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心理根源及自我调适

2012-08-15 00:52:12唐德斌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困境大学生

唐德斌

(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内江 641112)

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心理根源及自我调适

唐德斌

(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内江 641112)

通过分析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探讨其心理根源,提出女大学生可以从积极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女性优势等方面进行就业困境的自我调适。

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心理根源;自我调适

一、女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一)择业过程艰难

2010年全国妇联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被访女生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个面试或笔试的机会[1]。据厦门大学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7%,超过2/3的毕业生认为在就业中存在着对女生的性别歧视,其中女生赞同此观点的比例高达87.8%。就业机会不均等反映出女大学生择业过程的艰难。

(二)就业率低于男生

就业机会不均等造成女大学生就业率明显低于男生。黑龙江省教育厅提供的资料表明:2011年黑龙江省本科毕业的男女生就业率分别是83.29%和80.08%;大专毕业生男女生就业率分别是53%和46.24%。2011年2月,陕西省妇联公布了《女大学生招聘中性别歧视调查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中,36.3%的女性未就业,23.9%的男性未就业。受访女性就业率低于男性12个百分点,同时约六成女性在求职时曾遭遇性别限制[2]。

(三)就业质量不理想

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不高,首先表现在就业的层次不高。目前举办的各类招聘专场中提供给女大学生的岗位多以文秘、财会和客服等初级岗位为主。其次是晋升机会不足。调查表明,尽管各类机构中层管理者男女比例差别不大,但高层管理人员中女性很稀少。最后是以工资为主的各种物质待遇方面和男性有差距。2009至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尽管性别影响起薪的差异不明显,但男性毕业生半年后薪资普遍高于女性。

二、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心理根源

(一)角色定位传统

我国传统的两性观念将女性生存价值限定在容貌、年龄上;生活空间限定在家庭内部中;与男性关系限定在依赖、顺从上;生活态度限定在追求时尚、爱情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女大学生的自我角色定位,不自觉地成为附属的第二性人[3]。在这种角色定位下,女大学生就业时表现出极强烈的依赖性,寄希望于老师、家长、亲友,谋职时又钟情于工作的稳定和安逸,进取心和发展意识不足;部分女大学生甚至把幸福寄托在未来的丈夫身上,每年择业的关键时期总有一些女生不忙就业忙相亲。女大学生的这些观念是部分用人单位将天平倾向于男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就业期望不当

尽管女大学生在学习成绩、社会生活、工作能力等方面有不少骄人之处,但多数女生的个性中仍有一定的自卑情结,在应聘前过分强调自己缺乏经验和能力,夸大自身的弱点,缺少自我推销的勇气。不少女生心理承受力较差,甚至招聘人员语气重一点,让其等的时间长一点,多填几次表,都有可能使其退缩而陷入就业困境之中。

(三)择业观念滞后

受传统思想和自身条件影响,女大学生一般喜欢选择比较稳定、风险较小的工作,而对于一些竞争性强、挑战性大的职业大不太愿接受,甚至不敢问津。这样就给外界造成女大学生怕苦怕累和享受思想严重的印象,从而不愿录用女生,导致恶性循环。

(四)创业意识不足

在计划经济时代,就业由国家统包统分,没有所谓的性别歧视。如今,这种就业模式已不复存在。当今与未来就业的趋势与主流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然而,部分女大学生不能因时而变,过分计较单位的性质、工作环境及个人身份,认为自谋职业没有面子,缺乏创业意识。

(五)强求社会公平

性别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形成是漫长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依然普遍地存在于当今的职场与社会。公平与否取决于个体的主观感受,因此社会公平是相对的。如果一味强求社会公正与公平,夸大阴暗面,否定光明面,并为此而忿忿不平,就会形成一种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就业。

三、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自我调适

(一)积极调整就业心态

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女大学生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良心态,这需要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首先要接受当前的就业形势。现阶段,就业机制还很不健全,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不会在短期内缓解。一个公平的没有性别歧视的人才市场还没有形成,女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就业的难度,抛弃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其次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做法。先多积累社会经验,然后逐一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女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根据社会需求寻求解决方法。首先树立多渠道就业意识。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这就要求女大学生要有多元化的就业观。不是只有在正规部门、国有经济成份工作才算就业,只要能够创造价值获得收入,为社会做贡献就应算做就业。其次树立主动就业意识。与其依附他人,不如主动地迎接就业的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再次树立创业就业意识。女大学生自己创业或开办公司,在解决了自己就职问题的同时也为别人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女大学生一定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4]。首先要加强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要多涉猎所学专业的前沿知识,拓宽知识面。其次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女大学生在校时应主动参加社团活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取得各种能证明自己能力的证书,通过掌握额外的技能增加自身求职砝码;也可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尽早适应社会,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四)充分发挥女性优势

女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清楚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在择业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地展示自我。在职业发展中,女生至少有语言、思维、交往、忍耐四大能力优势[5]。女大学生可以利用语言优势,选择从事文字整理、编辑、翻译、播音员以及教育、接待洽谈等工作;利用在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细致、周全方面的优势,选择形象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利用交往优势,充分发挥和蔼、感情丰富且善于体谅别人的特点,选择从事行政管理、公关、推销等工作;利用忍耐优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与他人合作共事,选择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随着非智力因素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女性的这些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女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当今时代,女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已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女大学生用发展的、辩证的、积极的眼光去看待相对困难的就业现实,有利于自身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参与激烈的职业竞争,从而改善自身的就业困境。

[1]新浪女性.《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发布[DB/OL].[2010-08-25].http://www.sina.com.cn.

[2]杨立段,余悦.女大学生就业困境调查 六成女性遭遇性别限制[DB/OL].[2011-07-28].中国劳动咨询网.

[3]马于强.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4]王楠,魏承帅.金融危机下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0(13).

[5]郭秀芬,刘宏佳,杨娟茹.变革环境下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理论导刊,2005(2).

G473.8

A

1008-178X(2012) 04-0129-03

2012-02-03

唐德斌(1968-),男,四川岳池人,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从事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困境大学生
困境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08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环境科技(2016年3期)2016-11-08 12:14:20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社会科学(2016年6期)2016-06-15 20:29:08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4
刑事禁止令执行的困境及完善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