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鸿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委婉语中转喻的作用分析
胡 鸿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语言交际中有效的润滑剂。在英汉语的日常用语中,大量委婉语是由转喻构成的。本文通过分析两种转喻关系在委婉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委婉语构成的认知机制,以期对委婉语的学习、委婉语的翻译和跨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委婉语;转喻;语言交际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随着认知语言学科的发展,从转喻的角度来剖析委婉语的构成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Lakoff&Johnson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对概念隐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1],为委婉语构成的探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试图运用转喻理论来分析它在委婉语构建中的作用,期望对委婉语的学习和运用有一定的启示。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最早由George Blunt在16世纪80年代提出。在希腊语中,委婉语原是指“好兆头”或者“吉祥的话”等。直到现在,对委婉语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一般而言,委婉语通常被定义为“用一个无意冒犯的、令人愉悦的表达来代替另外一个直接的、使人不快的表达,也就是,用善意的谎言来掩盖事实的真相”[2]。为了顺利地达到交际目的和效果,人们往往尽量避免提及一些粗鲁无礼的或人们避讳的词语,取而代之的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因此,委婉语是言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正式场合中,委婉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为委婉语的普遍性、重要性和它自身的特殊性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委婉语的分类、自身特点、使用动机和语用效果等方面。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内,转喻和隐喻都不再只是语言上的修辞手段,而是人们理解世界、形成概念的基本认知方式,根植于人们的基本经验之中,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概念性、自发、无意识的认知过程,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3]。转喻是人类思维和行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它使我们能够通过相关联的某一事物对另一事物进行概念化。转喻和隐喻一样,都是以我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不仅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而且建构了我们的思想、态度和行为[1]。
转喻与隐喻的不同之处在于:隐喻涉及两个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映射,是基于两个不同认知域中的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转喻是基于邻近性(contiguity)的一种认知方式,在相邻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突显的事物替代另一事物,如部分与整体、容器与其功能或内容之间的替代关系[3]。转喻的邻近性最早是由Lakoff和Johnson提出来的,他们认为,转喻概念的基础涉及物理的或因果的联系[1]。Taylor在其著作《语言范畴:语言理论中的原型》中从范畴延伸的角度来论述转喻的作用,而且,他认为转喻比隐喻更重要[4]。除此之外,国内外一些认知语言学家越来越多地关注转喻在语言体系中的重要性。但是,对转喻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它的分类或与隐喻的对比。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在同一认知域中,委婉语的生成有两种方式:一是整体与部分的转喻关系;二是部分与部分的转喻关系。另外,凭借词汇、语用和语法手段都可以生成委婉语结构。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转喻和隐喻一样,本质上也是概念性的。我们可以通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间的关系来理解该事物本身。转喻也被认为是在同一领域内不同范畴之间的投射。转喻都是以相似性和邻近性为基础的,使不同的概念发生联系或创造出新的概念[5]。
整体与部分的转喻关系适用于若干相关联的事物。这样的转喻关系可以是整体代部分,也可以是部分代整体。
关于整体代替部分,人们通常使用这样的转喻来避免尴尬,同时成功地达到交际的目的。当谈及身体部位时,人们倾向于扩大局部器官概念的范围。例如,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用“back parts”、“behind”和“posterior”来替代“buttocks”(臀部)。在日常交流中,交际双方间接地用相对整体的身体部位概念来替代具体的身体器官概念,激发听者根据自身的感知体验来建立“back parts”、“behind”、“posterior”等概念和“buttocks”之间的邻近关系,从而分散听者的注意力重点,避免引起双方的尴尬。
关于部分代替整体,Lakoff在论述转喻的特征时有这样的阐述:在概念结构中,B是A的部分或与A紧密相关,B代替A并且决定A[1]。例如,人们通常会说“he is lazybones”来指“he is a lazyperson”;又如,“we don’t need any green hand”中的“green hand”指某人缺乏经验。同样,“we need some good heads”中的“good heads”指的是人才或有才能的人。这些委婉语都是用该事物显著的特点或属性来指代该事物本身,起到了委婉的作用。
转喻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它是连接两个事物的桥梁。转喻概念是自成体系的,可以用地点来代替事件,构成事物的材料代替该事物,制造者代替产品,物体代替使用者,机构代替负责人,地点代替机构等。
关于死亡的委婉语,中英文中的例子比比皆是。西方文化通常用“the place ofGod”、“heaven”等来婉指死亡;而中国文化因为深受佛教的影响,死亡常常与“西方极乐世界”等相关联。日常生活中,用构成物体的材料来代替该事物的委婉语也很常见。例如,英语中“opium”(鸦片)常用“poppy”(罂粟)来代替;汉语中的“一掊土”可婉指“坟墓”,“寿木”可指“棺材”等等。另外,地点代机构的委婉语中地点和机构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但两者功能相似,因此言语接受者可以在自身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并理解委婉语的真实含义,例如,英语中常用“sanatorium”(疗养院)和“rehabilitation center”(康复中心)代替疯人院,用“adult entertainment zone”(成人娱乐区) 和“a leisure spa”(休闲游览胜地)代替妓院。除上述几种部分代替部分的转喻关系外,对事物本身特点的描述也会用到委婉语。例如,英语中,“the disabled”、“the handicapped”、“the inconvenient”、“the invalid”等常用来描述身体有残缺的群体;同样,汉语中人们用“生理有缺陷”代指“残废”,“智障儿童”代指“弱智儿童”等,这些也是用该事物显著的特点转喻该事物。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而转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认知方式,在委婉语的构建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认知角度来分析委婉语,可以给人们一个新的视角和不同的认识。使用转喻可以使委婉语气更恰当、更合理,从而更有利于语言交际过程的顺利进行。
[1]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1-37.
[2]Neaman,J.S.&Silver,C.G.Kind Words—ATreasure ofEuphemism[M].NewYork:Facts on File.World PublishingCorp,1983.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Taylor,JohnR.LinguisticCategorization:PrototypesinLinguisticTheory[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11.
[5]周福娟,汤定军.英语委婉语概念的转喻认知理据[J].外语学刊,2008(5):34-36.
H030
A
1008-178X(2012) 05-0050-02
2012-02-23
胡 鸿(1980-),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讲师,硕士,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