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林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4650)
浅析建筑装饰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
王小林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4650)
针对装饰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结合我国加快“三农”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出装饰业服务河南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让有资质的装饰行业把目光放到农村,服务新农村建设;关注一些特色村的建设,特色村不仅因其地产、文化、地域有特色,经济发展较快,属地居民对生活品质也是精益求精,力求特色.
建筑装饰业;新农村;住宅
针对目前我国装饰业行业市场和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轨迹进行分析来看,家庭装饰的发展是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壮大并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入世以来装饰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使装饰行业近几年在大中城市及小城镇步入停滞或较慢的发展时期.
从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但同时农民也不仅仅局限于村容整洁、街道宽敞等,他们对家庭内部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共同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未来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重点将转向新农村的建设,以小城以的住宅及装饰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推动其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发展趋势将为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装饰业服务新农村建设将是装饰行业新的增长点.[1]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农村的住宅建设还处于无序阶段,尚未脱离一家一户各自建设的局面,土地资源的配置极不合理.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不能单纯由国家投资搞基础设施建设,而应以住宅规模建设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挖掘新农村自身的发展潜力.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作坊式工作室、非规范设计公司过多,导致建筑装饰设计市场缺乏有序性,具体表现为“二高二低”物质消耗高、能源消耗高,生产率低、科技进步对住宅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低.[2]结合当前河南省装饰行业服务新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和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目标,从三个角度分析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装饰行业体制的完善,许多“马路游击”装修队纷纷转到农村发展.没有资质的装修队只考虑经济效益,而农民更加注重农宅的美观性,但对农宅功能及能源利用效率考虑不多.同时村民单户独立式住宅比较多,住房面积偏大,不考虑自家人数,间数越来越多,房屋越高越好.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建起了三层楼房,农村人始终坚持的片面风水原则,认为自家西边邻居的房顶不能高过自己家的房顶,迫使有些会建造所谓的假三层,就是从外观上看是三层实际只有两层,诸如此类而产生的纠纷层出不穷,浪费的建材不胜枚举.房屋的层数、进深、朝向等均参差不齐.[4]
某地调查显示,农民新建住房虽然80%以上是楼房,但其中90%以上质量不高,同时大多数农民既没有装修经验,又缺乏对建筑装饰质量的鉴定经验,因此很难把握装修质量,而且农民请装修队施工,许多时候连具有法律效益的“装修协议”都不签订,使房子的质量安全达不到保证.
不少农民对环保装修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偏重使用价格便宜的材料.调查发现,这些廉价的装饰材料导致80%新装修的农民房出现程度不同的甲醛超标情况.
家庭装修行业的管理还属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一是管理力度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农村,没有有效地履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二是制度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跟不上市场管理的需要.家庭装修行业管理的特点是量大面广,直接面对百姓,由于人力、财力的限制,对大量违法装修住户的查处十分困难.三是家庭装饰队伍资质管理与住户装饰行为管理二者的关系尚未理顺,即家庭装饰资质管理是否纳入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范畴的问题.[3]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装饰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新农村住宅所处的环境一般都贴近自然并且都有不同特色的乡土文化,新农村住宅往往是居住生活、生产等功能都在一起,因此,新农村住宅建设不能等同于仅是居住生活功能的城市住宅.新农村住宅不是城市“洋房”,也不是郊外“别墅”,它是集居住生活和部分生产活动于一体,并能可持续发展的实用性住宅.正规装饰行业服务新农村建设可以根据新农村住宅使用的特点,把审美和实用的双重功效在设计中认真地体现出来.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社会.