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伟,余晓宏
(1.安徽工程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宿州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从职业生涯管理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系统的构建
刘 伟1,余晓宏2
(1.安徽工程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宿州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由于课程开设功利性、投机性和边缘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实效性.将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注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构建中去,为就业指导课的构建带来了新的模式.本文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职业生涯管理角度提出新的可行建议,并为就业指导课的构建提出新型模块提供参考.
职业生涯管理;就业指导课;课程构建;新型模块
当今大学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定位特别是学校的专业脱离市场以及学生择业期望值偏高等有一定的关系.一些高校缺乏专业化、专家化、科学系统的全程职业指导和求职技能培训,影响了大学生上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如果从职业生涯管理的角度,通过职业生涯管理来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构建,坚持课程的针对性、基础性、动态性、实践性,推出职业规划平台课模块、创业实训模块、软实力模块等几个模块化教学,对于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系统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就业指导不仅关系着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而且关系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高校通过注重学生人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规划,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职业知识、择业技巧方面的培训,不断增强学生自我竞争的综合能力,才能让大学生在毕业面对错综复杂的就业社会时,能够游刃有余的完成职业的初次选择,同时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作为高校通识教育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高等学校就业教学工作活动中的一个关键部分,通过教学让大学生了解国家最新的就业动态,有效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念,掌握好求职与面试中的技巧,顺利取得就业岗位的最终目标.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意义重大,然而,就业指导课的开设过程中的功利性、投机性、边缘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就业指导课的效果.不仅没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观,也没有让大学生们了解自己的职业需求,掌握基本的求职技能,使大学生在毕业求职的道路上四处碰壁.
很多高校都把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放在毕业班,想着通过临时抱佛脚的形式,让学生们迅速了解自己的职业需求,掌握求职技能与面试技巧.殊不知,面对快餐式的教学,学生们的却很难端正自己的态度,大多也只能是快餐式的接受,很多学生在上完就业指导课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依然不知所措,进入社会之后往往无所适从,草率就业甚至失业.这种快餐式的教学安排明显无视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通过一步一点的积累起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毕业前夕才开始指导,未免有点为时已晚,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白费力气却得不到任何成效.
就业指导课不仅要进行大学生择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自己对于职业的选择和判断能力以及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一次就业并不代表着终身就业.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大学就业指导课应该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大学就业指导课上所传授的职业知识应当伴随着学生一生,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设计偏向取巧性的指导,他们在意的是如何让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后立刻找到一份工作,却没有为学生将来的发展考虑,无论工作的好坏,也无论工作是否能持久,更不管将来再次面临的职业选择,这些都应当是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应该考虑的.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不仅仅在开设的时间选择上随意性大,在教材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已经就业指导师的选择上都有很大的随意性.班主任或辅导员往往充当着就业指导师的角色,而他们往往并不具备丰富的就业指导知识,也没有职业相关技巧,他们只是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并没有任何效果.大学生就业指导有效开展需要高学历、高素质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师资队伍做保障,更需要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设计,这种随意式的教学得不到应有的效果,低质量的教学和低就业率也只能是它的结果.
当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都偏向与一些纯理论的东西,关于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介绍却少之又少.也许通过老师的悉心教学,学生可以掌握这些理论知识,但当他们面临毕业,走向社会时,却发现他们所学的内容都是纸上谈兵,无用武之地.甚至连如何制作一份令人满意的简历、如何在面试中介绍自己这种基本的职业技巧对于他们来说都十分困难,更别说如何去制定和规划自己的生涯,如何利用自己的职业锚来指导自己的职业生涯.理论固然重要,但理论最终必须得应用于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是个循序渐进、逐渐积累的过程,它的基础性要求我们在进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课程内容设计的时候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相关课程理论基础知识之上,要明确就业指导课程的系统性、理论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从让大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开始,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分析环境对于自己的影响,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制定计划.然后再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在职业生涯管理和择业就业方面的技能和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以及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牵涉的范围从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始一直到职业生涯的结束,所以,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重中之重.在这个模块中,学生不仅仅要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还要从实践出发,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自己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自己树立起对自己职业生涯管理的意识,同时运用所学的知识将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不仅可以更好的安排好校园生活,学习自己所需知识,提高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为将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拥有一个完美的职业生涯而努力.
社会是个复杂的大集合,它不像学校一样单纯,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人它自己的要求.要想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坦然面对现实冲击,不被社会淘汰,职业技能培训就显得更加重要.无论是求职面试的技巧培训、简历的制作与求职信的撰写,还是职业礼仪、职位妆容、职业潜规则的学习,甚至是基本的日常办公软件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言语口才能力和写作能力等,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无论是一般公文、工作计划、备忘录的写作还是演讲、提案中,都能够胜人一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为人处世方面更加顺手,待人诚恳,与人为善,这不仅是学生个人素质的体现,更是学校素质的体现.
心理健康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了,衡量一个人健康的标准也不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大学生在将来走上岗位会遇到很多的心理问题,刚入社会的现实冲击,工作一段时间后的职业倦怠,以及与同事相处之中问题就会困扰大学生将来的发展.所以,高校在开设就业指导课时,要将提升学生人格、心理、社会交际能力等考虑在内,通过心理学、心理咨询和企业文化等课程的设立,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同时提高学生与陌生人交流和交往的技巧,面对不同的人都能够坦然处理.健康的心理将更好的服务于工作当中,让大学生将来在职场能够更加出众,更加游刃有余.
今年来,国家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了许多的新政策,这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支援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以及鼓励大学生下到基层去,从基层干起.这些都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几项有利措施,但对于这些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很多都是80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让他们去西部,去农村,去基层,他们是打心底的不会愿意.学校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设计时,应该将这部分加入进去,通过成功的实例去打动他们,去转变他们的观念,发挥出中国吃苦耐劳、敢于奉献的优良传统,让他们为自己的将来多一条选择道路的同时,满足国家发展的社会需求,将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社会需要有利的结合,更好的为祖国服务,更好的为祖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近几年,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暑期“三下乡”、农村支教的活动都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学校也鼓励学生寻找兼职,不仅能够勤工俭学,而且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而且,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业能力,一些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的建立就是一个很好实例.创业园的建立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校内的创业训练,让学生在一个相对风险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创业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为学生将来毕业择业选择开辟了新的道路.这也与我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精神相契合,促进大学毕业生更好的发展.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是近些年来从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备受人们关注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尤为突出,利用这些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目标、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等方面的指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西方国家的成功案例必然给中国当打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系统构建的过程中,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在其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地位.将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关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构建中去,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发展的必然要求,我相信,经过专家学者的不断探索和大胆创新,一定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也只有更加灵活更加多样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才能够尽快弥补上中国大学教育就业指导方面的缺失,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当代大学生努力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系统的就业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拥有一个更好的职业未来.
〔1〕吕卫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前沿,2007(02).
〔2〕孙秀华.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和实践模式之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
〔3〕曹蓉玫.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05(3).
〔4〕李迎春.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8(10).
〔5〕曹书乐,肖奔放.找到适合你的职业[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G642
A
1673-260X(2012)04-0240-03
宿州学院精品课程(szxyjpkc201102)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