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娥
网络语汇的色彩意义研究
杨月娥
词义一般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传统词汇学认为,色彩意义是附属理性意义上的,但色彩意义在整个词义中却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网络语汇的色彩意义十分丰富,本文试就网络语汇色彩意义的类型、作用、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网络语汇;色彩意义;语法意义;词汇意义
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者在词义中的作用及功能各不相同。词汇意义是词义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同表达概念相关,传达和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实际现象、信息;语法意义是一种抽象的意义,在语言中反映一定的语言成分或结构关系;色彩意义是在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基础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的,一般又可分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方言色彩等很多方面。
词义的这三个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但又是相互联系的。传统词汇学认为词汇意义是主要的,色彩意义是次要的,是词汇意义的附属意义,起辅助作用。葛本仪先生曾经说过,词汇意义是主要的,只有当词具备了词汇意义的时候,才能成为词,才能进一步获得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因此一般意义上所讲的词义都是指词的词汇意义。
虽然传统词汇学认为色彩意义是附属意义,但是在实际交际中色彩意义也很重要。比如,“兹介绍张三去你处办理落户手续,请接洽。”“兹”、“接洽”不只是传达字面意义,而是影响了整个语句的情调,使其具有一种严肃的色彩,色彩意义在此句中所起的作用丝毫不比词汇意义小。可以看出,色彩意义往往使词义更具表现力和生命力,使词的内涵更为丰富多彩,有时还可以显示出某种独特的格调或特色,充分表达人的内心感受,从而更好地帮助人们完成交际任务。
言)、灌水(发无关紧要的帖子)、刷墙(整个版面都是你的回复,是一种被谴责的行为)则是贬义的、表达了网民对网上一些人或行为的不满。工分(发帖数)、马甲(一个人的多个ID)、顶楼(第一个帖)这些语汇一般没有明显的褒贬色彩,是中性的,只是客观地记录了网络中某个事物或现象。
(二)网络语汇的形象色彩
表示具体事物的词,除了理性意义之外,有时还能使人产生某种生动、具体的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如鸡冠花、碰碰船等,这些词语就具有形象色彩,具有形象色彩的词可以包括形态、动态、声音等多个方面。许多网络语汇具有形象色彩,如大虾,指网络高手,取其弓着背,伏案工作,犹如大虾之貌,另外一些键盘符号,如:-)是最普通的笑脸,:-D表示非常高兴地张嘴大笑,都具有视觉形象色彩;而像呼呼(睡觉)、咣当(晕倒)则取其声音,具有听觉色彩;喷鼻血(形容震惊的样子)、抛砖(跟帖),倒(表示佩服或出人意料)潜水(指呆在聊天室里不说话)则取其动作,具有动态色彩。
(三)网络语汇的地域方言色彩
本文所指的网络语汇是指网民在线交流时所使用的语汇。网络语汇五花八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通常比一般词汇具有更加丰富的色彩意义。文章仅就网络语汇比较常见的几种色彩意义,即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地域方言色彩、儿童色彩、外来语色彩、语体色彩、科技色彩、风格色彩加以阐述。
(一)网络语汇的感情色彩
传统词汇学、语义学一般把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褒、贬囊括了人类喜、怒、哀、乐等多种复杂的感情状态,不同的用词,不但反映了不同的感情,也反映了不同的立场。网络语汇的感情色彩十分丰富,透过网络语汇的字面,我们通常能真切地感受到电脑屏幕背后网民的多种多样的神情。例如,“顶”是支持的意思,“给力”则是最近火遍了大江南北的词语,具有给劲儿带劲儿的意思,一般可以理解为有帮助、给面子,这些语汇都明显地具有褒义的色彩。而拍砖(批评)、恐龙(长相难看的人)、包子(长相难看或笨)、爬墙头(偷看别人留
汉语有七大方言,全国各地的发音都不尽相同,有的和普通话比较接近,有的却相差很大,在网络环境中,网民们有时故意用方言的发音来交流,久而久之,另外一些网民为了追新求异,也故意用这些方言的发音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使网络语汇体现出某个地域范围的特色或气氛,这就是网络语汇的地域方言色彩。如母代(没得,没有)是南京发音,粉(很)、灰常(非常)是重庆、长沙等地的发音、唔系(不是)是广东话的发音,缩(说)是东北一些地区、银川等地的发音。
(四)网络语汇的儿童色彩
在网络交流中,有些网民经常故意装“小”,用儿童式的重叠词语作为交际语,这种网络语汇能给无声的网络交流增加音乐感和形象性,另外它还可以表达亲昵、俏皮、天真、幼稚等语气,这就是网络语汇的儿童色彩。如“好东西”说成“好东东”,“一般”说成“一般般”,“试一下”说成“试一下下”,“漂亮”说成“漂漂”,“坏蛋”说成“坏坏”,“好玩”说成“好好玩”,“网虫”说成“虫虫”,“笨蛋”说成“笨笨”,“再聊一会”说成“再聊一会会”等等。这些变异重叠词虽然有些肉麻,却也让人感到童真可爱,在交流中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网络语汇的外来色彩
