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当代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与发展

2012-08-15 00:50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安全观利益世界

杨 海

(1.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2.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政治学研究

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
当代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与发展

杨 海1,2

(1.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2.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当代中国正处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历史进程日益加速但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尚未建构起来,中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威望逐步提升但又须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还不够充分发达和中国的世界 “话语权”亟待提升这样的环境之中。维护与发展当代中国国家利益必须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肩负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感,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等为其基本路径,才能更好地抢抓当下面临的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使当代中国国家利益的发展同维护与发展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两者形成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当代中国国家利益;机遇与挑战;路径选择

在学界,对 “国家利益是什么”这一追问的回答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从国外到国内,从古代到现代,诸多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试图对此加以解答。他们有的从一些实实在在的可见的要素出发,有的却又偏好于做出抽象化的概括。我们认为国家利益主要由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政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等基本要素构成。当代中国的 “国家利益”是一个历史范畴,更是一个具体概念,其内涵与外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而不断发展,维护与发展当代中国国家利益必须坚持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

一 维护与发展当代中国国家利益所面临的机遇

分析考察当前国内外环境,当代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首先,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融为一体成为历史的必然。这在客观上促使世界各个利益倾向不同的国家和行为主体形成为一个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利益统一体①对于这样一个利益整体的统一体用一个时髦的语词“地球村”来形容他们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逻辑关联的共同体再恰当不过了。当然,此处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同一,而是相对意义上的、包含多样化的求同存异的共同体。——笔者注,从而加强了各个国家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友好往来。许多国家纷纷把维护与发展国际利益作为维护本国利益的一件 “份内事”。各个国家通过建立多边对话机制以推动国际争端及其全球化问题的解决,而不至于轻易地诉诸武力。世界和平力量日益增强,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正日益提升。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南南合作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其次,当代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已经向世人证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威信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尊崇,故不少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争端均邀请中国政府作为 “公断人”而出面调停、幹旋;中国政府在美国金融危机中进一步扩大内需,大力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截至2009年底,中国政府已经免除了50个穷国约256亿元人民币的债务。这些情况表明中国政府已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充分发挥着大国优势地位,积极弘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敬与信赖。尽管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感到 “震惊”,存有 “疑虑”,但就中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而言越来越具有向心力和吸引力—世界其他国家不能离开中国谈发展已成为不争的史实!同时,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着力实施科学发展观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无疑是中国政府在治国理念层面上的一次新飞跃,当代中国政府以维护与发展人民利益和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的历史使命,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胡锦涛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1](P37)因此,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欲望越发强烈,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维护与发展国家利益与维护公民的个人利益同等重要!实践证明,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智慧与劳动的结晶而建构起来的安宁的国内外环境能够大力保障当代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与发展。总之,在维护与发展国家利益面前,我们不可 “波澜不惊,袖手旁观”,而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大力推进维护与发展当代中国国家利益的跨越式发展进程。

二 维护与发展当代中国国家利益所面临的挑战

当代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与发展虽然存在一定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第一,国际社会总体稳定,但局部动荡仍余声未绝。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尚未建构成型,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事件时有发生,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边界争端纷繁,朝核问题紧张,“恶性”军事演习连绵不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世界和谐力量的消减等一系列不稳定因素长期存在。尽管一些政治家、学者们分析认为世界大战暂时还打不起来,但这些不稳定的国际因素长期存在并干扰着新的国际体系的建立,这对于当代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发展无疑是一种制约。第二,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还不够充分发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极为突出。国家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国家利益的发展同发展代价之间的博弈、协调问题备受学者的关注。因此,当代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与发展任重而道远。在此基础上,我们拟就当代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与发展所面临的并亟需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首先,我们须正确把握当代中国国家利益的发展与军事外交战略之间的平衡关系。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国家实力的增强是当代中国发展国家利益的坚实基础。当代中国国家利益除应向陆地、海洋、太空等领域继续发展外,更为迫切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须向文化与信息领域发展国家利益。2007年美国为向中国发展他们的国家文化利益,不惜费尽周折历时两年之久将中国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试图扩大美国与中国的文化顺差。显然,国家文化利益是主权国家的国家利益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国家利益正处于全方位、多领域的发展期,中国军事外交战略第一次面临着国家利益发展而产生的强烈牵引。因此,当代中国军事外交战略正处于十字交叉路口,即以怎样的军事外交战略来保障包括文化利益在内的国家利益的发展推进中国更久远的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征程;其次,中国的世界 “话语权”亟待提升。“话语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个领域中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明显。学者们认为 “话语权”的形成基础是物质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以强权即真理为特点的物质硬实力所主导的国际格局的历史 “接力棒”正在被以真理即强权为特点的文化软实力所主导的国际格局延续并将传承下去。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这无疑是中国经济实力大幅增强的一个 “信号”,这大大提升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 “话语权”。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代中国 “话语权”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中国须着力打造 “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软实力来赢得中国的世界话语权,打破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文化形象。”[2](P60)因为在当代世界,“谁掌握了先进文化,谁也就拥有了话语权,拥有了世界的未来。”[3](P60)同时,中国还应抓住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机,大显身手,彰显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以提升中国的世界“话语权”。

