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娟
(长江师范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8100)
□武陵论坛
武陵山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化策略分析
张玉娟
(长江师范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8100)
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依托生物资源、传承历史文化、依附独特历史遗迹发展旅游特色产业,由于受整个武陵山区缺乏统一完整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同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制约而发展滞后,因此,旅游产业链的开发是武陵山区特色产业集群优化的根本路径。
武陵山区;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拥有相同属性的组织或企业的聚集,这些组织或企业在地理上集中,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产业集群的产生与发展因产业性质的不同而表现各异。旅游资源产业集群类型的主要活动内容是调查、评估和保护旅游资源,该集群可以跨越地理和行政界线,关注市场需求和主体供给的经济联系。
位于湘、黔、鄂、渝四省市边境区的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集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秀丽的山水风光于一体,形成了武陵山区特色产业集群。凭借良好的生态资源、纯朴的民俗民风、悠久的历史文化,武陵山片区被称为“中华旅游第一走廊区”。虽然该片区内的少数民族隶属不同行政区划,但由于武陵山独特的文化渊源,使片区内不同的民族间风土人情、文化特质、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相似度较高。因此该地区其旅游产业集群的显著特征是:隶属不同行政区划的旅游景点,所处的地理位置高度聚集。
(一)依托生物资源,建立原生态景区
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依托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种资源,建立起原生态的旅游景区。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该名胜区由张家界森林公园 (张家界市)、索溪峪自然保护区 (慈利县)、天子山自然保护区 (桑植县)和杨家界景区组合而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其中位于武陵山脉东段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该公园距武陵源区人民政府驻地约28公里,距张家界市城区32公里,长沙至张家界高速公路和省道S306均可抵达。园内森林覆盖率达到98%,森林气候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2.8℃,夏天平均最高气温16.8℃,冬天平均最低气温9.6℃,是一座天然氧吧。景区内还有保护完好的生态系统和奇特的地质遗迹,不仅是难得的观赏资源,其科学研究价值也不可估量。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
此外,该地区还开发了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该景区位于长江和乌江交汇的涪陵区,距涪陵市区64公里、距重庆市区180公里,2001年建园,面积为1600多公顷。景区内植被繁盛,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为其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主要景点揽月峰是公园的最高峰,也是涪陵区海拔最高点,海拔1980米。雾海、日出、晚霞、雪景构成了该景区独特的景观。
(二)传承历史文化,构建旅游景区
武陵山区独特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为民俗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传统的民俗节目表演,展示了不一样的湘、黔、鄂、渝周边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被誉为 “湘西明珠”的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县治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凤凰县以凤凰山江镇苗族民俗文化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发展旅游产业,试图建立一个以山江镇为轴心的民俗文化乡镇旅游产业集群。古城建筑多数建于清朝康熙时期,现有特色居民建筑120多栋,古遗址110多处。著名景点主要有陈斗南宅院、虹桥、老洞苗寨、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东门城楼等。旅游区内民俗项目众多,比如湘西地区的上刀山、下火海,土家风俗表演等节目以及独特苗寨建筑,为游客展示了传统的少数民族风情。2001年凤凰古城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黔江的阿蓬江、恩施的清江河和酉阳的酉水河,是土家族的发源地,具有开发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先天条件和优势。景区内的土家民俗民族文化和土家摆手舞等人文景观,给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还有大量红色旅游纪念地:如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贺龙故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旧址等。景区内打造的红色旅游资源,不仅弘扬了革命老区精神,而且有利于带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三)依附独特历史遗迹,打造旅游品牌
佛教名山——梵净山,地处贵州省铜仁市的印江自治县、江口县、松桃自治县交界处,是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中国五大佛教名山,山内有一座千年历史的著名古寺——西岩寺,被称为梵净山佛教的祖庭。此地自然景观十分优美,1982年被联合国列为一级世界生态保护区,是不可多得的集佛教文化、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区。
黔江小南海位于渝东鄂西武陵山褶皱带内,距重庆黔江城北部30公里左右,由于其远离城市,人为破坏少,是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地震遗址。地震遗址是小南海最具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的景点之一,已成为了全国知名旅游品牌。
乌江画廊风景区,乌江又称黔江,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在重庆市涪陵区和长江交汇,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公里,干流全长1037公里。一洞、两江、七峡共同勾勒乌江之美,畅游于乌江之上,曾有人评价为 “船在画中行,人在画幅中”。乌江景点有 “九堰十三峡”之称,“九堰”是指九座各朝代为提高水位而修建的拦河大堰,包括白涛堰、白马堰、巷口堰、江口堰等。“十三峡”即三门峡、边滩峡、盐井峡、瓢儿峡等。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这些曾经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建筑物,现已成为人们旅游度假的风景区。
(一)统一完整的开发规划缺乏
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跨越湖北、湖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是我国内陆跨界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各省市之间缺乏统一完整的开发规划;各旅游区域间缺乏有效的合作,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景观等被各行政区域孤立的开发。比如,湘西的上刀山、下火海民俗表演,土家风俗表演等节目在不同的旅游景点均可观赏到,苗寨的风土人情表演也随处可见。可以看出,不同行政区域为了本地经济利益,忽略了整个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的长期协调发展。这不仅导致不同旅游区域景点间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也会发生各区域为争夺游客而进行的恶性竞争,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产业集群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资金投入不足
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典型的贫困地区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同隶属的各行政区域经济中心联系少,难以建立长期的、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能投入到旅游产业中的资金非常有限。而旅游产业需大量的资金投入,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为提高武陵山区旅游产业集群级别,必须有长期大量的资金流入。有限的资金供给和大量的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良好的交通网络和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是优化旅游产业链的重要举措。目前,武陵山区的交通网络和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滞后。该地区虽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交通网络,但由于较高的交通建设成本,不少地区仍然缺乏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截止2010年,贵州省内的武陵山区只有一个江口黑湾河梵净山旅游风景区客运站。湖北五峰、鹤峰两个少数民族县部分地区仍不通高速公路,对景区发展的制约较大;武陵山区部分旅游景区接待设施建设落后。区内住宿、餐饮、通信设施、娱乐设施等发展缓慢,旅游食宿档次偏低,医疗卫生及停车场等各种相关旅游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求。落后的交通条件和偏低的旅游接待地基础设施水平,阻碍了这一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
(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内的旅游企业与旅游景点地理分布高度集中,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极不平衡。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古镇等景区竞争力日益增强,其中,张家界市景点接待游客总量达到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60亿元,分别增长25%和28%,境外客接待量达到175万人次,增长18%。相比之下,恩施、黔江、铜仁等地区旅游竞争能力较弱,不仅旅游收入低,旅客接待量少,而且旅游产品供给能力较弱。
