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较词源学研究的思考

2012-08-15 00:48李艳玲
关键词:词源外语学科

李艳玲

(福建工程学院外语系,福州 350108)

一、引言

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不仅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比较方法也给其他学科以很大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初当比较方法在学术研究中广泛应用时,比较词源学诞生了。比较词源学是将不同语言(尤其是非亲属语言)中的词源的语义进行对比,并对古代思维和物质文明的研究提供语言佐证的一门边缘学科[1]。但是,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不同,比较词源学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亲属语言。因此,比较词源学是“孕育于历史比较语言学之中,但又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限制的而诞生的一门新的学科”[2]。

三十多年来,学者们对比较词源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准确地把握这一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笔者检索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比较词源研究的论文37篇及比较词源学相关专著两部,通过分析从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回顾了国内比较词源学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该学科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本学科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二、国内比较词源学研究及其发展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三十年来比较词源学研究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学科理论研究方面,伍铁平在《初探》和《再探》中,明确了提出比较词源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性质,确立了其学科地位;吴玉璋的进一步深入阐述了该学科的研究性质、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吴世雄就方法方面阐释比较互证法在比较词源学中的应用。

综观其词源比较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1981—1992)主要侧重词汇比较,即非亲属语言中词的形式和意义的变化比较研究为主。伍铁平和吴玉璋将汉语词源和相应的非亲属语言中外语词的词源进行细致的对比研究。他们尽可能广泛查证不同语系语言中的同源词在语音和语义上的同源关系,以证实词义之间规律性的联系,以及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共同点。就词源比较而言,所采用的方法集中在对词汇的词源探究中涉及语音和语义进行描写和对比分析,目前已经考察的文化词类大致有以下几种:(1)天文学现象词:犬星座、暑天和假期:犬星座和酷暑相联系,因为犬星座和太阳同时升起时是在七八月酷暑期间[3]。闰年:表示“闰年”的词都含有“多,添加”的意思[3]。日和“热”同源,月和“阙”同源比较[4]。东西方和太阳移动有关[3]。(2)数字及时间概念词:九的词源比较:在汉语中“九”和“终”同源[4]。阅读和计数值词源上的联系[4]。表示“明天”的词由表示“早晨”的词派生而来[5]。用“中午”表示“南方”,用“半夜”表示“北方”[6]。(3)称谓词:爸爸妈妈称呼都源于儿语[7]。宰相的词义提升:宰源义是指侍从,而后来晋升到显赫人物[4]。亲属称谓辈分混淆,如:“祖”和“姐”同源,“孙子”和“祖母”同源[8]。“先生”从表示“年长的”词演变而来[9]。用卑称称呼自己以表对方的尊重[9]。(4)农耕词:表示“秋天”季节词也表示“收获”[10]。在汉语中“春”和“蠢”同源,表明春天和万物复苏这一意义相关[10]。(5)工具类词:其他词类:桌子相关的词源比较[4]。葬和藏意义相关[4],京城和首都,表示首都的词与“大”相关[11]。

第二阶段研究(1992—至今)侧重文化比较,吴世雄称之为“比较文化词源学”。研究者们把词源探究与文化阐释结合起来,从具体词的词形、词义或音的演变追寻社会生活,传统观念,文化思想等具体的文化发展和变迁。在词源文化研究方面,研究主要目前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书写工具的历史演变:吴玉璋通过英、德、法、西班牙语和汉语词源对比研究,探讨了人类书写工具的演变[1]。(2)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吴世雄在其多篇文章中通过英法日德俄汉等语言对“婚姻”、“家庭”、“女婿”概念的表达解释人类婚姻观念及其演变[14-15]。(3)货币的演变。伍铁平具体阐释了古代钱币的演变以及价值形态的演变的四个阶段在语言中的体现[16]。(4)语言文化地理学,研究某一概念的词如:“柑橘”、“书”、“纸”、“糖”、“同志”、“货物”、“瓷”、“丝”、“菽”、“茶”等在世界语言中的分布和传播情况[17]。

由于研究内容不同,比较词源学前后阶段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也有所不同。通过上面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前一阶段主要侧重于从具体词汇语音和语义的比较中揭示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共性;而后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采用文化词语的意义阐释与历史文化证据的比较互证,侧重从历时的角度展示词义的和文化的演变过程,把社会历史文化的演变一一呈现。“进行比较工作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从比较中揭示普遍的规律,一种是从比较中找出历史的情况。这两个类型的比较都是正当的,可又是完全不同的”[18]。跨语系的词源对比使我们更清楚的了解文字所反映的人类历史的进程和文明的发展,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从而对历史和文化研究提供语言的佐证和新的研究线索。