农村住宅作为农民居住生活的场所,一直备受关注,它不仅是农民生活必需的,而且还利用住宅进行部分的生产活动,以适应广大农民生存和发展的要求.[4]在新农村住宅的设计中,住宅的功能布局要分区合理明确,动静分开,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要过渡有序,确保农民生活和生产所需的仓储空间合理布置.如除了布置确保生活所需的功能空间外,同时合理利用楼梯下的空间,设置仓储空间.还要考虑到生产工具如农机具、农副产品的储存空间及室外活动空间等,确保新农村住宅生活和生产双重功能的需要.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交换空间》栏目举办的特别节目“点亮空间”,新农村建设住宅建筑示范点使得幸运农民王迪行一家将免费住进崭新的经济、环保、节能农房.设计师本着经济、节能、环保的宗旨,为该农房外建了沼气池,外面的绿化带全部都是就地取材,并没有挑选名贵苗木.同时,为了适应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一楼的地面全部铺上水泥,并没有选用瓷砖、地板之类的材料,使村民不用一进入客厅就换拖鞋.整个房子分上下两层,完全符合江西农房风格,探索农民审美情趣,以及节能、环保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也不断地发展变化,农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新农村住宅的设计在具有适用性的同时也要有可改性,既满足目前的需要,又要适应今后发展的要求.如设置兼有储存生产工具和农副产品功能的车库,室内功能空间的墙壁可不采用承重墙,以便适应以后功能空间的变化.庭院设计可满足居民休闲、晾晒等生活需要,在院落内设花架,种植爬藤植物遮蔽夏日阳光.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要尊重传统居住文化,合理组织院落空间;强调环境的整体和谐,增加绿化景观元素.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域都有着不同的民情风俗、不同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活习俗,这就显示出农村住宅服务对象的多变性.在新农村住宅的设计中,就必须设计出不同地区能够适应多种服务对象要求的组合方案.目前乡村旅游是农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项目之一,让农民除了旅游旺季靠天吃饭外,有更好的营生方式.以乡土观光、乡野休闲、乡俗体验、乡居度假为目的,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为基本载体的旅游活动在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以装饰业服务新农村住宅建设在设计中既可以满足农村住户生产生活需要,考虑到开展“乡村游”的需要,从物质空间和居住的经济性两个层次满足村民的需求.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将推动农村村容的改变,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
村落的形态、建筑形式都有其自然、经济、历史等渊源,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民俗等人文信息,是一笔宝贵遗产,是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农村可以根据本身特点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文化,或根据乡村建筑风格塑造自己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新农村建设的中,如果忽视了对风格特点的研究,仅仅是按照城镇建设的一套发展农村,对村落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方面不加考虑,最终将形成新农村“千村一面”将毫无特色而言.装饰业服务新农村建设可以使在不破坏农村的这些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的前提下,设计师考虑农村不同的民俗风貌从而避免“高楼林立”和“千村一面”.在央视举行的“农村住宅建筑设计”大赛中设计师根据村落小山环抱、房屋成线排列风景优美的特点,运用碾糟、石磨、等现有农具结合当地农房建筑风格设计出农味十足的新农村建筑,使该村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成为新农村建设住宅建筑示范点.
通过装饰业服务新农村,设计师可以对建筑装饰节能做全面的考虑:一方面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卧室和客厅都布置在朝南方向,加大住宅南面的窗户缩小北面的窗户,以充分享受太阳的光和热.舒适度要求低的房间如储藏间、楼梯间等布置在不利的气候朝向,将朝阳窗设计为双层,夏季可用百叶窗遮阳.第二方面是建筑形式要简洁朴素,避免过度的装饰给农民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支出.三是合理的平面规划,平面规划包括房屋结构设计和庭院规划.房屋分区要合理明确,动静分开.一层设计为主人居住空间,二层供接待使用.满足居住者不同层面的需要.新型的住宅结构均以起居、活动方便,兼顾节能为原则.四是合理采用供暖设备和供暖方式可以使冷空气对流减弱,增加舒服感,将地板、墙壁、屋顶作隔热处理,室外山墙可以种植常青藤保证夏季阳光暴晒提高室内空气温度的均匀度.住宅节能要建立在居住舒适的基础之上.不能片面追求节能抛开舒适度就违背了民居为人所用的原则.
新农村装饰要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适宜农村居住环境和农民生活的实际需要.装饰不仅要体现节约、节能、环保的原则,做到简洁、自然、朴实,同时要有时代感,展现现代农民物质与精神生活新风貌,要结合各地地方文化与民俗,具有地方特色,装饰业服务新农村建设会使居住环境给人一种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如果正规装饰行业能走向新农村住宅产业化,建筑装饰行业也将会拥有更大更健康的发展空间,新农村建设才会由内而外真正落到实处.
〔1〕入世给装饰业带来什么[N].陕西日报,2001-11(006版政治新闻)
〔2〕小城镇建设装饰业发展大空间[N].中华建筑报,2003-02(003).
〔3〕河南新农村住宅建设现状分析[J].江苏建材,2010(3).
〔4〕河南省农村住宅节能现状及对策研究[J].节能技术,2010(3).
TU982.29
A
1673-260X(2012)03-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