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利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4650)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探析
王太利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4650)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比较快,老年人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很值得我们探讨,本文通过对老年人居住现状、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现在养老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几点设计要求.
老龄化;居住模式;社区环境;养老
根据最新人口普查数据分析: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13.26%.这次普查显示,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上升1.91个百分点.
通常来说,过了70岁以后,老年人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变化,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是非常明显的.人到老年,常有怕老、怕生病的心理,老年人易出现记忆和认识功能减退、睡眠欠佳、动作缓慢等症状和体征.所以说,对于健康的需求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
老年人运动系统发生变化.骨骼中有机物质含量逐渐减少,骨皮质变薄,另外,肌纤维逐渐萎缩,肌力减退,弹性变差,因此老年人易发生骨质疏松及骨折,还易出现肌疲劳和腰酸腿疼等症状.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A.H.)在其“人的需要层次”论中认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有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和安全感,爱和归属感、得到尊重与自尊,以及自我实现.[1]根据发展心理学的毕生发展观,个体的心理需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老年人个体生理,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的变化,会导致其心理特征发生相应改变.因此,老年人的心理需要与中青年人,可能存在差异.需求与需要相比,前者强调对需要的迫切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心理需求包含的内容尚无统一定论.一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健康需求:老年人都有怕老、怕病、惧死的心理,所以说健康对老年人来说是特别关心的一件事情,由此可见就医环境是老年人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
依存需求:老年人的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特别是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希望得到关心照顾.
交流需求:老年人都希望邻居关系融洽,相互沟通机会较多,这样会消除一定的寂寞、孤独感,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
安静需求:老年人一般都怕吵怕乱,喜欢安静.
认同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因为与社会接触少,缺乏社会认同感,可能会情绪绪低落,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低沉,为疾病埋下祸根.
老人到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在现代社会还是被很多中国的家庭普遍认为是家庭失败的现象,传统的养老观念里,子女送老人住养老院,会承受不孝的名声;而老人也不愿意花“冤枉钱”到别处居住.因此一些老人宁愿成为在家养老的空巢老人,而现代年轻人都崇尚自由,和上一代人居住在一起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因此,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中国老人现阶段的居住方式还是与子女共同居住的形式为主,这样的话,家庭人口明显增多,住房面积收到一定的影响.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及经济的发展,现状主要是子女一方通常要求与老人分居,而老人一方大多希望分而不离.现在房地产市场出现多室户向少室户发展的趋势,即两代各居一户,但是距离不远,住在同一个社区,或者同一单元,甚至是邻居.这样,老人和子女之间“住得近、分得开、叫得应、常往来”,两代人生活既可以完全独立,在必要时又可以互相照顾,是较理想的一种居住方式.
从目前中国的现状来看,还是采用居家养老的方式比较普遍,但是,也有部分老年人因为种种外界的或者自身的原因而选择了集中的社会养老居住方式.由于小型化家庭、核心家庭的增多,家庭各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互相依赖的作用逐渐减弱.小型家庭人员少,家庭责任大,所以,抚养照顾老人,特别是那些长期患病、残障的老人将成为家庭成员的沉重负担.具有社会福利性质和营利性质的老人公寓、托老所、福利院等社会养老设施便成为了这些家庭的选择.在那里老人可以得到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照顾,比如说像比较流行的“护理之家”,其主要由专业的医师、护士及营养师构成.在这里不仅能让老年人得到日常的照顾,特别是那些长期患病的老年人在这里也能享受良好的就医,得到悉心的照料,感受到温暖.
老人公寓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它所具有的许多优越性是其它居住方式,特别是家庭养老所无法取代的,如能缓解家庭住房困难和家庭各成员之间的矛盾,创造与同龄老年人共处的环境,为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解除孤独感和沮丧感,享受在家庭养老没有的特殊服务.正因为如此,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逐渐意识到它的优越性,社会对老年公寓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新概念养老型社区,是指在一般居住社区中植入养老功能,是一个全龄化社区,而不是单片老年化社区,因此在产品规划设计、组团布局、户型组合方面要解决好亲情化、全龄化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在社区中安排一定比例单独组团的老年公寓,使老年人具有相对独立的居住空间和活动空间,满足不愿意与子女合居在一起的老年人需求.
