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民主法治探索

2012-08-15 00:53向玉兰
重庆行政 2012年3期
关键词:权责基础设施民主

□ 向玉兰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民主法治探索

□ 向玉兰

民主法治是当代中国的重大课题。只有牢牢抓好民主法治,才能更好地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进而促进公平正义,才能创造良好的和谐社会环境进而激发社会活力。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加大民主法治建设力度,明确了民主法治建设在推动全市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落实市委部署,通过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政务公开等制度推进当地民主法治建设,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一、民主法治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建设

我党一直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建设。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旧中国状况时曾讲:“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小平同志曾讲:“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江泽民同志强调:“只有发展民主法治,才能体现和保障人民利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个特征就是民主法治。”

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抓好民主法治,才能有效促进公平正义,才能更好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才能激发活力改善民生。

(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民主法治

基础设施建设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关乎百姓衣食住行、社会和谐稳定。对于投资额较大的大型项目,由于各项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比较健全,且监督力度比较强,很少出现问题。

对于投资额较小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由于数量较大、监督机制不健全且情况比较复杂,导致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而成效与预期往往存在差距。又由于这类工程往往涉及人民群众的直接利益,一旦出现瑕疵或者问题,不但大大降低了工程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还会导致不良的社会影响。造成该问题的原因很多,但缺乏透明度以及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能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关系到基础设施建设能否科学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民主法治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四难”

在投资领域,投资额较大的项目由于关注度高,重视度高,因而管理过程比较规范,但对于投资额一般小于100万元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往往被忽略,导致这些项目中存在“四难”:群众意见测评难、小额投资管理难、工程信息监控难、验收过程逗硬难。

群众意见测评难,指的是在工程的决策阶段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方法对群众意见进行汇总、测评。这样一来,群众不仅不能对工程进行有效监督,还容易造成群众的不配合甚至是误解。小额投资管控难,主要是在施工企业确定上没有有效规章,在工程量增减上存在漏洞导致工程总投资控制难。工程信息跟踪难指上级主管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掌握包括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在内的工程信息难。验收过程逗硬难,指的是部分小型建设项目验收程序、标准不规范,甚至存在走过场现象。“四难”的存在,不仅对群众满意度的提高,对国家资金的集约利用,还是对工程质量的保证,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三、以民主法治“四招”破解 “四难”

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按照 “使各项决策民主化、法制化”、“健全政务公开制度,搭建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直通车”的要求,针对“四难”提出“四招”进行破解,即权责对等、信息公开、决策民主、社会监督。

一是权责对等,这是建立规则体系的原则之一。目的就是从规则体系上避免权力明确而责任模糊,避免行使权力同时免除义务。这就要求建立权力与责任统一、权利与义务统一、权力内容定量、完善责任追究系统等为支撑点,以民主法治堵死漏洞。

针对小额投资管控难,按照权责对等的要求规定:投资额低于30万元的,通过竞争性谈判确定施工企业;高于30万又不满足公开招投标条件的,进行邀标。农村的项目一律不能与村委会签订施工合同。实现了主管部门、业主、中介、施工企业、群众组织的权责对等。针对工程信息跟踪难,权责对等的体系建立之后,相关各方在责任的驱使下会依法主动地对工程进行跟踪、监督。配合完工公示等信息公开制度,初步解决了这一问题。针对验收过程逗硬难,建立责任倒查制度对验收行为进行规范。进一步完善了验收程序,建立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存档制度,逐渐走向了法治化轨道。

二是信息公开,这是民主的基础。没有信息公开,就不可能有决策民主,也不可能有社会监督。以公示栏、有线电视、网络、广播、会议等形式,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保证公民、法人、组织等信息弱势方在规定的时间知晓相关信息。

三是决策民主,就是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要求对只涉及一村(社区)的每一项工程,必须进行一事一议,并形成会议纪录由户代表签字按手印。会议纪要为工程立项的必须依据,并装入该工程竣工资料存档。针对一事一议,还专门出台了议事规则进行规范。要求户代表在议事前将主要情况告知群众并听取群众意见,使决策充分吸收民意、表达民意。为解决群众意见测评难,进行制度化保障。

