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婷婷
(兰州工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龚婷婷
(兰州工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始引入社会工作视野的相关知识,以此来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从当前社会形势出发,对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具体的运用措施展开研究.
社会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建设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就业方式等出现了许多新的变革和调整,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在社会变迁、社会意识重建中受到冲击,越来越呈现出多变性、差异性、独立性等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社会工作相关知识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针性地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大学生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进而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
社会工作作为专业性的社会实务,是一门致力于解决个人、群体和社区问题,促进个人、群体和社区发展的艺术、科学和专业.首先,作为一门艺术,社会工作要求从业者必须掌握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技巧和方法,并能够熟练地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完善.其次,作为一门科学,社会工作要求从业者坚持相关的原则和理念;作为一个专业,社会工作要求从业者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和学习.总之,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社会工作已经取得了国际上的公认.
在我国,社会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作为我国社会工作的权威机构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的社会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并且,该协会在吸收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社会工作进行了如下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该定义概括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实际情况,使我国的社会工作带有非常明显的行政化和非专业化特点.
“助人自助”既是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也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助人活动的本质特征.同时,“助人自助”还体现了社会工作的“助人”目的和“自助”方法.
第一,社会工作者坚信案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解决了个人问题,还能发展自己的能力,进而促进社会功能的增强.
第二,社会工作者发挥的是“催化剂”作用.也即社会工作者只是起到了推泼助澜的促进作用,使案主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各种资源独立地做出决定.
第三,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动过程,既能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发展能力,又能促进社会工作者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积累和形成了大量的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既有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如个案工作模式、小组工作模式和社区工作模式等;又有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如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咨询、社会工作研究等.其中,前者常被运用于直接面对案主的实务工作中,后者则更多地被运用于对案主的影响中.
2.1.1 服务客体具有契合性
除了大学生所生活的学校外,高校社会工作的运用环境也会接触到大学生的家庭、学校所在的社区、学校所属的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因此,高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客体,包含了有各种困难的大学生、大学生的家庭成员、高校教师与管理者、大学生生活的社区以及其他与高校教育相关的人员等.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则包含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课教师、高校的政工管理干部以及后勤职工.由此可见,社会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对象具有很高的契合性.而社会工作的介入,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很大的理论和实证支撑.
2.1.2 追求目标具有相似性
尽管社会工作既有民间组织的,也有政府所推动,但是它们也都在追求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从个体目标出发,其主要是帮助有困难的客体寻找各种资源,使他们摆脱困境,克服困难,实现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从社会目标出发,其主要是帮助解决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原因带来的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平等、公正、和谐发展.
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标就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肩负着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在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合理构建.由此可见,追求和谐发展,是社会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的目标所在.而将社会工作介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人才的目的.
2.1.3 工作方法具有交叉性
从社会工作的定义可以看出,社会工作是专门的助人活动,而“自助”是其最核心的方法.此外,社会工作方法中的个案工作模式、小组工作模式和社区工作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最大.其中,个案工作模式,就是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初步评估,进而制定相应计划实施指导,这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手段和技术支持;小组工作模式,则是对具有相似问题或困难的学生,运用小组方法达到提前预防和治疗的效果,这可以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引导教育客体积极、健康向上发展的目的;社区工作模式,可以采取参观、研讨会、演讲等多种形式,其对象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家长和教师等,这可以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各方关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增加自身的魅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2.2.1 社会工作理念的介入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化趋势
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借助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以学校自身为主导,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过程.社会化程度的高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社会合力大小的标志.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而社会工作理念的介入,不仅能够更好地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的宗旨,还能实现高校与家庭、社区的协调配合,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人格建立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社会化这一大趋势.
2.2.2 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拓展
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对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具有很大的启示.例如:一是将个案工作模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借鉴哲学、心理学等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清晰的问题解决路径和程序;二是将小组工作模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之充分利用小组成员互动过程中的共享、分担、支持等,引领小组成员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三是将社区工作模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社区服务、社区沟通等,可以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挖掘生动、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进程.总之,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摆脱传统工作模式和落后的工作途径.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方法等与当前的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特征.因此,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高校大学生就业中,对于指导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大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点出发,结合职业倾向的测定结果,形成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进行行之有效的安排.具体途径主要包括:一是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调查研究方式,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择业倾向;二是可以运用个案和小组工作模式,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三是可以运用社区工作模式,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目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化,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引发因素越来越多,而我国大学生心理扶助工作并未达到以发展性为主,更多侧重于补救性工作.因此,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扶助工作,既可以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理念,又可以使高校大学生心理扶助的目标具体化、方法科学化、效果明显化.具体途径主要包括:一是举行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广泛宣传心理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意识;二是实施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通过交谈讨论和提供建议等方式,为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帮助;三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澄清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或认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解决自己面临的各种心理危机.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研究和辅导,经过努力和探索,既做出了一些成就,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缺乏专业的知识和工作技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为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介入提供了契机.这主要表现为在:一是社会工作理念是对现行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辅导工作模式的有益补充.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辅导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时,多是注重对其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养成而缺乏了对大学生个性和自我发展的重视,引入社会工作理念,不但能够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行系统思考,还可以整合高校、家庭和社区等资源,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和社会适应性.二是社会工作方法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从而为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提供更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成才、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是在吸取了许多前辈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基础上,对“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课题的深入探讨.笔者认为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尊重、平等”、“以人为本”等工作理念和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综合运用,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十分有价值的参考.但由于多种主客体因素的制约,文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屈艳红,王冬.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44~45.
〔3〕李忠伟,江俊文.论社会工作对大政治教育的介入[J].理论与改革,2010(2):119~121.
〔4〕甘果.社会工作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支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116~118.
G641
A
1673-260X(2012)06-01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