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上语码混用的顺应性分析

2012-08-15 00:48刘洪武
关键词:语码混用规约

刘洪武

(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长春 130012)

一、语码与语码混用

语码(code)一词来源于符号学,指的是人们用于互相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它可以是一个标记、一种语言、一种方言、一个语域、一个符号、一种文体。

语码混用(code-mixing)指的是在一句话语中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的交替使用,通常指的是在一个句子中不同语码的混合使用,因此也被称之为“句内语码转换”。显而易见,语码混用发生在句子内部,一种语码占主导地位,和另一种语码混合使用,具体的形式就是汉语的表达或者短语中包含英语单词或者英文句子,因此语码混用是单词、短语的混用而不是句子的转换。语码混用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B 超”,“CT”,“今天你 Q 了吗?”,“你 out了”,“你一定要hold住啊!”等等。

语码混用隶属于社会语言学范畴,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学者们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例如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会话分析、语法学、语用学探讨这一语言现象,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1]。

在对语码混用研究的众多路向中,语用学这一研究路向是最有说服力也是最有前途的一种,它在一个动态顺应的语境下解释这一现象,涵盖了语码混用所涉及的语言、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同时成功地把对语言现象的描述与解释结合起来,因此它能对语码混用现象作出一个科学、具体、全面的解释。

二、顺应论的提出

顺应论是语用三论之一,由比利时著名语用学家Verschueren在1999年出版的《语用学的新解》中提出的,该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语用学研究理论,顺应论也为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上段所述各研究路向都存在不同的缺陷和不足,不足以全面系统的解释语码混用现象,Verschueren的顺应论的提出为语码混用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更具解释力的视角,从而全面的解释了语码混用所涉及的语言、心理认知和社会文化等因素。

Verschueren认为,语言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的三大特征[2]。语言的使用不是随随便便的,使用的过程中是有选择的,而选择的同时就是对语言的顺应,顺应语言的三大特征。变异性作为语言的一种属性,决定(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可能选择的范围,语言是可以选择的,不是一成不变的[2]。商讨性指的是语言选择不是机械地做出的,也不是按照严格的规则或固定“形式—功能”关系做出的,而是基于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进行的,顺应性作为语言的一种属性,使人类能够从各种变异可能选择中做出商讨性选择,以满足基本的人类交际需求[2]。顺应性是顺应论的核心,与变异性和商讨性不可分割,顺应性是在变异中进行商讨性的选择,所以顺应性是变异和商讨的综合和统一,语码就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变异,商讨性的选择完成了混用,然后在短语或者词语里实现了顺应,最终完成了各种交际目的和需要[2]。因此顺应论的三个语言核心能诠释语码混用,最能解释语码混用现象。

三、于国栋语码混用顺应模式

国内著名学者于国栋在维氏理论基础上,对汉英语码混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语码混用的顺应模式,明确指出语码混用可以分为对语言现实的顺应,对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

1.对语言现实的顺应

语码混用对语言现实的顺应是完全基于语言内部原因而发生的,语言现实指的是参与语码混用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语言成分和语言结构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如所涉及的语言规约和语义特征。如果某个思想或概念只存在一种语言中,而不存在另外一种语言中,那么,当这两种语言相互接触时,就会出现语混用或相互借用的现象。因为其中的一种语言弥补了另外一种语言在这个方面的一个空缺,这种现象是语码混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3]。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语码混用才能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2.对社会规约的顺应

语码混用对社会规约的顺应,即交际者对某个特定社会文化、习俗和规约等的考虑和尊重而出现的对两种以上语言或语言变体的使用[3]。语码混用对社会规约的顺应就是对社会文化、行为习惯、风俗习惯的顺应,语言使用者是社会化的个体,人的行为受到社会规约的约束和制约,违背社会公约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对社会规约的顺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3.对心理动机的顺应

对心理动机的顺应是语码混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交际者通常是带着一定交际目的而进入交际过程的[3]。而且这个交际目的往往会影响甚至控制交际者对语言形式和交际策略的选择。语码混用可以帮助交际者实现多种心理动机,如制造幽默、表明强调、追求时尚等等。

四、大学英语课堂语码混用的顺应分析

根据顺应论,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相顺应,只有语言选择得当才能达到语言使用的预期目的和效果。因此,语言使用者之所以选择进行语码混用,是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这就是语言的顺应性。因此,教师之所以会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汉语码混用,实际上也是一种对课堂教学语境的顺应,应该被看做是一种为了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

1.课堂语码混用顺应语言现实

英语和汉语相比较,某些方面英语表达可能更精确,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则汉语的表达会更精确,语言使用者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就要动态地顺应这样的语言事实,从而有效地进行语码混用,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4]。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顺应语言事实,动态地选择符合自己教学目的的语言。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类似概念的词语往往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在有些情况下,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词语,因此,使用语码混用就尤为重要。

在讲到“pub”这一词的时候,英语老师使用了语码混用来举例,例子是这样的“你们昨天去pub了吗?”“你们去过pub吗?”“pub”指的是“一个公共集会的场所,尤其是在英国、爱尔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人们可以和朋友聚在一起喝饮料、(含有酒精的饮料),一起聊天”。而在汉语里,与“pub”相近的表达是“酒馆”与“pub”是有很大差别的,一提到“酒馆”我们就会想到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因此,教师会有意识的使用语码混用来顺应语言现实并且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么一来既能完成交际目的又能避免错误的理解。