三 维护和发展当代中国国家利益的路径选择

(一)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和谐”一词的产生和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它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但该学派只是从世间万物数量关系比例协调的视角对世界的统一性加以说明,而真正把 “和谐”概念引入社会政治领域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其后的一些哲人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伏尔泰、卢梭以及康德、黑格尔等深化了 “和谐”与 “和谐世界”的内涵,并做出了不少精辟的论述。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 “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系统阐发了 “和谐世界”的思想,并将这一思想引入到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恩格斯 “和谐世界”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当今世情与中国国情提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 “和谐世界”观①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和谐世界”思想不仅仅是经典作家“和谐世界”观在中国的具体运用与发展,而且还应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以及“无为之为”等“和合”思想对此所产生的影响。换句话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和合”思想已经自觉与不自觉地内化到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和谐世界”思想之中。。

从哲学意义上说,“和谐世界”并非否认整个世界中矛盾的存在,也不强求整个世界 “千篇一律”。否则,就违背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和谐世界”的内涵极其丰富。在日常常识领域,人们往往把 “和谐世界”这一标签贴在 “国家外交关系”身上。其实不然。“和谐世界”既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平衡,也包括人与人关系背后的深层伦理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谐世界”的构建必须以推进整个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为其根本任务和终极目标。

1.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竞赛②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各个国家都在不竭余力地谋求发展。发展首先就是大力发展经济,因为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捍卫自己主权的坚强后盾。。这一经济活动的特点是各国以工业化、现代化为“杠杆”,以消费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导。在这一发展模式下,大气的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等已成为威胁世界生存和发展的严峻问题。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为我们反思现代化的后果敲响了警钟!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4](P85)各个国家必须树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理性思考对大自然的开发与其可承受力两者之间的关系,旗帜鲜明地反对 “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要上升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高度。中国一直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并且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纳入到统筹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蓝图框架之中。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节约型环保型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科学发展。尊重自然,尊重规律,追求绿色GDP的增长,“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5](P6),以承办大型国际活动如绿色奥运为契机,大力宣传绿色文化,“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6](P11)。

2.积极维护和推进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永恒发展来源于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是世界各要素或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化的统一。这些具有差异性的多样化可使世界文明相互交融,相互借鉴,互补有无,共同发展,从而构成整个世界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总之,世界文明的多样化发展态势建构了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世界。