同时,比较词源学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广泛的交叉融合特征受到其他语言学分支学科的重视。作为一门新学科,比较词源学和语言学中其他分支的交叉研究趋势正在展开,在相关学科边缘产生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例如:伍铁平认为我们可以结合英汉词源对比研究,深化语言教学[19]。学者们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中的动植物名称,颜色词数字,以及亲属称谓词的语义的演变,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论述了语言的模糊性[8][20];吴世雄运用“比较词源学”理论和“比较互证法”系统地考察了英汉情感隐喻语义的变化及其文化理据[21]。

三、问题与展望

综观比较词源学近30年来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比较词源学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从对象上看,词源研究范围更加宽广,研究层面逐渐深入。和传统的训诂学和西方词源学相比,比较词源学的研究跨越亲属语言的界限,将非亲属语言中的词源材料引入词源研究,这无疑丰富了语言中的词源文化研究材料,拓宽了其研究范围。就比较词源学自身发展而言,其研究层面在不断深入。比较词源学最初只聚焦在各种语言词汇比较研究,将汉语中某一文化词的词源和对应的外语词源进行对比,发掘它们共同的造词理据及其承载的人类思维共同点;后来的研究将范围拓展到一个主题,其涉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生活习俗及制度等各个方面。与此相对应,学者们把目光更多地投放到挖掘语言演变事实背后的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并为此提供理据。比较词源文化学有别于比较词源学的另一个特征在于,它突破了后者主要以词汇为瓶颈,而从内容主题入手,深入人类社会文化相关研究,使比较词源学研究的对象更为系统丰富。

2.从研究方法上看,比较词源学继承并发展了汉语词源研究范式。在比较词源学研究中,伍铁平反复强调:每个词都必须在语音和语义方面有充分的证据;在语音方面必须引证亲属语言材料,但在语义方面可以引证非亲属语言材料,不能对不同语系语言中词的语音偶合进行主观猜测。在语义对比中不可强不同为同,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4]。这个原则首先确保比较词源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同时,在词源文化求证上,比较词源学继承并发展汉语词源研究所采用“比较互证”的研究方法,形成词源和历史文献互证,语言和文化的互证。

3.从结果来看,比较词源学的研究成果更具解释力。丰富而系统的研究对象及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得其研究成果更令人信服。比较词源研究的目的是发掘词源所反映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为古代文化(包括对人类思维发展和物质文化发展)的研究提供语言上直接和间接的旁证”[1],丰富的词源材料的引入将为研究人类的文化及其发展的历史,为人类学,历史学及考古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更为普遍的语言佐证。

总体来看,国内比较词源学和比较文化词源学研究领域无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依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共同合力,以取得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国内学者从以下方面有望取得突破:

第一,比较词源学对语言教学的研究。在《比较词源学及其对语言教学的意义》中伍铁平指出词源研究有助于学生在汉字和汉语教学中理解词义。这是因为,比较词源研究涉及多种语言的造词理据和词源文化,把适当的词源引入教学,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词义演变过程,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对词汇意义的理解,这对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和英语教学无疑都有很大的作用。目前,就论文数据库搜索,我们还没有见到一篇关于词源研究的实证论文;基于比较词源学教学理念的教学研究仍是一片空白,也没有形成一个符合课堂教学实践的词源学教学体系。我们希望更多的努力投入探索合适的系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中。

第二,比较词源辞典学研究。“辞书编撰是应用语言学中通世界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反映语言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侧面”[22]。伍铁平提出,希望经过一两代人的努力,建立起比较词源学这门学科,撰写出专著《比较词源学》及《比较词源学词典》和《世界主要语言语义演变类型词典》等[16]。就目前而言,《比较词源学》这部专著已经出版。但是,如何编撰一系列比较词源学词典,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词典编撰最基本的条件是具备足够数量的已经被证实的词源,就目前比较词源研究的语料准备来看,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同时,这项工程需要大量有扎实学术功底的人才。笔者认为,很多从事汉语词源学的研究者无法从事比较词源学研究就是受到自身外语能力的局限,而精通外语的学者又缺乏训诂知识。所以,两方面的学者如果实现知识的互补,这样更多的研究者投入这个学科的研究,更多课题立项,以促进这个学科的壮大发展。

