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桃,冯月琴,王军霞
(1.内蒙古气候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2.内蒙古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3.山西省长治市农业委员会,山西省 长治市 046000)
2010年全区年平均气温为4.4℃,较常年偏低0.1℃,比上年同期(5.8℃)偏低1.4℃,是1989年以来年平均气温唯一低于常年值的一年,属于正常值范围,与1979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7年和1988年相同(图1)。就全年平均而言,2010年气温属于正常年份,但是个别月份出现异常,且前半年偏冷,后半年偏暖,即本年度各月的平均气温呈现出冷月更冷,暖月更暖的极端趋势,表现为冬季是近年来少有的冷冬,夏季则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温度最高的一个热夏。这与全国2010年夏季平均气温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一致〔1〕。从年平均气温距平的分布来看,全区大部地区接近常年,仅呼伦贝尔市西部和南部、赤峰市南部、通辽市南部及呼和浩特市南部偏低1~2℃。
图1 内蒙古自治区历年平均气温
2010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329mm,较常年多21mm,比去年同期(263mm)多66mm,是1961年以来的第14个偏多年,是本世纪以来的第2个偏多年,仅次于2003年(图2)。全区年总降水量与1971~2000年同期平均值相比,中西部局部地区和东北部偏少20%~40%,其余大部地区正常到偏多20%~60%。
图2 内蒙古自治区历年年降水量
夏季全区大部地区均出现≥35℃高温天气,全区高温日数为1~39d(额济纳旗),其中高温日数出现30d以上的地区为阿拉善盟西部,10d以上的地区有阿拉善盟大部、鄂尔多斯市北部、包头市北部和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其余地区在10d以下。其中7月出现高温日数最多,范围最广、强度最强,全区有14个站日最高气温超过40℃,分别在阿拉善盟西部、锡林郭勒盟西部及鄂尔多斯市和包头市局部,其中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出现11d,拐子湖出现13d。全区最高值出现在阿拉善盟拐子湖站,即7月29日日最高气温达44.5℃。
夏季全区平均≥35℃高温日数为5.8d,较常年同期(1.8d)偏多4d,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高值。高温日数主要集中出现在6~7月,全区平均高温日数为5.7d,较常年同期(1.3d)偏多4.4d,为有历史记录以来同期最高值。其中,7月份中西部地区共有38个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1971~2000年同期极值,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日最高气温比历史极值高出3.6℃。
夏季我区大部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导致各地旱情相继发生,特别是6月至7月,长时间高温少雨导致我区大部地区干旱十分严重,大面积农作物、牧草生长受到影响,部分草场发生蝗虫灾害。7月高温持续,降水偏少,旱情迅速蔓延,鄂尔多斯市大部、包头市东南部、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大部、锡林郭勒盟大部、赤峰市大部、呼伦贝尔市西北部为中度以上气象干旱,其中鄂尔多斯市东南部、锡林郭勒盟局部、赤峰市东北部为重度以上气象干旱。8月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包头市、锡林郭勒盟大部、赤峰市大部、通辽市大部、呼伦贝尔市西北部有中度以上气象干旱,其中包头市中部、锡林郭勒盟局部、呼伦贝尔市西北部有重度以上气象干旱。
春季全区共发生13次不同强度的大风、沙尘天气,以3月19~20日、4月24~25日2次过程影响最大。今年首次沙尘天气发生在3月11日,比去年(2月18~19日)晚20d,是2004年以来最晚的一年。
夏季全区暴雨、洪涝、冰雹、雷电灾害较常年偏轻,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因灾死亡6人。其中,6月灾害主要发生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造成2人死亡。7月灾害主要频繁发生在东部局部地区,因灾死亡4人,并造成不同程度的牲畜伤亡、房屋倒塌、作物绝收等损失。8月灾害明显减少,但是局部地区仍有发生,主要也出现在东部局部地区。
2010年1月以来,内蒙古地区先后出现大范围降雪天气,部分地区遭受雪灾,降雪主要集中在1月上中旬。据监测,1月1~22日全区累计降水量在0~12.7mm(正镶白旗),降雪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大部地区及西部偏北地区,降水量普遍在1~10mm,其中乌兰察布市,赤峰市西部、南部,锡林郭勒盟西南部及巴彦淖尔市西北部累计降水量超过5mm,与历史同期平均值比较,上述地区降水量偏多2倍以上,部分地区偏多5倍以上。1961年以来自治区中东部区域平均降水量统计显示,2010年1月1~22日累计降水量,列历史同期第5位,本世纪的第5位,仅次于2000年和2001年。
据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卫星遥感和地面积雪深度监测资料分析,2010年1月巴彦淖尔市及以东大部地区被积雪覆盖,积雪深度为1~26cm。其中呼伦贝尔市大部、锡林郭勒盟中部及南部和巴彦淖尔市西北部的积雪深度大于10cm;鄂尔多斯市和阿拉善盟未形成座冬雪;其余地区的积雪深度为1~9cm。从积雪的持续时间来看,呼伦贝尔市大部、兴安盟北部、锡林郭勒盟中部的积雪持续时间为60~70d;中西部大部地区的积雪在1月上旬形成,持续时间10~20d。综合分析得出,呼伦贝尔市大部、兴安盟局部、锡林郭勒盟中部和南部、巴彦淖尔市西北部的积雪深度10~26cm,且持续时间长于20d,牧草掩埋程度大于70%,出现了区域性重度白灾;赤峰市西部牧区、锡林郭勒盟北部的雪深为5~8cm,持续时间长于20d,牧草掩埋程度大于50%,出现了中度白灾;中西部受气温回升的影响以轻度白灾为主。
2009年11月到2010年4月,东北、华北发生近40年来罕见的持续低温灾害。这是2010年中国十大气候事件之一〔2〕。
2010年1月我区大部地区极端最低气温在-20℃以下,乌兰察布市以东地区在-30℃以下,呼伦贝尔市北部及锡林郭勒盟西乌旗在-40℃以下,其中,图里河出现-40℃以下的天数最多,为11d。锡林郭勒盟西乌旗、正蓝旗、正镶白旗,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巴彦淖尔市海力素极端最低气温均突破历史极值。由于持续低温和风雪天气的共同影响,造成中东部大部地区发生低温冻害,特别是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受灾较重。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受低温冻害1 1077人,直接经济损失519万元。赤峰市敖汉旗、松山区、喀喇沁旗、阿鲁科尔沁旗、元宝山区、红山区农作物受低温冻害面积有1643.1hm2,经济损失25448.3万元。通辽市奈曼旗农作物受低温冻害面积800hm2,经济损失6 030万元。
春季3~4月全区平均气温为-1.2℃,较历史同期偏低2.7℃,比去年同期低4.4℃,历史排名第2位,仅次于1970年(-1.5℃);平均最低气温全区平均为-7.2℃,较历史同期偏低2.1℃,比去年同期低3.6℃,历史排位第5位,1970年为-8.8℃,为历史最低。从3月1日~4月30日,全区出现3个持续低温时段,分别为3月5~10日、4月10~17日、4月26~28日。3月上旬、4月中、下旬的平均气温明显偏低。
〔1〕王夕.2010年为何气候异常〔J〕.气象知识,2011(1):11—11.
〔2〕国家气候中心.2010年中国十大气候事件〔J〕.气象知识,201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