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如何创新

2012-08-15 00:43魏熙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8期
关键词:乐谱钢琴演奏钢琴

魏熙畅

(郑州华信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浅谈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如何创新

魏熙畅

(郑州华信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在钢琴教育事业日益蓬勃发展的今天,钢琴作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主干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高校钢琴教师必须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弹奏水平为目的,从教学的内容、形式以及思维各个角度进行改革创新,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高校;钢琴教学;创新

300年来,钢琴艺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壮大,浩如烟海的钢琴作品,群星璀璨的演奏,都让人们想不到还能从什么方面增添一丁点儿真正新鲜的东西.从世界的范围来看,钢琴或许是除了歌唱以及最普及、分布区域最广、学习人数最多的一件乐器.这样的情况也造就了现如今社会上对音乐人才的需要,同时也对钢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以及教师综合素质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作为一名高等院校的钢琴教师,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和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钢琴课堂中把学生的知识、技能统一起来,培养其创新能力,向社会输送有用的音乐人才.

在以往的钢琴教学中,老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内容也是主要讲解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着重强调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识记乐谱旋律,对于此种教学方式,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对老师所授内容照单全收,这样就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容易使学生对学习钢琴报有消极态度,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 创新方法之一——“想像”

作为一个钢琴演奏者,必须富有想象力.想象力越丰富,发掘音乐内涵深度的可能亦越大.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对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做出全面而又系统的阐述.但是如果我们把传统教学方法和新型的启发式教学手法和探究型的教学手法融会贯通,必然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法就是启发学生自己对音乐产生想象力,使他们具备敏锐地洞察力及感悟音乐魅力和情感的能力.例如在欣赏或者演奏钢琴作品时,为了揭示音乐的内涵与意境,演奏者需要丰富的想象,在“心”的宇宙中驰骋,联想与想象,在演奏者的内心世界中是无边无际的.这是最大的自由,不受任何人或任何原则的约束.许许多多钢琴作品本身都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绘画作品有一定的联系,有的即使没有直接关联,也在风格和内涵上有着错综复杂的影响与联系.这一点对钢琴演奏十分重要.安乐·鲁宾斯坦有句名言:“钢琴是一件乐器,但又是一百件乐器.”这句话不仅表示了钢琴音色的丰富变化,还表示了钢琴可以表现非常复杂的乐思.同时,对于学生的原创作品,更应该予以鼓励,不能认为是理所应当而无动于衷.因为这是学生运用“想像”提高自身创新意识最好的见证.总之,我们应教导学生多开动脑筋,用心去感受音乐,创造音乐.

2 创新方法之二——“二度创作”

钢琴表演艺术贯穿于从接到乐谱开始到最后的演奏将乐谱实现为活生生的音响的全过程.这个就属于音乐创作全过程中的二度创作的范畴,是作曲家与听众之间的桥梁、媒介和信息传递者.然后演奏家又不仅仅是在单纯的传递作曲家记载在乐谱中的信息,他要注入自己的理解、情感和思想.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度创作”了.正如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所说:“外观有限,内涵无穷”.在了解了乐谱表面上的标记、符号、术语后,通过反复的联系,再将这些知识、感觉、认识、诠释溶为对这首作品的处理.这一过程可谓是提高学生音乐创造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举个简单的例子,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不同于古典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他更多的是在寻求一种新颖的音乐形态与表现方法,我们在弹奏德彪西的作品时,就可以尽自己所能发挥音乐想象力,进行二度创作.例如,德彪西很多作品声音的力度主要在弱的范围内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p”或“p p”都用一种力度弹奏.我们可以在“p”的范围内或是在“p p”的范围内,根据音乐的需要,引导学生做出尽可能多的层次与色彩的变化.

总之,我们要以端正的态度认真对待作曲家每一首作品,从细微的角度出发,悉心体会作曲家的用意,而不是只讲求整体效果.中国老一辈的钢琴演奏家朱工一先生曾经说过:“对作品的处理,既要尊重作者的原意,又要有自己的见解.每一个人对音乐都可能有自己的感受,不能认为只有某种弹法、处理才是对的,别的都不对或不予承认.钢琴演奏必须注意自己的特点,应该在掌握原作风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就教导我们在演奏时要善于发现旋律的走向、曲目风格、和希望达到的理想音色等等,这些是在乐谱里没有标记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练习中去发现,只有经常有意识去探讨作曲家的意图和内心感受,演奏出来的作品才会深入人心,富有生命力.

3 创新方法之三——“多听多看”

大家都知道,听觉是否敏感,对一位钢琴演奏者是否成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弹不好琴不是因为手指不灵活,也不是因为脑子不思索,而是因为听觉不敏感.听觉发应的快慢有天生的条件,也有后天的培养.有些听觉天生不是那么灵敏的人,经过刻苦的训练,成为有一定成就的钢琴家也是有可能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耳朵是钢琴演奏者最好的老师.

多听一些质量较高的音乐会对我们的钢琴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音频或者视频供同学们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求听、想、看要紧密的结合起来.建筑的最大魅力在于结构,而音乐的最伟大力量也存在于结构之中,音高、音色、节奏、和声、音量、配器等等.因此,我们需要具备一双建筑师的眼睛,去发现音乐家对作品细节的处理,如音位的高与低,音量的大与小,音色的清与浊,速度的快与慢,织体的疏与密,时值的长与短,结构的同与异,这些都包含着一个成功的钢琴家用哲学的头脑去思考了音乐中的每一个细节,值得我们去发现,去学习.

当然,除了欣赏这些中外艺术家的作品之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组织和策划相关的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中来,培养学生主导意识.让学生自己感悟音乐、视自己为“主人翁”,在舞台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上台锻炼.在实际的演奏中查漏补缺.也可以由教师或同学命题进行即兴演奏,相当于给了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还可以定期组织观摩活动,钢琴的学习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最终的目的是要登上舞台,把好的音乐展现给大家,所以必须要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作保证.

近些年来,如何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一直是每个教师的目标,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潜心研究最好的最适合学生的最能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尤其是钢琴这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自身完美人格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让动人的钢琴音乐伴随着学生去开创未来.

4 结论

高等院校的钢琴教学活动在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创新,勤于思考,从学生出发,深度发掘学生潜力.音乐一门抽象的艺术形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妥善运用教学方法,将抽象的艺术形式与实际相结合,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苦难和挫折.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照单全收.使他们在钢琴的学习中不仅掌握了一门技术,同时也磨炼出了坚毅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作为一名高校的钢琴教师,更要严以律己,不断进取,不断充实自己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准、人格魅力等.作为教育的先头军,更要在学科中通过不断的大胆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真真正正地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音乐人才.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学习388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G 642.0

A

1673-260 X(2012)09-0211-02

猜你喜欢
乐谱钢琴演奏钢琴
山之高
乐谱:放飞梦想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纸钢琴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基因密码乐谱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