另一方面,在社区中安排一定比例可分可合的组合户型.如一房一厅与二房二厅、三房二厅对门组合.一房一厅住老人,二房二厅、三房二厅住子女,即满足老年人相对独立生活,又可享受子女的亲情关怀.
另外,有部分老年人特别需要老少同乐的生活气氛,所以在社区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三房二厅、四房二厅大户型,这样便于子女与父母融洽亲密地共同生活.
以上三种户型组团,相对分立、清晰布局,既解决了亲情化问题,又解决了老年社区“暮气”问题;既达到建筑空间组合的灵活多变,满足不同家庭、不同老人的不同需求,同时又达到了全龄化的居住设想.
在具体设计上充分依据《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通过对室内空间进行设计来消除室内高差;对室内常见装置,比如说设置一定数量的扶手,以及做地面的防滑处理;还有安装一些紧急通报系统、安全电热源等,让管理员或者护理人员等对应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做到紧急时刻即可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大型、特大型老年人居住建筑,规划时要求结构完整,分区明确,注意安全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以保证防灾疏散安全.老年人反应较迟钝,动作缓慢,因此供其使用的出入口、道路和各类室外场地的布置,应符合老年人活动特点,在家具、卫生器具的尺寸方面进行设计时也应考虑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特征.
另外,老年人中使用轮椅代步的比例较高.因此,步行道路要求足够的有效宽度并符合无障碍通道系统设计要求.同时应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在步行道路出现高差时设缓坡,变坡点给予提示,并宜在坡度较大处设扶手.对于老年人,在步行中摔倒是极其危险的,因此要求步行道路应选用平整、防滑的铺装材料,以保证老年人行动安全.
有关资料表明,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所以说如何通过设计,让老年人活的健康的心理,感受到温暖、安全、舒适,也是我们进行现代老年人居住设计要考虑的方面.
1996年在德国建成的韦塞尔老年人公寓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案例.老年人都有交往需求,有与他人交流、沟通的需求.为了满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建筑设置了宽敞的走廊,不同的是这些走廊没有顶,所以日照、自然通风和采光等方面就比较好;在食堂外面还设计有露台,老年人吃完饭后可以在此和他人聊天,为老年人饭后的交往提供了一个便捷、舒适的空间.除此之外,在外墙建筑材料上使用了红色面砖,红色面砖的使用,消除老年人害怕冷漠、孤独的心理,给老年人温暖、亲切的感觉.最特别的是在设计上,红色面砖墙体在转角处被处理成不连续地薄片形式,很轻盈,这样可以避免给老年人带来沉重感.[2]
阳光是人类生存和保障人体健康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居室内获得充足的日照是保证行动不便的老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规定老年人居住用房应布置在采光通风好的地段,应保证主要居室有良好的朝向,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宜小于2小时.[3]
首先,符合老年社区建筑规范与技术要求.按照《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要求,除了每套住宅本身设计要有相关的考虑外,社区内还应该配套老龄化设施以及相应的服务要求.在老年社区,老年人多有行动不便,所以在社区设计规划时首先应着重考虑到要弥补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机能,比如说社区内应采用人车分流的道路交通结构.另外为了保证老人的户外活动的需要,应该设计有足够面积的室外活动场所;还有就是为了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具有一定私密性、隐蔽性、安全性的用来休息、单独交谈的安静场所,在庭院或绿地的局部设立自然的屏障或用以遮挡视线的树木,再配以安全桌椅、灯具等.在具体设计中,还应考虑到室外环境,包括地面的开阔平坦,为残疾人的行进、散步、晨练提供安全保障.
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很匮乏,也有文化娱乐的需求,所以在进行设计设计时应有所考虑,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棋牌中心等,活动室里健身器材、娱乐棋牌、图书杂志一应俱全,在这里老年人可以认识新朋友,充实生活,消除孤独感;再者,就医也是老年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进行社区设计规划时要考虑设置医疗中心;另外,根据老年人居住实态调查,室外活动时担心找厕所难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在距活动场地半径100mm内设置公共厕所十分必要.
总之,对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必须在参照《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老年人的行动尺度、生活习惯、心理需要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做好人性化设计,同时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做好老年人住宅的外沿建设.
〔1〕刘达,贾云燕.论老年住宅建筑设计[J].陕西建筑,200(1).
〔2〕李鸿烈.老年居住环境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2.
〔3〕国家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GB/T 50340—2003).
TU984.18
A
1673-260X(2012)03-0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