所谓词语的外来色彩,是指从外国引进的词语及由它派生出来的词语在汉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情调,这些新词语在语音方面或在意义结构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异国色彩。由于网络交流环境的特殊性,网聊群体所使用的语汇很多都带有鲜明的异域色彩。有直接音译的,如烘培鸡,是“HomePage”的汉语音译,指主页;粉丝,是“Fans”的汉语音译,指的是歌迷、影迷或球迷等;有直接借用英文单词的,如生活方式很in,hold住;有英文字母缩写的,如BBS,DIY,CUL(See you later)等。
(六)网络语汇的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使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了该语体特有的色彩,语体色彩一般可分为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书面语体严密、规范、文雅、庄重;而口语是语言的最自然的表现形态,生动灵活,富于变化。由于网聊通常是非工作性的业余的闲聊,常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娱乐性,所以网络交流虽然基于书面交流,但在语体上多体现出较明显的口语色彩。比如,网虫、菜鸟、美眉、东东、作秀等词语都具有口语色彩。
(七)网络语汇的科技色彩
网络语汇常常是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联系的,所以网络语汇又有浓郁的科技色彩。科技色彩,它的功能是总结、阐述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发展、普及服务,并进而服务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例如,猫儿、烘培鸡、论坛、在线等,都是专业技术领域的术语。
(八)网络语汇的风格色彩
风格一般有文雅庄重、通俗随便之分。网络语汇突破了传统的风格色彩,明显表现出一种谐谑风格,如猫、恐龙、大虾、美眉、菜鸟、拍砖、灌水等,充满了谐谑和幽默。
上面提及的八种色彩义是最常见的,其他色彩义本文不再多叙。另外,一个网络语通常不单单只有一种色彩义,而是兼有多种色彩义,如恐龙,就具戏谑风格、口语色彩、贬义色彩三种色彩义。可以说网络语汇色彩义的类型多、范围广、叠加频率高。
网络语汇具有如此丰富的色彩意义,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网络交流环境的特点;二是网民即交流对象的特点。
网络交流的环境不同于日常的交际环境,日常交流比较快捷,思维、语言及体态语通常可以保持同步。而网络交流是靠计算机屏幕和键盘得以实现的,靠屏幕和键盘传递信息,通常会造成一些感情、表情的流失,所以就要给网络语汇本身附带上较丰富的色彩,来弥补这方面的缺失。
另外,由于色彩意义生成中渗透着交际者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追求,所以网络语汇的色彩义与使用这种语言的网民的年龄、身份、受教育程度等社会因素密不可分。据CNN 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我国网民年龄大多数在18-35岁之间,多受过高中以上教育。这些人文化素质较高,接受新鲜事物较快,具有自主、开放、包容、多变和创新等特点,多数个性十足,喜欢追新求异,求新、求异、求活、求变为其主导心理,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了具有较强表现力、丰富色彩义的的网络语汇。
网络语汇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新词新语,近年来关于网络语汇的研究已经展开,其中一个焦点就是网络语汇的规范问题。词语规范总的原则是“约定俗成”,一般来说还要遵循以下细则、第一,必要性原则。是指新词新语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出于交际表达的需要;第二,明确性原则。即创造新词需要表义明确,通俗易懂;第三,效率性原则。即用少量的语言符号传递较多的信息量;第四,普遍性原则。指人民群众对新词语接受和使用的普遍程度;第五,互补性原则(姚汉铭1995年),即与原有词语等义的新词语,意义用法一样,具有不同的使用场合和特殊风格,在语用色彩等方面产生了互补性。本文所论及的网络语汇是指网民在线交流时所使用的语汇,其中大部分在原有的词汇系统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同义结构,但在色彩、风格、语用等色彩意义上与原有的词汇形成互补,更具表现力,这就是上文提及的第五个原则,所以色彩义是网络语汇得以存在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网络语汇之所以能帮助网民准确地传递信息、生动地表达内心情感、出色地完成交际任务,其色彩意义功不可没。
[1]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金惠淑,孙曼均,袁晖(国家语委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课题组).新词新语的规范问题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2002.
[4]刘海燕.网络语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5]姚汉铭.试论新词语与规范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1.
[6]于根元,王铁琨,孙述学(国家语委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课题组).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3.2.
责任编辑:何岩
H 031
A
1671-6531(2012)05-0028-02
杨月娥/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范学院讲师,硕士(辽宁铁岭1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