2.课堂语码混用顺应社会规约

英语课堂是一个特殊的语言使用环境,因此教师的语言行为也受到社会规约的约束和限制,教师语码混用要顺应社会风俗对教师角色的约束和制约,对社会规约的顺应也就是对教师角色的顺应,当教师在讲到某个被社会视为禁忌的话题时,我们需要选择语码混用,用英语来代替不雅的、难以启齿的汉语词语。

例如,在课堂当老师屡次提醒学生不要说话,当仍然没有生效的时候,老师会生气的说“能不能shut up”,“shut up”汉语的意思是“闭嘴”,属于禁忌语,为了避免提及这样禁忌话题,教师合理的使用了语码混用,起到了顺应社会规约的作用,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他 pass away了”,“I服了 you”,“酱紫(这样子)”。

3.课堂语码混用顺应心理动机

语码混用作为一种交际活动,能有效地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及时填补师生交际中某些语言上的空白,表达教师内在的感情,抒发某种潜在的意图,如“强调”、“制造幽默”、“追求时尚”的教学策略[5]。当遇到重要知识点或重要概念时,除了用英语详细地加以阐述外,教师往往会转换为汉语来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课堂交际过程中,教师有时会从英语混用为汉语以便培养或保持与学生的亲密感,增强与学生的友好关系。

(1)语码混用作为强调的策略

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英语老师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往往使用语码混用来讲解,以起到强调的作用,强调是通过重复来实现的,在讲到“stay up(熬夜)”这一短语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掌握住这个词组的意思,假设了一个场景,让一名学生假装经常迟到,再现一个迟到学生和老师对话的场景,情景是这样的:老师:“你怎么又late了”,学生:“昨晚stay up了”,老师:“不要再stay up了”,学生:“ok”。在这个假定的情景中教师使用了语码混用,顺应了心理动机的强调策略,重复了“stay up”,这样学生就记住了这个词组的用法和意思,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语码混用作为幽默的策略

幽默是日常生活中的交际策略,它能够使人们在交谈中大笑、兴奋,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幽默是交流的润滑剂和调味剂。同样也适合于大学英语课堂,适当的幽默会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幽默中掌握知识,语码混用能起到幽默的效果。教师在讲如何翻译“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时候会使用语码混用幽默的说““5talks(五讲)4beauties(四美)3lovers(三热爱)”很显然这么翻译是不对的,老师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地道的翻译某种表达,就恰当的使用了语码混用,提高学生的意识程度,同时也避免了错误翻译的发生。这样的例子还有“你再骂人,我就给你点color see see”“—你媳妇长得很漂亮,—where where”

(3)语码混用作为追求时尚的策略

时尚是一种趋势,引领时代的潮流,时尚是由少数人创造但却被大多数人来追寻。任何人都梦想时尚,没有人希望自己被淘汰,追求时尚是现代社会人们的本能反应。教师在课堂上语码混用也是在追求时尚,比如“PK”“high”“out”等等都是近几年涌现出的新词,教师适时的语码混用一方面代表时尚,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牢记这些词的用法。比如在做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会说“A组PK B组”PK(player killing)汉语意思是死磕,决斗,对抗。通过语码混用是学生记住了这个缩略词的含义,PK后可能是A组胜出,教师还会用“A组同学你们high吗?”“不high就是out了”。

(4)语码混用作为语言经济性的策略

经济性是语言特有的属性,指的是尽可能在交流中使用少量词语,常见的形式是在汉语的表达中掺杂英语的缩写词或者首字母缩略词,五十分钟的一堂大学英语课转瞬即逝,如果课上再布置些group work,pair work五十分钟根本讲不完,这样使用语码混用来表达汉英混杂缩略词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教师节省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比如在讲大学体验英语第五单元比尔盖茨简介的时候,我们习惯这么说“比尔盖茨是IT领域的CEO”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这种经济性的语码混用节省了时间,给其他教学内容提供了充分的讲解时间。因此在节省时间方面语码混用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语码混用在大学英语课堂十分必要,它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手段,通过不同的语言选择,完成不同的顺应,以便与学生畅通无阻的沟通实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的顺应。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语码混用是为了顺应特殊的课堂教学语境而采取的一种交际策略,作为讲课过程中的调味剂能起到强调重点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节省教学时间等积极作用。

[1]高军,戴炜华.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J].外国语,2000(6):16-21.

[2]Jef.Verschueren.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Edward Arnold(Publishers)Limited,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160.

[3]于国栋.英汉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260.

[4]席红梅.教师语码转换的顺应论解释[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8):93-95.

[5]陈立平.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语码转换调查[J].解放军外国学院学报,2004(5):35-41.

猜你喜欢
语码混用规约
电力系统通信规约库抽象设计与实现
一种在复杂环境中支持容错的高性能规约框架
一种改进的LLL模糊度规约算法
基于XML的电力二次设备异构规约建模与转换*
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农药配制和混用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眼药水混用致一过性全盲一例
民族高校大学生语码转换现象研究
大学生口语语码转换句法形态研究——以维汉语码转换为例
《铁路信号显示的发展与思考》之三——多种显示制式混用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