当代中国为维护和推进世界文明多样化的发展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中国政府以推动国内文明多样化为逻辑起点以助推世界文明多样化的发展。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制度,“一国两制”的构想以及在文化领域倡导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国情而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选择。这些制度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广开言路,听取社会各方面呼声和意见,实践 “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重大举措,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推进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的伟大创举,为世界其他国家实现文明多样化发展立下了 “标杆”。在国际层面上,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明对话与交流。中国一贯主张世界各国一律平等,尊重各国发展的道路选择、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传统,保障人权,加强对话,消除隔阂,目的是使世界各国在全球化浪潮的竞争中相互借重,求同存异,共同进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领导人多次在世界性大会上呼吁世界各国应积极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化发展,对推进人类文明多样化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3.推进建立公正、合理、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不断推进公正、合理、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新体系的建立。建构和谐世界在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格局中需要世界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朝着有利于融洽、和谐、正常化方向发展。为此,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有责任、有义务为推进建立公正、合理、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新体系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首先,中国应积极参与联合国活动,着力推进联合国改革,争取中国在联合国会议上有更大的发言权。多年来,中国一直奉行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改革,维护联合国的权威,为提高联合国效率,高度重视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作为国际多边机制的核心地位,并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中国政府认为,联合国改革应是全方位、多领域的改革。联合国改革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地逐步推进,并让联合国的关注目光更多地聚焦于发展领域。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可适当地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代表名额,使联合国机构内部各成员国之间能平等对话,相互磋商,使联合国机构更加民主化;其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也就是维护世界和平”。[7](P104)“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8](P567)但反对霸权主义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曾经付出过许多沉痛的代价。例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从国际大背景看,绝不是偶然的,切不可天真。”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我们的记者传播了反对他们干涉南联盟内政,揭露他们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正义声音”,“美国人说我们发表的是一边倒的意见”[9](P323),从而制造了这场历史性悲剧。尽管中国在反霸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中国绝不会放弃反霸的主张。中国将联合世界上许多爱好和平的第三世界国家一道增强反霸的决心,加大反霸的力度!与此同时,中国将进一步调整和处理好大国关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期待建立公正、合理、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总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不仅需要世界各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国内国际人伦关系!世界各国应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或落脚点,以推进世界文明多样化为动力,以建立公正、合理、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新体系为重中之重,进而建设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世界各国不论大小、贫富、强弱,不论他们各自适用何种价值观,不论他们各自采取何种发展道路,但他们在当代世界舞台上均是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要让他们在新的国际关系体系下平等地享受当今世界发展的成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维护各个国家利益的充分条件和重要保证。只有在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里,各个国家才能够平等地、公正地享受到属于自己国家的那份收益,才能够确保自己在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中发展自己,推进社会向前发展。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攻坚期,面临着多方面的利益协调,中国亟需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以推进各项改革。因此,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对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这一意义上说,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就等于维护当代中国国家利益。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王庭科教授在其主编的 《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历史发展》一书中就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对独立自主思想的积累—创造—运用的历史线索进行了较好的梳理。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独立自主思想也做出了一些颇具建树性的论述。在当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最根本的就是要维护我国的主权和独立,同时也要尽中国的最大力量维护其他国家的主权与独立,进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我们不打别人的牌,也不让别人打我们的牌。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时,必须牢牢记住邓小平同志 “冷静观察、沉着应付、决不当头、有所作为”[10](P544)的十六字方针。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于推进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先决条件。中国人民十分热爱和平,渴望发展。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独立、富强、文明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巨大努力,并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因此,我国在当前国际环境新形势下,必须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作为我们维护当前国家利益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使当代中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处变不惊,才能把推进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事业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统一体向前推进。据此,我们必须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中国外交关系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首位;在处理一切国际事务时既要充分考虑本国的利益,也要从世界大局出发,尊重、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从哲学意义上说,世界是各个国家的统一体,如果只考虑本国利益而忽视了世界整体性利益,那么,维护的只是某一具体的国家利益,损害的却是长远的或全局性的国家利益;对国与国之间的分歧要通过对话的方式加以解决,而不能动辄诉诸武力。善于利用矛盾,趋利避害,推动矛盾的解决向有利于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实事求是地判断国际形势,在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笼罩下的阴影环境中,我们要敢于反对霸权主义,敢于讲公道话,办公道事,站在弱势国家的一方积极推进世界关系民主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们既不冒犯别国,也不过分地谦卑而走向无原则的让步,在这两者之间应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这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议题。我们不应长期固守某一国际态度,而应坚持与时俱进,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地加以调整,采用积极的、灵活的做法应对国际争端,力争有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政策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当代中国维护与发展国家利益的一条重要途径。独立自主首先应捍卫的是我国的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是国家利益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试想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的话,那么,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又谈何容易呢?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实现和平外交政策可为当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一个极好的国内外环境,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 “和气生财”一样,中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攻坚期,营造一个和平、公正的国内外环境对于维护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主权、安全等国家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在冷战期间,以美国和苏联两大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各自坚持一种以军事力量为核心的传统安全观。这种安全观是以组建军事集团,进行军事扩张和恶性的军备竞赛为运作方式而存在的。当时的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毫无例外地受到这种传统安全观的影响,但中国的传统安全观的性质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传统安全观却大相径庭。因为中国的传统安全观不主张对外扩张,以保护本国的主权和安全为其历史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世界主题向和平与发展方向转换,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针对国际安全形势多样化、复杂化和综合化的新特点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新发展,确立了综合安全思想,并积极倡导新安全观。”[11](P10)新安全观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是对旧安全观的一种超越、批判以及在质变意义上的新发展。新安全观是一种全面的安全观—它不仅关注主权、军事、安全等,而是在囊括这些因素基础之上把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环境、反恐等 “全球问题”都纳入到这一新安全观的框架范围之内。新安全观将其视野从传统安全观只关注本国利益的狭小境地扩展到国际范围,是维护全球性、世界性安全的思想体系。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美国退出反导条约,拼命增加军事预算,加紧推行NMD,并 “因势利导”地利用国际矛盾,借助 “反恐”之名务 “境外驻军”之实。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坚持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突出地强调经济、政治、主权、军事、领土等方面的国际地位的提升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文化、反恐、粮食、环境等方面的安全,二者不可偏废!尤其是在反恐斗争中要积极推动国际社会的合作,不单打独斗,防止越反越恐的局面上演,应坚标本兼治的原则;第二,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各国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共同基础之上,摒弃冷战思维,破除唯武器论,以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为抓手,推进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建设;第三,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各国应在本国利益与他国利益之间寻求一个良好的平衡点,不能把本国利益的建设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在国际社会应积极倡导安全对话和磋商机制,努力营造一个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

