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鸿翔
(中共江北区委党校,重庆 400020)
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几点思考
吕鸿翔
(中共江北区委党校,重庆 400020)
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性更为凸显。相关部门只有从理论政策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有效解决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思潮;问题及原因;对策建议
十七届六中全会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使之成为“文化精髓”、“兴国之魂”。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的今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有利于整合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多元的精神需求,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打造坚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它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进步的价值体系:它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在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基础上,又能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能体现共同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这决定了它具有很广泛的适用性和极强大的整合力,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性特质,是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精神依托。
当前,我国社会群体的思想空前活跃,社会心理冲突也异常复杂。现实告诉我们,多样化社会思潮是无法避免的,如果任其自由发展,肯定会影响和冲击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甚至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因此必须加以科学引领。只有理直气壮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才能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下,不断增进社会思想共识,不断强化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社会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失去共同的方向盘,失去调控社会情绪的安全阀和稳定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不可能实现伟大复兴。兴国需要有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需要有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需要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需要有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与维系。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越发重要,而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生命线”,直接反映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
目前,一部分党员干部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缺少忧患意识,以为当前全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十分稳固,因此放松了警惕。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在意识层面虽然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共同思想基础,但却认为它只是政治宣传,不起实际作用,没有现实应用的价值和意义,对马克思主义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淡化”现象;甚至还有部分高校教师和理论工作者在课堂上和学术文章中公开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已经“过时”的观点,有的公开否定公有制、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主张私有制、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用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取代马克思主义;还有一些人诅咒马克思主义已经僵化,已经死亡,应该扫进历史的故纸堆中,十分险恶地攻击马克思主义,力图推翻共产党的领导,以所谓西方的民主、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取而代之。这些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了部分人政治观念的混乱,严重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部分人灰心丧气,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趁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歪曲、攻击。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进一步发展给人一种“腐而不朽”、“垂而不死”的错觉,再加上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经济社会转型的强烈冲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面临着新的挑战。部分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缺乏信心,对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的理想信念更多地聚焦在生活和职业理想上,对社会和道德理想关注很少。众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导致了部分群众理论上的困惑和思想上的混乱,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这些负面效应和冲击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一部分人对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的理解还不到位。一方面,是重视形式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作祟。在爱国主义教育和改革创新的培育过程中,太过关注表面的东西,忽视了对爱国主义、改革创新本身的教育和培养,认识不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两者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甚至割裂两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直接影响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有相当多的人把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混为一谈,在对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的理解上出现偏差,不能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真正涵义,这也影响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发展。
研究表明,人们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学习在知行上存在脱节甚至背离的现象,离中央提出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为全体公民的广泛共识”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一些人在认知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偏差甚至空白,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研究还远远不够;有些宣传教育过于形式主义,造成不同程度的知行脱节,远离现实、远离人民群众;有些群众在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丰富内涵以及行为规范的认识上存在模糊不清的状况;极少数人还存在“是非不分、荣辱不明,甚至颠倒是非、混淆善恶、以耻为荣”的情况。
3.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首先,必须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思想无止境,实践无止限。面对新的国内、国际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产业升级、社会转型的实际相结合,以此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与大班额的教学相比,小班化教学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既可以提高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度,又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氛围。在小班教学的背景下,探索合作学习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是,能够充分利用小班教学的教育优势资源,将出现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一些具体问题予以克服或解决。
其次,要善于吸收各种优秀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长期性和发展的阶段性都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吸收人类优秀文化,不断融入新的内涵。在当前社会思想大碰撞、文化大交流的背景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必须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坚持本民族精神的精髓,同时也要在全球化的视野下,以对话、交流、合作的方式吸收他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3.1.2 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的关系
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突显,多种社会思潮激荡,一旦动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就会令思想领域群龙无首,最终影响到民族的凝聚力和社会主义的向心力,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实现。因此,必须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和统领作用。
其次,要尊重其他社会思潮的客观存在。多种社会思潮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重要性: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思想解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推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大胆创新;另一方面,多种社会思潮为丰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下,承认并包容多种社会思潮的存在,有利于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1.3 培养社会中坚力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坚持
首先,要培养社会中坚力量对国家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社会中坚力量是指具有一定教育背景,有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人群,他们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要培养他们对国家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追求个人的、眼前的利益为目的,培养他们将自己的行为放在对整个社会、国家负责的局面上,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并以此影响和感染其他社会成员,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全体社会成员对国家发展的信心。
其次,要培养社会中坚力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占领思想领域的主要阵地,必须拥有社会中坚力量的认同和支持。社会中坚力量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时,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事业的过程中本着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不断创新、勇于拼搏,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才能带动整个社会的力量,为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各级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处在党和国家各级重要岗位上,无论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是想事情、作决策、干工作都应该从党和国家、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维护中央权威和大政方针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做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深入学习者、模范践行者的表率。
3.2.2 重视教育青少年,注重实践养成
梁启超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对青少年的培养,首先应该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家庭、学校、社会应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正确引导青少年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他们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学习、生存,从而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3 加强调查研究,探索有效途径
虽然党中央近年来已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方向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但怎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坚持、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怎样广泛地批判吸收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等人类先进文化成果,这些新时期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大题目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理论工作者理应深入调查研究,以便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引导途径。
3.2.4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机制保障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必须要积极运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传播手段,要区分不同人群和人们的不同年龄阶段等特点,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比如,可以运用影视、书刊、音乐、戏剧、美术、故事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要通过掌握社会成员心理状况,把脉社会流行思想动向,预测社会思潮发展趋势等方式,强化把握社会思潮态势的机制;通过增强核心价值体系自身魅力,提高研究者、宣传者、教育者队伍素质;通过强化政策、法规保障,促进大众认同等方式,完善机制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进行有效引领,才能最大程度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1]聂辰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N].光明日报,2008-09-09(09).
[2]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党建,2008,(5).
[3]龚群.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1).
[4]辛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N].学习时报,2010-05-03.
[5]秋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求是,2006,(24).
C642
A
1674-5787(2012)01-0034-03
2011-12-29
吕鸿翔(1977—),女,重庆市人,硕士,中共江北区委党校讲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责任编辑 闫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