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倩
(天津外国语大学 亚非语学院,天津 300204)
伦理学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失范
周 倩
(天津外国语大学 亚非语学院,天津 30020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从伦理学的视域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失范进行了分析,主要从言语失范和非言语失范两方面来进行,具体分为言语失范、仪表失范、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失范、课堂管理中的失范.
伦理学视域;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失范
2007年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称中央7号文件,要求必须进一步重视并加强体育教学工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关键,正如皮亚杰所说“假若没有质量合格而又数量足够的教师,最好的改革方案也只能在实践中夭折.从任何一个角度上看,师资问题都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决定着至今所关注的所有其他问题”.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学行为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学生学习的困难、师生心理疲劳以及学生的厌学情绪,妨碍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很有必要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失范问题进行研究,以下文中高校体育教师简称体育教师.
“失范”原本被看作“规范”的否定,根据我国社会学界对失范的各种解释,认为失范是对社会规范的违背或偏离,将“行为失范”视为是一种异常行为,一种人们需要努力避免的行为.在教育领域中,主要侧重于教师个体行为失范的研究.
本研究是根据教育界唐松林等人对教学行为的概念的界定,教学行为指体育教师围绕体育课这个特定场所,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影响学生学习,与体育教学活动直接相关的一切外显活动或表现.
根据以上的解释,可以认为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失范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所做出的某些违反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规范,且与体育教学活动直接相关的一切外显活动或表现.根据对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失范的解释,结合教学活动的特点,本文对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失范的分析主要从言语失范和非言语失范两个主要方面来进行.
言语是人们交流过程中最直接,也是最直白的方式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言语失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时时会发生一些由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异常的情况,教师可能会说出一些谩骂、恐吓、讽刺挖苦、甚至是侮辱学生的恶言;二是在做某些有难度的动作时,教师可能会讥笑某些学生.
2.2.1 仪表失范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仪表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上没有穿运动服、运动鞋,衣着未做到干净、整洁、大方;男教师不经常刮胡子、理发,女教师发型不便于运动,饰品未摘下.体格不健壮优美,未做到朝气蓬勃、精神饱满;做示范动作时动作不美观、姿态不优美;上课时未做到举止大方、谈吐文雅,没有意识到身教重于言教.
2.2.2 教学实施中的教学行为失范
本研究中对教学实施中的教学行为失范主要从教学内容、方法、评价这三个方面展开.
在授课内容与方法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按照课程改革以前的方式来,照本宣科;仅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上课时没有指出重点与难点;宣布的教学目标和实际的教学内容不一致等.
教学方法单调、陈旧、缺乏教学艺术;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对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应用;在讲课过程中不按照正确的掌握运动技术的规律和要求授课;没有照顾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提出的练习的要求过高或者过低等.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激励、发展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评价的内容不全面,未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主体的教师的单一性,未做到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等.
2.2.3 体育教师课堂管理中的失范行为
在体育课堂管理中,教师的行为失范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的指挥不当,造成教学混乱;没有对场地器材按照教学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没有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造成学生违纪较多;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不当,处理没有效果或者对违纪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言语失范违反了尊重、平等、无伤、礼貌、得体这五种原则.尊重原则表现在说话的口气不要高高在上,在批评学生时要懂得爱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原则是在教学中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权利,不能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无伤原则主要是在批评学生时采用对事不对人的批评原则,批评时态度诚恳,语气温和,语调得体,用词委婉.礼貌原则是在与学生交谈时不仅谈话的内容要体现礼貌,说话的态度、语气语调等也要体现礼貌.得体原则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人,性格不同,所以在教学中有时也要注意谈话的对象,以免语言失体.
3.2.1 体育教学中教师仪表失范的伦理学分析
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在教学中仪表失范行为不仅是对自己形象的轻视,同时也是不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不仅没有给学生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且还对自己的形象、学生的思想意识等许多方面形成负面影响.对体育教师来说,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端庄的仪表更重要,体育教师更要表现出必须有的“精、气、神”,这样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需要,保证应有的教学效果.
3.2.2 教学实施中的教学行为失范的伦理学分析
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上的教学行为失范,是违反了民主的原则,甚至在一定程度具有非人性化和非人道化.违反了民主的原则是因为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只顾及到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非人性化是因为只重视到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没有意识到学生德性、美、善、正义的全面发展.非人道性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过多地考虑教师自身的因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就是师生交流的失衡,学生发表意见的权利没有得到体现.
教学评价的行为失范,违反了公正、善、和谐、幸福、等伦理价值追求.公正是指相同表现应获得相同评价,不应当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要重视学生品德、心理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善是对肯定性的道德价值的概括,要求做到符合客观事实,合目的性.和谐是对于学生评价中师生关系境界的追求,体现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和睦相处,友好合作.幸福是指师生在评价中享受尊重、进步、成就、满足所带来的幸福,在教学评价中,应当追求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以及智慧和人格同步成长的幸福.
3.2.3 课堂教学管理行为失范的伦理学分析
课堂教学管理行为失范,按照伦理学的分析,主要违反了善、尊重、仁爱、公正、民主.善主要指“人性本善”,在教学中对那些违纪的学生更多的是希望,是期待,而不仅仅是通过训斥和惩罚已达到控制或者警示的目的.尊重是指在批评学生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而不是惩戒和教训.仁爱的具体表现就是热爱学生,对学生要有从善如流的情感,是高尚的道德感的体现.公正在教学管理中的体现就是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要存在偏见.民主则是指学生对教学管理有发言的权利,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为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而共同努力.
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失范的各个方面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体育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就使教师的教学行为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意义,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促使更多的体育教师对教学行为失范的问题引起重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1〕宋祖成.改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践研究[J].教师之友,2005(5):73-75.
〔2〕刁维国.试论教师仪表风度的审美特征[J].教育探索,2007(3):81-82.
〔3〕陈霞.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4〕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金正昆.教师礼仪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蒋瑕萍.礼仪的伦理学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8〕陈旭光.教育伦理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1990.
G807
A
1673-260X(2012)04-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