武陵山区特色产业集群的优化,离不开旅游产业链的开发。开发武陵山区旅游产业链,是实现武陵山区特色产业集群的重要路径。武陵山区特色产业 (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依赖其产业链的优化,优化的本质是对旅游资源的调整和组合,提高旅游产业集群产业链的运作效率,培育该片区旅游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的研究,一般用到 “钻石模型”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该模型从产业集群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其支持产业的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这四个方面来评价某种产业的竞争力。结合武陵山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本文从旅游资源 (产业集群的生产要素)、旅游基础设施 (需求条件)、不同行政区域间合作(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旅游产业集群体系 (相关及其支持产业的竞争力)四个方面开发特色产业链。
(一)整合旅游资源
武陵山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产业集群,各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情况不尽相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2007年接待游客总人数将近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7%;实现旅游总收入31.3亿元,同比增长27%。重庆市彭水县2009年共计接待游客60万人,旅游总收入突破了1亿元;接待规模逐年上升,极强的带动了片区经济的发展,为该片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仍需突破行政区划界线,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从整个武陵山区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整体的发展规划,将位于湘、黔、鄂、渝四省市边境的小范围的旅游产业集群融入到整个武陵山区大的旅游产业集群当中,突出武陵山区的区域特征。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不同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突出品牌战略,提升武陵山区特色产业集群竞争力。
(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条件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基础,武陵山区特色产业集群的优化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交通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旅游交通以公路为主,航空、水路、铁路为辅。以209、310、319、320、326国道为主干,大部分景区公路畅通,另外,渝怀铁路贯通湘鄂渝黔边界。武陵山区区域内的航空建设也在逐步发展中,已建成或在建的恩施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黔江舟白机场、铜仁大兴机场、湖北来凤机场等为进入武陵山区旅行提供了很大便利。各旅游景区内酒店、宾馆、餐馆、停车场、商店以及相应的通讯设施、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地完善和发展。
但是,为了武陵山区特色产业集群的长远发展,交通网络以及相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优化。与发达旅游景区相比,武陵山区的交通网络已成为制约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因此,各地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快城镇交通网络建设,建立起以高速公路为主干道,以铁路、国道、水路、机场为辅的完善的绿色旅游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另外,还需加强旅游地接待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宾馆、饭店、商品、商场、停车场、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优化特色产业集群,提升武陵山区旅游产业链的竞争力,促进特色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三)强化区域间合作
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缺乏统一完整的开发规划,各旅游地区也缺乏有效的合作,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景观等被各行政区域孤立的开发。2004年,国家民委在重庆市黔江区成功举办了首届 “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不同行政区域间合作逐步展开。2006年10月全国政协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第三次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座谈会,会议主题就湘黔鄂渝四省市在武陵山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合作问题上展开讨论。2007年6月为了促进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较快发展,由重庆市社科联、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和重庆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了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讨会。2009年1月,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为加快湘黔鄂渝四省市跨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该区域成立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2010年9月,由国家民委、国务院扶贫办、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贵州省铜仁地区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武陵山区民族文化节在贵州铜仁拉开帷幕,会上指出为更好地促进武陵山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科学整合旅游资源,加强不同行政区域间合作。
(四)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依托武陵山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种资源,开发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线。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逐步形成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线、红色革命旅游线。依附佛教文化、地震遗址、独特建筑物等历史遗迹,打造佛教文化旅游线路。另外还有以张家界、巴东三峡为代表的自然山水风光。为建立更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需要充分挖掘这些生态资源、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历史遗迹的更深层次的内容,给游客展现更多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景区的品位。整个武陵山区内的交通网络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推进,基本形成了以旅游产业为主,相关联产业为辅的产业链机制,极大促进了特色产业集群的优化。
[1]吕学芳.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2]田朝辉.加快中国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与多元融资支持[J].时代金融,2010,(6).
[3]王生卫.跨界区域地质旅游资源整合研究——以大别山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2009.
[4]王兆峰.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研究——以湘鄂渝黔边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
[5]张 剑,阎 岩.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以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为例[J].经济师,2007,(11).
[6]陶少华.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新思路[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Restric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ty Industrial Group in Wuling Mountains Area and the Optim ization
ZHANG Yu-ju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8100,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ecialty industry(tourism industry)group,the writer of 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ecialty industry in the area,which include the lack of a uniform and complete planning for tourism development,shortage ofmoney input,backward tourist infrastructural construction,and uneven development levels of tourist industrial groups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writer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basic route to optimizing the specialty industrial group in Wuling Mountains area lies in the developmentof tourist industrial chains.
Wuling Mountains area;specialty industry group;industrial chains
G124
A
1674-3 652(2012)09-0 032-0 4
2012-07-26
张玉娟,女,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责任编辑:小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