第三,比较研究的对象的拓展。目前比较词源研究主要采用汉语和外语为语料,刘宝俊利用比较词源学理论对我国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词源意义进行对比研究,挖掘或验证某些词的词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据《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统计,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共有73种语言,分属五个语系。因此,“中国的比较词源学不光可以以国外的民族语言材料为依据,还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发掘、利用国内丰富的少数民族语言材料,只要它们不存在同源关系或借贷关系”[23]。由此可见,少数民族语言中也存在大量的同源词材料,这也是今后研究中值得探索的一方面。同时,比较词源学也可以结合其他学科进行研究。词源研究涉及词的语义演变,而隐喻是推动词义变化的重要机制。吴世雄把比较词源学研究方法运用到隐喻研究,也给我们今后的研究指明一个新的方向。

四、结语

在中国文化日益成为显学的今天,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比较词源学涉及许多语言共同的造词理据以及词义文化演变,能否为中国与世界文化之间架起一座畅通的桥梁?中国文化的精髓多记录在古籍文献中,但是中国典籍文化难译成外语,难为西方人所理解,这导致中国巨大的文化资源难以发挥其巨大的潜能。就这方面而言,我们认为比较词源学有利于向国外推介中国文化和学术思想,因为比较词源学在阐释人类历史和文明进程方面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佐证,使得西方人可以从自己文化共性的角度去理解中国文化。这将有利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并让中国文化在世界多文化格局中发挥重要的价值。从上面的介绍和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比较词源学已经取得较大的成绩,但其发展也面临重重困难。我们相信并期待,经过国内学者的共同努力,比较词源学的发展前景必将是广阔的。

[1]吴玉璋.论比较词源学[J].外国语,1992(2):43-50.

[2]吴世雄.比较词源学和比较文化词源学研究述略[J].中国外语,2005(3):73-79.

[3]伍铁平.比较词源初探[J].福建外语,1984(1):5-9.

[4]伍铁平.比较词源再探[J].外国语文教学,1985(1-2):22-33.

[5]伍铁平.从“旦日,客从外来”说到语言的普遍现象[J].汉语学习,1981(1):15 -16.

[6]伍铁平.欧洲许多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用“中午”表示“南方”,用“半夜”表示“北方”[J].福建外语,1984(3):1-2.

[7]吴玉璋.语言中的“爸爸”和“妈妈”:语言普遍现象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1988(6):1-6.

[8]伍铁平.语言的模糊性和词源学[J].外语教学,1986(1):45-50.

[9]伍铁平.礼貌语言中的词汇[A].伍铁平.比较词源学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25-131.

[10]伍铁平.农耕在语言和文字中的反映[J].文字改革,1984(6):19-22.

[11]伍铁平.“京都”和“首都”:比较词源三探[J].语文研究,1986(1):23-24.

[12]伍铁平.词义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A].伍铁平.比较词源学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13-124.

[13]吴玉璋.从语言的类型对比看人类的共性:语言遍现象研究之一[J].福建外语,1988(2-3):1-7 .

[14]吴世雄.论语言中所反映的人类婚姻家庭观念及其演变[J].现代外语,1997(2):59-64.

[15]吴世雄.“女婿”概念在语言中的表达及其所反映的社会观念[J].外语研究,1997(1):16-32.

[16]伍铁平.论语言中所反映的价值形态的演变[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2(2):8-20.

[17]伍铁平.语言词汇的地理分布[A].伍铁平.比较词源学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32-160.

[18]梅耶.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A].岑麟祥.国外语言学论文选译[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19]伍铁平.比较词源学及其对语言教学的意义[J].百科知识,1994(5):14-15.

[20]吴玉璋.从历时和共时对比的角度看颜色词的模糊性[J].外国语,1988(5):39-43.

[21]吴世雄.隐喻,词源和文化:基于语料库的探索和方法论反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2]曾昭聪.汉语词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暨南大学学报,2003(4):99-107.

[23]刘宝俊.比较词源学研究四例[J].民族语文,1999(2):37-43.

猜你喜欢
词源外语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Sentence”:词源追溯、结构意义与术语中译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五官”一词源于五个人
“顿”的量词用法的词源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超学科”来啦
大山教你学外语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