生

王晓红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7)

0 引言

2010年5月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等学校中要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当前创新创业是时代的主题,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应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能,对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1.1 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内涵

创新创业文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创业文化是一所大学在实施创业教育的长期过程中所形成的崇尚创业精神、鼓励创业行为、宽容创业挫折等关于大学生创业行动的文化[2]。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我国将创新融入创业教育之中,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由此形成了创新创业文化。笔者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应运而生的先进文化,是高校在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推进创新创业活动、形成宽容失败与挫折氛围的教育与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全体师生员工普遍认同的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心理状态、文化氛围、管理制度和行为方式。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好文化生态环境,并从文化建设的视角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育人为本目标的途径与方法。总的来说,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创新创业文化的核心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文化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心理、行为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3],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

1.2 高校创新创业文化育人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高等教育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这既是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也是充分释放高校创新创业文化育人功能的意义之所在。在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社会大变革的当今社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引领力和辐射力,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是创造知识、传播文化、引领风尚的文化高地,文化育人是大学文化的本体功能[4],高品位、先进的大学文化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对大学生具有价值导向、目标激励、力量凝聚、情操陶冶、心理调节、行为规范、氛围支持等功能,也是高校文化育人诸多因素中渗透力较强、作用较为持久的隐性教育力量。

2 高校创新创业文化育人功能思考

2.1 导向激励,发挥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德育功能

1)发挥价值导向功能,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新创业文化中所蕴涵的价值观念,可以通过特定文化氛围的渲染,校园精神的培育,引导大学生自觉认同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同时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的价值在于创造性地提供就业岗位,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从而激发大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确立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追求,并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提升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抛弃功利性想法,增强奉献意识,不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投入创新创业实践做好准备。

2)发挥目标激励功能,成为激发大学生成才的动力。目标就是方向,目标激励前行。大凡成功的人士都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反映全体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诉求,一旦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就会产生强大的感召力、牵引力和推动力,把创新创业作为他们职业生涯规划中与时俱进的一个目标,作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力量源泉,作为一个发掘潜能、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人生抉择,回应时代的呼唤,迎接艰难与挑战,从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2.2 完善人格,发挥创新创业文化的心理塑造功能

1)发挥品格塑造功能,培育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和团体、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其研究结果证实,和一般人相比,那些具有积极品质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高校创新创业文化以其影响的持久性与深刻性,挖掘和激发大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品质,培育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适应,主动发展,不断进取,成为自觉服务社会,具有社会责任感与发展潜力的成熟人士。

2)发挥心理调节功能,帮助大学生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较低,其中生存性创业比例较高,这说明大学生现有的思想状况与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着矛盾。害怕承担风险、自信心不足、成就期望不高、难以面对失败等心态普遍存在大学生之中。高校应通过崇尚和支持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精神的培养,宽容挫折与失败的积极氛围的营造,典型事迹、逆境成才的正面宣传,引导大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善于获得各种环境支持,从容面对竞争与挑战,做好即将创业或将来创业的心理准备。

2.3 彰显优势,发挥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特色育人功能

1)提升文化自觉,弘扬民族特色。“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观点,它是指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文化的发展规律,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充分反映我党对文化价值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为创新创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创新创业文化应该是符合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趋势,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只有通过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创新创业文化才能被全社会所接受和认同,形成民族归属感和对自身文化的大力弘扬,以浓厚的氛围强烈地感染教育大学生。

2)创建品牌特色,增强教育实效。每所高校虽同处中国文化大环境之中[5],但由于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条件、人文传统、学术声誉、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各有特点和差异,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和不同的特色追求。特色是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发展的生命线,不同高校应有不同的育人形式与风格。一是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树立品牌,扩大教育效益;二是要凝练高校特色,保持传统优势,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本校创新创业文化,开展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以特色育人才,以特色求实效。

2.4 整合资源,发挥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合力育人功能

1)聚集校外教育力量,营造积极的育人环境。一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的坚强领导、政策导向、监督协调、服务保障等,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必要保证。政府大力发展经济,加快创新型社会建设步伐,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培养更多的创业家[6]。二是要完善社会的导向机制。要利用社会舆论、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感染力强的优势,加强正面的宣传引导与鼓励支持,以典型的事迹教育大众,以成功的案例激励斗志,使创新创业文化深入人心,主导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三是要广泛运用人脉关系,在产学研合作单位、就业创业基地、校友、学生家长中寻求资源,加强交流与沟通,共同构建内容多样、层次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

2)发掘校内教育资源,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一是将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会贯通到广大师生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追求之中。二是加强显性课程与隐性教育因素的融合与渗透,特别要发挥校风、学风、师德、舆论等隐性教育因素文化育人的特殊功能。三是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倡导教书育人、全员育人,为高校育人工作增加新的着力点。四是厚实文化底蕴,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创新,使学校的自然景观、建筑设施散发教育的思想光辉,烙上鲜明的人文气息。五是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潜能,主动内化教育目标,自觉接受教育和影响,使大学生得到健康发展。

3 结束语

创新创业是时代的主题,通过充分挖掘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特有的德育功能、心理塑造功能、特色育人功能以及合力育人功能,将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创新创业精神,营造积极有利的环境,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高等学校应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文化育人的功能,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促进我国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1]钱虹.基于文化层面的高职创业教育思考[J].聊城大学学报,2010(2):44.

[2]芮鸿岩等.大学创业文化的培育路径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0(9):66.

[3]马从兵.高校创业教育德育功能探讨与实现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1(4):81.

[4]王明清.育人功能:大学文化的本体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109.

[5]冉昌光.大学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J].天府新论,2011(6):108.

[6]业绪华等.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之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9-61.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大学生
也谈诗的“功能”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