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对于当代中国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不仅是关注军事领域的安全观,而是容纳多方面内容的新安全观,国家利益的内容与结构也是多层次的、多领域的,因此,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与国家利益具有严谨的内在逻辑性,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全面而又综合的新安全观在本质上就是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的一项具体举措;其次,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是以 “和平”为其核心理念,反对战争,反对制衡,以维护全球性的共同利益为其历史使命。这样,新安全观大大地降低了世界因战争而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损失的几率。从这一层面上说,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与维护和发展当前中国国家利益也是一脉相承的。

(四)肩负 “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感

“积极有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具有深厚的哲学理论根基。“积极有为”在儒家思想中的表现是儒家宣扬仁义礼乐、泽及百姓而外王的观念。也就是说,儒家通过为天下制定礼乐而达到影响社会之目的。但儒家的这种 “积极有为”思想并不为道家所认同。道家认为,“儒家为天下制礼乐,追求积极有为,其产生的后果有可能是对他人自由的一种强制,由‘克己’变为 ‘克人’,走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反面。”[12](P130)道家的核心理念是 “无为”、“自然”。从儒家的积极有为到道家的 “无为”给世人的一个总体性印象似乎是这两者在有为与 “无为”之间各执一端,分道扬镳。但是,当我们深入探究道家的 “无为”思想之时,就会发现,道家的 “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道家的 “无为”之治只是要求人们不妄为,不随心所欲地作为,不违 “道”而为。道家的 “无为”要求人们在认识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道家的 “无为”反对儒家的不是积极有为,而是反对人们借助于儒家的礼乐而随意地破坏事物本来的稳定性联系。从这一层意义上说,儒家的积极有为与道家的 “无为”之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在倡导积极有为这一思想的进程中可谓殊途同归,具异曲同工之妙!一句话,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家与道家学派皆为“积极有为”这一思想的理论渊源。

当代中国在维护国家利益的过程中,必须肩负“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感。推动联合国制定一些国际责任违约及其承担的法律规范以约束各行为主体。尊重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诉求,遵循国际规则体系的内在运作规律,尤其是在关乎全球性问题中更应循 “道”而为,切忌妄为。

在2005年9月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上,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在他的演讲 《中国往何处去:从成员到责任》中公开地抛出了 “中国责任论”观点。这一以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首的西方势力散播 “中国责任论”的目的不言而喻。他们一方面试图把诸如金融危机等世界性的问题归咎于中国,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国际地位正在日益提升,他们希望正在迅速发展的这样一个大国能够自觉地为国际社会担当起重要的和更多份额的国际责任。其实,这是一些西方势力不怀好意地制造 “中国责任论”并以此遏制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规避因中国的发展和强盛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而构成的国际社会体系意义上的威胁。诚然,中国正在迅速崛起,但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哪怕中国发展了,强大了,中国也不称霸,而且永远不会称霸。中国的不断发展,只能是为世界的和平力量添砖加瓦!更好地推进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回顾中国历史,早在孙中山时期,他就中国对世界责任的承担问题早已发表过十分明确的言论。时至今日,胡锦涛同志也指出,“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愿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13](P69)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并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国家,而是一个能够自觉而又忠实地担当起国际社会责任的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肩负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感必须坚持在承担国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把握自己的主动权,而不被西方国家的 “指挥棒”所左右。中国肩负 “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感就是根据中国人民的意愿,顺应整个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对于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承担多大的责任以及如何承担责任等一些列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力量的主要贡献者和支持者,中国所承担的国际责任理应能够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但中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100位以后,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发展中国家。”[14](P70)因此,中国肩负 “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感则意味着我们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在中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国际责任,而不是不 “固本”地图一时国际热情与冲动 “全盘豁出去”地承担无法承担的国际责任。否则,中国在承担国际责任中会走向 “积极有为”的反面;当代中国肩负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感须正确处理好国内发展问题与国际外交关系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应对国内发展问题时,中国政府应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科学发展的涵义极为丰富,是涵盖人伦、社会、自然等所有领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科学发展道路在化解国际社会各种风险中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中国政府在处理国际外交事务中应积极推行和平外交政策,为推进和谐世界的构建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

