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晓洁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 650092)
从课程改革的角度试论教师教育的和谐构建途径
宁晓洁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 650092)
和谐社会对教师教育提出了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实现教师教育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在把握教师教育和谐发展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教师教育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两条途径进行构建。
课程改革;教师教育;和谐构建
自从2001年我国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师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仍然存在许多不和谐、不科学的地方。2005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和谐社会赋予了教师教育的和谐使命,为教师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范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更为教师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新的目标。作为培养基础教育教师人才主要阵地的师范院校,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该积极探索如何构建和谐的教师教育,从而达到教育发展的和谐。
新课程体系下,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练”日益变成为顾问,成为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学生寻找真理的帮助者。从教与学的关系角度来说,教师由主导者向合作者、交往者转变。传统的教学关系中,传统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而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过程则是一个师生交往、合作学校的过程,师生之间处于平等对话的地位。
首先,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只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现代教学理论不仅承认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还认为它是一个师生交往的过程。课程改革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兴趣、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信息交流,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和了解。其次,传统上的教学注只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人”的发展,而课程改革则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的传授。最后,传统教学中,教师强调结果,轻视过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予以重视。
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更好地服务学生,要让学生实现四个转变,一为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二为由个体学校转变为合作学习;三为由传承学习转变为创新学习;四为教学模式由统一规范转变为个性化。
教师教育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教师教育的内部和谐,即教师教育内部各要素的有效结合,以成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育研究人才,从而实现教师教育的长期和有效发展。教师教育的内部和谐是建立在教师教育自身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的。从时间角度考量,它指的是职前教育的招生、培养、毕业三个阶段的和谐运行以及入职培训的和谐发展;从空间角度来说,则指的是实习活动、校园文化生活、学校课堂教育和在职培训等。无论从时间角度还是空间角度上来看,教师教育的和谐发展都与学校及其行政主管部门息息相关。
另外一方面是教师教育外部的和谐,也就是说教师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与基础教育相和谐。师范院校除了要培养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外,还要为基础教育提供理论、技术等方面的支撑。然而我国很长时间以来,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联系流于形式,缺乏深层次的交往,课程设计体系缺乏对基础教育的关注,课程设置等方面无法跟上基础教育发展的步伐。此外,教师教育在研究、指导基础教育上面,也存在着教育思想观念与方法手段落后等问题,致使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推进缓慢。因此,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地方急需解决。
第一,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的和谐。师范院校的主要职责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力量以及开展基础教育研究。然而近年来,受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当前师范院校不断缩小师范专业的比例,而不断扩大非师范专业比例,甚至有的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数量已经多于师范专业的数量。这种比例不协调现象,造成了师范院校资源的分散与办学方向的偏离。虽说从长远看,师资力量的培养将逐步由综合性大学来承担,但是目前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保证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目前,我国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实行的免费师范生教育很好地保证了师范教育的进行,有利于我国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的和谐。
第二,教师职前管理与职前学习的和谐。近来年师范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注重师范生之前的管理和学习,营造出浓厚的具有师范特色的校园文化成为迫切之需。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建设和谐的课堂文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该提高自身的师范素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同时对学生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记录在案,并给予适当的奖惩。应该积极探究以学习为本位的课堂文化,促进师范生创造素质的养成。学生应该积极配合教师,实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二是构建和谐的课外生活。师范院校在开展课外生活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细心等品质。三是考核全面,实现德与学的和谐。在对师范生进行考核时,要全面考察学生的德与学两个方面,并尽量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记录在案。
第三,教师在职进修中“修”“研”“教”的和谐。目前,在职进修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职进修往往重视对新的理念、方法、经验等的学习而忽视教育研究。教育研究在教师教育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教师在在职进修中,应该研究关注教学理念、方法、经验等在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教材教法,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通过“教”的环节实现知识更好的传播。
第一,开设基础教育研究类课程。职前教育基础教育研究类课程开设不足,使得师范类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难以适应基础教育的教学。开设或增加基础教育研究类课程,有助于师范生在入职前就关注基础教育,既利于师范院校对基础教育的研究,也能促进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学校的和谐。
第二,加大对基础教育类研究机构的经费投入。当前我国师范院校很少设有专门的基础教育研究机构,即使已经建立的基础教育研究机构,也存在着基础教育一线从教人员参与不够、资源整合力度不强,机构细分不够等问题,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是资金缺乏。因此,有必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类研究机构的经费投入,保证基础教育类研究机构的建设与研究。
第三,加强师范院校及相关教育培养、研究机构与基础教育的联系。一直以来,基础教育与师范院校及相关教育培养、研究机构缺乏有效的双向沟通。因此,应该加强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如采用会议制或者研讨班等形式,让师范院校及时倾听一线教师的声音,了解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进而将新的教育理论、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促进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18-119.
[3]张忠华.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育的教学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08(5):111.
[4]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究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19.
[5]陆道坤.教师教育和谐发展论纲[J].江西教育科研,2007(8):84.
G64
A
1008-178X(2012)11-0137-02
2012-07-19
宁晓洁(1978-),女,云南楚雄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