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珂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由算命现象谈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李 珂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大学生算命主要是因为缺乏信念支持以及认同感,心理素质低下.学校需要在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算命现象
前不久听闻某个即将毕业的学生突然将自己的名字改了,一时间感到十分纳闷,毕业期间各种手续繁杂,突然更名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后来听说,这个学生竟然是听信算命先生的话,为了更好地找到工作,从而突然更改了名字.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拿出了几百甚至上千的钱财为自己算了命.
现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算命的现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普遍.算命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公开化,起名馆、测字馆、堪舆馆等都是公开营业,生意火爆,网络算命也非常受欢迎.接受算命人群的受教育程度也在提高,学生、教师、公务员的比例飞速增加.大学生接受算命的现象也不仅仅是存在于一、二所学校之中.一种现象能够长期存在,必然有其滋生的土壤,生存的空间.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时,明确地被灌输了“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不会不明白算命是封建迷信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现象.可为什么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会对这些老辈的玩意这样地感兴趣呢?
究其原因,从好的方面说无非是希望去除彷徨和犹疑,更轻松地去面对学习生活,不为拣倒元宝只为找到一丝希望,让自己更理性平静看待生活中的起起落落;从另一个方面却反映出部分大学生缺乏信念支持以及认同感缺失.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无数美好的愿望,于公希望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于私希望自己一生能够平安如意.一些人怀揣着许多美好的愿望,却缺乏去实现的勇气,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更多的是相信自己对未来的不可知与不可把握.这实际上是心理空虚,没有信念和精神支撑的表现.于是他们更加渴求肯定与支持,但是连面对挫折的勇气都缺乏的人又如何能够取得他人的认同.因此,他们便会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缺乏信念支持以及认同感缺失使得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低下,甚至会产生心理疾病.
大学生进入象牙塔之后所接受的教育可分为两类,一类且称之为硬教育,即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育,这是将来步入社会能否找到饭碗的基本条件;另一类对应地称之为软教育,即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教育,这是将来饭碗能否捧得长久、捧得牢的保障.经过中学时代的教育,大学生已在自己的心中树立了模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入大学后,就需要将其明确化、坚定化.而这一点又不能在思想政治课有限的学时中就得以实现,因此需要在大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从生理健康来说,大学生被认为是最健康的群体,但是从心理方面来说,大学生正处在从不成熟向成熟快速过度的发展阶段,并且或多或少的出现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种种心理矛盾和不了情绪的产生.同时,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激烈的竞争、就业压力等也增加了他们的压力,加剧了他们的心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心理素质教育能使大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接受其他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同时,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也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得以整合与实现的基础与桥梁,只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了完整的高校德育内容,才能进一步实现高校德育效果的有效性.
在进入大学前,大部分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已经树立了模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大学生活中的压力、矛盾使学生的心理产生激烈的变化,模糊的认知是否能够顺利的转变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人也许可以给与一定的指导,但决定性的因素主要还是自己,而心理素质教育可以为之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帮助.另一方面,大学生尤其是新生的心理不够成熟,情绪变化剧烈,不容易控制自我,高兴欢愉的时候固然能够为学习生活增加活力,但更多的是因为苦恼、愤怒、厌倦等情绪而产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兴趣不浓、做事易出错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而帮助大学生们尽快成熟、学会自我调控,也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就是帮助大学生顺利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逐步走向成熟与独立.
利用广播、报刊、条幅、网站等媒体加强日常的宣传力度,使学生们经常能够接受到各种心理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同时,通过大量的宣传,使大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以唤起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觉要求,引导其主动开展自主性的心理素质教育.
在各学科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心理素质教育蕴涵丰富,授课者只要有心,都是可以索寻到相关的教育材料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的,尤其是思政课、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等,专业课中也可以渗透职业心理教育.要注意防止空洞说教,脱离实际;渗透只有做到水乳交融,恰到好处,才能收到实效.
高校教师要发扬对学生全面成长高度负责的精神,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如何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广泛深入的开展谈心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在学校和院系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培养和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课堂是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优化知识的窗口、培养能力的平台和塑造灵魂的基地.心理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体育锻炼和趣味体育活动.健康的体魄是心理健康的前提,而趣味体育活动对团队协作、释放情绪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使心理素质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社团活动.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扩大社交范围,提高交际能力;专题讲座.组织各种专题讲座,可以在扩展学生知识和视野的同时,培养其科学的人文观;心理健康活动节.这类活动形式多样,演讲、朗诵、绘画等,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也丰富了校园文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高校理所应当地要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任,切实有效地普及和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需要社会的普遍关注及学生家庭的支持与配合.
迷信之所以被称为迷信,是因其缺乏科学的理念与依据.因此,需要帮助学生为其模糊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找到科学的依据.这依据并无现成条文可循,故而这种帮助主要是指介绍一些成功案例并鼓励学生多阅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图书,沿着前人的足迹找寻自己的宝石,从而达到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不是靠开设一门课两门课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长时间的共同努力,需要老师的赞扬、肯定与支持,更需要学生的自我肯定与清晰的头脑.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刚步入校门时,帮助他们为自己的未来规划一张蓝图,并在大学期间逐渐地将这张蓝图细化.当蓝图越来越细致时,大学生人生的目标也就越来越明确,为实现这目标该做的准备也将越来越充分.
〔1〕郝德荣.重视素质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德州学院学报,2011(S1).
〔2〕王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1(4).
〔3〕王磊,黄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研究.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05).
〔4〕张建.有人为什么爱去算命.成功,2007(02).
G645
A
1673-260X(2012)10-0163-02
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11JSJG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