四是社会监督,是民主法治的要求。也是决策民主和信息公开的必然结果,有效的社会监督,能给手握权力的行政部门以压力,防止以权谋私和行政庸懒风。

贯彻落实民主法治的“四招”并非单列的四条,而是一个有机体系。权责对等是核心。没有权责对等,这就不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它的实施就会遇到强大的阻力,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也就无从谈起。信息公开是基础。只有群众通过便于知晓的方式掌握了他们理应掌握的全部信息,权责对等、决策民主、社会监督才成为可能。没有信息公开,也就没有民主法治。决策民主是关键。只有决策的民主,才能保证有限的公共资源不被浪费,以科学的、群众支持的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为民谋福利。社会监督是保障。没有建立在信息公开和严谨规则基础上的社会监督,不是有效社会监督。包括群众、干部、媒体在内的社会监督,能对权力运行形成强大压力,使权力运作的成本升高直至使这种运作成为不可能。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一步完善民主法治建设,还减轻了干部压力,减少了权力的运作空间,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保护了我们的干部。

四、探索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思路

(一)存在的不足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民主法治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治效率难兼顾

民主法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程序的合法,这往往会消耗较多的时间以确保公平正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效率。

而许多基层的群众对程序的合法并不十分关注,他们往往比较关注结果的合理。这种差异在一般情况下往往不会产生冲突。但是在群众急需某个项目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冲突。他们会认为一步一步通过规定程序是在浪费时间,甚至是在用民主法治做借口等等。

2.部分制度难落实

一些不错的制度设计在实施的时候会被打折扣甚至难以落实。比如村级公路的保护制度。由于村级公路设计要求较低,不可能耐受重车的碾压。少数驾驶员载重过大压坏了公路,具有监督权力的一些人限于人情不予追究,甚至故意隐瞒。

由于具体情况的不一样,某些在此地被证明不错的制度在彼地却很难落实。如为了杜绝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的行为,建立了“鼓励当地居民举报,一旦查实,给予奖励”的制度。这一制度在甲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乙地却很难落实。

3.落后观念难改变

民主法治在实践过程中也曾遭遇一定的阻力。少数群众的法治观念还比较淡薄。有的人不是以民主法治的要求思考、理解问题,而是考虑自己或者小群体的利益。一些人往往不看长远,只看民主法治在一时一地的某事中是否对自己有利。他们支持或者反对的,只是民主法治之下的利益,而非民主法治本身。这样的观念急需改变又很难改变

(二)解决的思路

民主法治不是万能的,民主法治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但是实践证明,民主法治是建立良好秩序、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民主法治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产生一定的问题,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1.民主法治握紧不放松

纵观我国的民主法治发展史,只要是重视民主法治、践行民主法治的时期,党和国家的事业就劈波斩浪、蒸蒸日上;只要是忽视民主法治、践踏民主法治的时期,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遭受挫折、止步不前。

所以,不管是什么时期,什么地方,都要坚持民主法治。也许还有现实的困难,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舍弃这个原则的理由,而应该成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它的动力。

2.各项制度注重科学化

民主和法治相辅相成,没有科学的制度,也就没有民主法治。对那些实践证明难以落实的制度,细心耐心地查找原因。

如果是制度设计本身脱离群众、脱离客观现实,就充分调研,按照民主法治的要求,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逐步探索。如果是群众的观念与民主法治的要求不匹配,就根据当地实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增强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

3.重宣传同时更重行动

宣传固然重要,科学的宣传可以向群众普及民主法治知识、增强民主法治意识。但是,针对少数人民主法治观念的淡薄,光有宣传时不够的,各部门还应该以切实的行动落实民主法治的要求,为民主法治的实践做出表率。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真正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民主法治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干”。还需要继续落实民主法治的要求,干出实效。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权责基础设施民主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权责发生制在会计中的应用探究
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