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处谈数字化环境下对应用写作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2012-08-15 00:45谢复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

谢复玉

从《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处谈数字化环境下对应用写作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谢复玉

摘 要:应用文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工具课和能力课,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借鉴浙江卫视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处,从清晰的定位、模式的创新、全方位的推送等方面对应用写作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

谢复玉/长春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吉林长春130051)。

2012年夏天,《中国好声音》无疑是中国电视荧屏最大的赢家,创造了近两年来娱乐节目的最高收视纪录。微博平台上“中国好声音”的讨论量达到了上千万条,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好声音”舆论热潮。

高收视、高话题度,《中国好声音》在中国的首季亮相给观众带来了惊喜,但节目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中国好声音》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模式更新甚至流行乐坛的触底反弹,都有着启示录般的意义。对于其他领域,比如教学模式的探究,同样有着很好的启发意义。这里以《应用写作》为例,借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处,谈一谈对该门课程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一、应用文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及成人高校自身定位的需要,技能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往往受到学生和应聘单位的青睐,应用文写作就属于这一类的课程。各高等院校以及社会各行业对应用文写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对这一课程反应平平,认为它枯燥、难学又不容易掌握。《应用写作》教学之所以举步维艰,核心症结在以下几点。

(一)“三不”障碍

目前,对《应用写作》课程的学习,多数学生普遍存在“不认识、不了解、不重视”的“三不”障碍。

《应用写作》是目前成人高等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应用性和技能性的公共基础课。但很多人认为,只有文秘专业的学生才有必要学习这门课程,因此,从一开始就对应用文写作课产生轻视,甚至抵触的情绪。然而,实际生活中应用文的利用率非常之高,小到通知、请假条、年终总结,大到入党申请书、学术论文都属于应用文的范畴。这样一来,实际需要和情感接受之间就产生了严重的矛盾。

(二)高分低能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应用写作》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状况,考试容易过关,考完之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并没有多大的提高。一学期的应用文写作学习下来,让学生自己写一篇质量较高的应用文还是很困难。原因在哪呢?笔者发现,学生们不能写作,往往不是他们对应用文格式掌握得不好,而是自身的写作水平极其有限。由于成人高校的实际需要,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普遍较少,学生们掌握了格式但仍写不出一篇令人满意的文章。因此,不能忽视对学生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单纯地强调应用文的写作格式。

(三)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许多学校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仍是传统的单一型教学模式,即教学思路局限于大纲,教学材料局限于课本,教学阵地局限于课堂,教学方法局限于讲授。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讲写作格式和注意事项,给学生归纳几个条条框框,然后提供几篇范文,让学生生搬硬套。而学生认为应用文的文学性不强、枯燥乏味,觉得有些内容与己无关,学无所用,因此学得没劲儿,练习写作时也就是强迫自己依照范文依葫芦画瓢,应付了事。

如何走出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误区,突出应用文写作实用性的特点,突破陈旧的教学定势,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效果,是当前成人高校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中国好声音》带来的课程教学实践的启示

(一)清晰的定位

寻找好声音,回归“纯音乐”,而非以往选秀节目依靠“炒作、毒舌、绯闻”为卖点,这是《中国好声音》节目组一开始就明确的栏目定位。为了体现节目的专业性和音乐的纯粹性,节目采用“盲听盲选”的模式选择“好声音”,并邀请国内顶尖音乐人士做评委,从而保证了选秀的公平、公正,避免了诸多非议。

启示:给学生的定位——提高写作能力,主张自主学习。

不少学生认为,学习应用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没有意识到,当下社会对人才有了多元化的要求,不仅要求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文字撰写能力也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

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在面授课的第一堂课,就应该开宗明义地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定位:学习应用文,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更要学以致用,提高实际能力和写作水平。口头上强调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或学习它的意义是不够的,必须回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们自己寻找身边存在的应用文,让他们自己认识到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几乎所有方面都缺少不了,它就是应用文。这会使他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原来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应用文的范围之中,应用文和我们是这样的亲密与熟悉。使应用文由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掌握,再到实际应用。

(二)模式的创新

《中国好声音》模式的创新一直为业界津津乐道。“盲听盲选好声音”,极大地引起了观众内心的共鸣及感情的共振。中国好声音还堪称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商业模式和分配方式能够让节目制作方和节目播出方都尽一切可能达到观众的满意。《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不仅是节目内容的成功,更是节目背后一个“全产业链受益”的运作机制的成功。

启示:给教师的定位——创新教学模式。

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教学同样如此。过去陈旧的教学方式已经令学生们感到了厌倦,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创新教学模式入手。

(一)比较式教学,引入竞争机制

《应用写作》的教学中,笔者尝试着引入《中国好声音》里无处不在的竞争机制,进行比较式教学。笔者把相似、相近的文种例文挑出来,让两名同学分析鉴别。例如,通知与通报、报告与请示、讲话稿与演说词、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总结与典型经验材料等进行分析对比,学生们参与的劲头高涨,知识点也掌握得更为牢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各文种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应用写作选择正确的文种,写出规范标准的应用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式教学,将学生“引上路”

笔者在教学中,多次尝试引导式教学,就《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重点部分的实践写作,先举出“反”面的例文,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点评,再举出“正”面的例文,与大家分享写作心经,让学生明白“应当怎么写”和“不应当怎么写”,使学生在练习作文的过程中始终沿着正确的写作思路进行,避免走弯路。

(三)预约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学中,曾多次与学生“预约”,征求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最想学习、最难理解的都是哪部分内容。在不破坏教学计划及重、难点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多讲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针对疑难点,多让学生参与互动,适时点拨,化难为易,直至完全掌握。

(三)全方位的推送

从节目开播前到录制中和播出后,《中国好声音》设计了周密的营销传播计划,广泛利用户外媒体、平面媒体和各大网络媒体在网络门户、微博上及时进行预告或播报。好声音,好营销,网络传播与平面传播并重,《中国好声音》才得以响遍中国大地。

启示:给教学双方的定位——线上线下并举。

目前,现代远程教育理论要求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程辅导为辅的教学新模式。而不容忽视的是,《应用写作》教学平台的资源较少,例文中有些已经缺乏时代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数字化环境下,我们不妨线上线下学习并举。互联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弥补了电大在线平台资源的不足,学生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线上自学;教师及时利用互联网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线下面授时,把最精彩的内容与学生分享。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数字化环境下学习,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以上对《应用写作》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是笔者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以给同行进行类似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在当前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马正平.高等写作学教程系列[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003

[2]金常德.应用文写作(高职高专规划)[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任鹰.实用文体写作教程[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G642

B

1671-6531(2012)12-0128-02

:何 岩

猜你喜欢
中国好声音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内外兼修”模式下高职应用文写作第二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