长期以来,中国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取得了重大的成绩。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国际和地区政治经济合作趋势、地区成员国之间有强烈的意愿维护和深化合作以及地区合作成员国具备了较好的务实合作的制度支撑等为地区合作和中国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在国际和地区政治经济合作过程中,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需要地区各成员国的通力合作,同时,地区经济一体化也是推进地区合作的 “加速器”。2010年中国不仅跃升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日本和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在地区合作实践中积极维护本国与地区合作成员国的双方利益,通过扩大中国与地区合作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为他们提供最大的出口市场等实际行动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地区成员国之间有强烈的意愿维护和深化合作使地区合作成员国的领导人加深了往来。各成员国都深深地体会到,如欲提高各成员国的伙伴关系水平,则应从战略视角审视和把握地区合作关系,加强官产学研究,提高投资协议谈判水平,推进合作秘书处的建设等;较好的务实合作的制度支撑是地区合作成员国协调发展的基本保证。例如,在中日韩三国的合作历史中,自2008年以来,就先后签署了 《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推动中日韩三国合作行动计划》、《中日韩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等共同性的文件。中日韩合作逐步形成了各领域、各主体、各层级相互交织的合作网络。

当前,中国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须着力解决政治互信问题及美国对合作区的干预问题。解决地区政治互信问题须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消解政治隔阂。就中日关系而言,日本在 “二战”以后没有彻底清算 “二战”时期军国主义政权的政治势力,日本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或者发表右翼言论,中日之间的钓鱼岛和东海相关海域之争等历史遗留问题常常是影响中日政治互信问题的 “导火索”;中国经济驶入快车道并于2010年超过日本GDP这一现实更招来了2010年12月17日以中国军力发展迅速、不透明为主要内容的日本 《防卫计划大纲》。这一大纲引起了地区与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加深了地区各成员国对中国发展的疑虑,为中国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合作区的干扰严重地破坏了诸如东北亚合作区的和谐与稳定。奉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美国试图拆分中国周边的经贸合作区以维持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美国 “善于利用”国际矛盾,抓住有利时机扭转与其他有严重分歧和隔阂国家的离心倾向。这样,美国既达到了团结同盟又实现了冲淡中国周边自贸合作区一体化进程之目的。例如,在前些年的“天安舰”事件后,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美国借机加强美日和美韩军事同盟建设。美国还大力推动日本和韩国参与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的谈判。面对当今世情与国情,中国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须在地区合作中坚持 “多予少取”的原则,冷静观察,理性思考,不卑不亢,低调做人。中国决不能因自己一时的发展而自傲,而应向本地区和国际社会积极推介相互欣赏、推己及人的崇高美德,借以缓冲地区合作中的一些矛盾,化解地区合作中的各种风险。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3]张殿军.硬实力、软实力与中国话语权的建构[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7).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10]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李秋发.江泽民国际安全思想初探[J].军事历史研究,2001,(2).

[12]陈荣庆.“内圣外王”的实践与可能:从积极有为到自然无为——试析《庄子.天下》篇的道术批评思想[J].西北大学学报,2006,(1).

[13][14]陶文昭.论中国的国际责任[J].高校理论战线,2011,(12).

Opportunity,Challenge and Path Selection:the M 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 porary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s

YANG Hai1,2
(1.Party School of CPC Central Committee,Beijing 100091;2.Hechi University,Yizhou,Guangxi 546300,China)

Currently,China is in an environmentwhere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politicalmulti-p olarization are speeding up day by day,buta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order is yet to be built,where China’s economic power is being remarkably strengthened and its international prestige is being gradually promoted but has to face the reality that its economy,politics and culture are far from developed as it is still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socialism,and where its“discourse power”in the world is yet to be promoted.In order tomaintain and develop the national interests,Chinamust contribute to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lastingly peaceful and harmonious world of common prosperity,pursue an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peace,advocate a new security concept featuring mutual trust,mutualbenefit,equality and coordination,shoulder the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actively,and stick to a conceptofgood-n eighborly regional cooperation.Only by following this route,can Chinamore easily grab the current opportunities,actively cope with various challenges,and logically and historically combine the expanding of contemporaryChina’snationalinterestwith themaintainingand developingofcontemporaryChina’snationalinterest.

the national interests of contemporary China;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path selection

D80

A

1674-3 652(2012)09-0 036-0 7

2012-08-21

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度重大基金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杨海,男,江西湖口人,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曾 超]

猜你喜欢
安全观利益世界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