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鹏涛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 130012)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革命圣地延安也是指挥抗日战争的中心。这一时期大量的青年知识分子带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奔赴延安,希望为中国的革命和战争奉献自己的力量。这些青年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以及思想觉悟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既肯定了他们与生俱来的优点,又指出了他们的弱点。
青年知识分子是社会上最有革命性和进步性的群体之一。正如毛泽东所言:“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他在1939年还指出:“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1]陈云也认为:“工农没有革命知识分子帮忙,不会提高自己。工农没有知识分子,不能治国、治党、治军。”[1]延安时期,以毛泽东1939年起草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为代表,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做出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还指出了要改造和培养知识分子,尤其是关心、尊重和保护青年知识分子。延安时期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延安大学等20多所大学,目的就是要对青年知识分子进行改造,使他们的成长符合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
在肯定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积极性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还指出了青年知识分子的弱点和不足。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深刻分析了知识分子的不足之处,即“在其未和群众的革命斗争打成一片,在其未下决心为群众利益服务并与群众相结合的时候,往往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动摇的。因此,中国的革命知识分子虽然有先锋和桥梁的作用,但不是所有这些知识分子都能过到底的”[1]。在科学分析知识分子历史地位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为知识分子指明了新的出路,即“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也只有跟共产党一起,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毛泽东认为,青年知识分子只有从最下层工作做起,参加以工农为主体的社会实践和群众革命斗争,才能克服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空虚、行动动摇的缺点。
大批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虔诚和热情是难能可贵的,他们一般都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但很大一部分还存在着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还缺乏经历艰苦生活和为革命做贡献的信念。因此,延安时期党为了把出身、职业、信仰、文化程度不同的知识青年培养成革命需要的人才和共产主义者,各级学校普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课,设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社会科学概论、中国革命史、统一战线、民众运动、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等课程”[2],强调把改造思想、转变世界观、提高理论水平放在首要位置。知识青年到了延安,如饥似渴地学习,掌握了马列主义原理,了解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思想以及奋斗目标,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和发展规律,在明确自己肩负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升华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共产主义信念,很快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广大知识青年把实现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放在首位上,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延安时期,各级学校普遍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工农群众中去的原则,这是党领导下的新型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由于这一时期战争的破坏,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遭遇着极大的困难,为了缓解给养的困境,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各级学校和政府将生产劳动列入教学计划和日常活动中,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中共中央的直接关怀下,机关学校一边生产、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展开了如火如荼的生产运动[3]。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首当其冲,纷纷放下笔头拿起锄头参加大生产运动。比如开挖窑洞、修路平整操场、开垦荒地种粮种菜、饲养禽畜、开办农业合作社、办手工作坊制作生活用品等等。劳动过程中,青年们劳动热情很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首先,通过生产劳动,广大学员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改造了思想,增强了热爱劳动和群众的观点。在劳动过程中,使青年更加了解中国的国情、人民的疾苦,加强与广大工农群众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了勤劳朴实的作风,锻炼了艰苦耐劳的意志,更好地实现了与工农群众的团结。其次,通过生产劳动,促进了教学工作和创作工作。例如鲁迅艺术文学院创作并演出的著名歌曲《生产大合唱》和轰动一时的秧歌剧《兄妹开荒》等文艺作品,就是他们在参加生产劳动中取得的成果。再者,通过生产劳动,修建了校舍,获得了丰收,克服了经费的困难,缓解了困境,为教学活动创造了基本的物质条件。
延安时期,为了使广大知识青年了解当时我们国家和民族面临的主要危险,认清当时的革命形势,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党还对他们适时地进行时事教育。从敌占区和国统区来到延安的广大革命知识青年,对党中央的领导同志十分敬仰,当时,党中央领导同志和军政首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陈云等都去过抗大和各级学校讲课或作报告,对时局进行深入的分析,使革命青年对时事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做好保卫边区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北青救会向全国青年和人民发出“武装起来上前线,动员起来参加战场服务”的号召。在陕甘宁边区,各级青救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开展了以知识青年为主体的参战、体能训练、技术检阅、国防体育等活动。从1937年起,边区青救会经常地组织队员学习防空、防毒、刺杀、步法、劈刀、射击、野外演习等军事知识和技术,不断地将大批的优秀知识青年输送到边区自卫队和其他部队。各级青年组织为了牵制敌人保卫边区,组织各种破坏队、担架队、侦察队、服务队和交通运输队,在边区保卫、运送军需物品、抬运伤兵以及对敌斗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
为了对进步青年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执行党的团结、教育和改造知识青年的政策,认真贯彻平等、民主、用人惟贤的原则。如延安时期的抗日军政大学坚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陕北公学坚持和发扬“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的校风,在学校实际工作中,贯彻民主的作风,教学计划、学习方法、日常生活和课外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民主制度来讨论执行的;在陕北公学,只要是坚决抗战的青年,学校就尽量录取,都以民族的团结和革命的热情对待;由于发扬了革命的校风,校内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环境中,广大师生团结奋斗,教学和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党对知识青年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完善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也雄辩地证明了,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当代的青年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核心后备力量,在新的时期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坚定他们的方向,武装他们的头脑,将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各级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教授后,要适时地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开展与教学和专业知识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见习活动,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地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升华,将理论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计划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另外,学校团委、学生工作处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如西部支教、三下乡、支农、社区服务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他们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努力实现社会实践活动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就业创业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形式和新思路,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定的校园文化,而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既包括学校的物质范畴又包括学校的精神范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内涵是学校的办学精神,而这种精神是投射在校园和校园的各级层面上的,这样就形成了校园文化的外延,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等等[4]。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指学校的教学楼、体育场、学生公寓、餐厅、校园环境等建筑形式,这些基础设施都以其独有的校园风格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因此,各级学校不仅要重视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为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还要重视学校办学理念的升华,以及学校校风、校纪的建设,举办形式多样内容灵活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后不仅得到放松,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大众传媒也迅速发展并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也日益明显,现在的大学生已不仅仅满足与书本上的一些知识,他们在课外时间还比较喜欢关注一些社会热点及全球时事,大众传媒成了他们了解外界的一个途径。因此,大众传媒成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学生加以有效的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好网络、电视、电子媒介等平台,对大学生开展丰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网络技术水平,掌握网络操作技能,一方面通过网络信箱、博客以及微博客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要帮助他们合理使用网络等大众传媒,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规避媒介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帮助他们健康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当的方法,并且要坚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根据时代背景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正确利用好网络等现代媒介,创造性地运用好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最优化。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59,223,618.
[2]曲士培.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高等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9,129,61.
[3]李渊.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改造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07.
[4]侯勇.高校校园文化特点及走向[J].湖北社会科学,2003(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