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铁霞,高 凯,张永亮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内蒙古民族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始建于1978年,是我国第4个成立的草原本科专业,当时为哲里木畜牧学院草原系草原专业。2000年,在哲里木畜牧学院等的基础上成立了内蒙古民族大学,草原系和农学系合并,成立了农学院,草原专业改名为草业科学专业,设立草业科学和运动场草坪两个本科方向。2009年,草业科学被遴选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05年建立草业科学硕士点,目前有草地农业、草地生态与环境、牧草与饲料作物育种生理基础以及草地资源管理与利用4个研究方向。截至2008年年底,已毕业本科生1007名;在读本科生138名,硕士生4名。教学科研条件有校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校级农业试验站1个,内蒙古自治区植物生产类试验教学中心1个;专业实验室设有牧草分析室、牧草与草坪实验室、草地生态实验室等。
草业科学传统课程主要围绕草原学、草坪学和饲草学进行设置,根据内蒙古草业特色和全国草业发展趋势,内蒙古民族大学围绕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方向,本着重基础(英语、计算机等课程)、缩减专业课学时、拓宽知识面、加强实践教学的原则进行多次教学计划修订。2010年11月,在原2007年修订的草业科学专业基础上,修订并通过草业科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从草业科学2010级开始实施;通过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逐步对传统课程数量进行缩减,并根据全国草业发展趋势添加了高尔夫球场草坪、计算机辅助设计、运动场草坪等相关课程;通过课程的调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吸引了众多考生报考本专业,从而逐步建设成具有特色的草业科学专业教育体系。
采用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这样可以更清晰、逼真的传授教学内容,同时通过板书的辅助功能,可以更恰当地表现和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教学容量大、直观性强、生动、增强对事物观察的真实感、使学生能够从不同侧面、层次了解教学内容〔1-2〕。提高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起到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在多媒体教学同时辅以板书,这样可以相对减缓多媒体教学速度,提高学生对多媒体内容的理解和吸收,进一步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已经制成《草坪学》、《植物分类学》、《牧草栽培学》、《饲料加工与贮藏》、《草地培育学》等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进行了试点教学,并收到良好效果。
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大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鼓励大学生尽早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当中去,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的认识深度,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学生了解学科的前沿的最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传统教学方式以老师讲授为主,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通过课程组成员讨论采用“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式,这两种方式是指在课堂上以学生讨论为主,部分课程可以安排学生课下查资料,课上进行讲解,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提问,老师最终进行点评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各部分讲授内容中应该重点将当前的研究现状、前沿内容进行介绍,同时结合图形和表格两种形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做到广泛收集资料,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以实物图的形式进行介绍和讲解,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与记忆。
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采用人才培养型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弥补了学校实验场所不足、教学设备陈旧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充分利用教学研究基地、教学试验示范研究中心,使教学和现场具体操作相结合,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通过青贮现场的观摩、草坪相关机械设备的使用等。一边操作,一边进行讲解,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目的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针对草业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内蒙古基层单位、草地保护、草地管理、草地生态环境改良、草坪建植于养护、景观设计施工等工作,在做好专业定位,明确办学特色,合理规划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对教学计划的修订,不断增加实验和实习教学学时,丰富实验和实习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并将实验和实习成绩纳入学生最终成绩,以达到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目的。并将相关课程结合到一起进行综合实习,如植物学、生态学、土壤学为综合实习1,在大二下学期进行,草地培育学、草原调查与规划等专业课程相组合为综合实习2,在大三下学期进行,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在大四下学期结合学生就业特定同时针对实践情况将学生送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锻炼。通过上述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习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在校内建立草业科学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的管理平时由教师带领学生制订管理计划,将实习地按课程分到每个老师,有老师再将实习地具体划分到每个实习学生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发现问题,使学生得到草地保护、草坪养护、牧草栽培、牧草育种等各方面的锻炼。校内实习实践基地的管理经过学生培训及传帮带(高年级带低年级学生),确保日常管理正常进行。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本着为地方建设培养所需要的专门专业人才,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同时结合学生就业特点,与校外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高校企业合作制度,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做到根据人才市场需要,按需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保证专业实习基地的良性循环。这样能够进一步理顺和拓宽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就业做出良好铺垫。
〔1〕郑子成,李廷轩,吴德勇 .浅析多媒体教学在地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08,(5):64-66.
〔2〕刘俐,董宽虎,许庆方,等 .多媒体自主讲课教学模式在草业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草业科学,2010,(7):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