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晶晶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完善滁州市工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吴晶晶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制定周密的工业发展战略有助于保证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促进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本文结合滁州市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利用S WOT分析法,分析滁州市工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滁州市工业发展战略提出进一步思考.
滁州市;工业发展;战略
工业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工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与条件的分析和评价,对工业发展所进行的全局性的、根本性的谋划;是对未来工业发展所作的总体构想和基本安排.制定周密的工业发展战略对于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提高财政收入,繁荣地方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全面直观地了解安徽省滁州市的工业发展现状,本文拟采用S WO T分析法作详细剖析.
1.1 滁州市工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1.1.1 优越的地理位置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最东部,长江三角洲西部边缘,习惯称皖东.市境自东南向北分别与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淮安市毗邻.滁州市临江近海,承东接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自古便为长江下游临江近海的“鱼米之乡”.滁州市属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长江三角洲合作核心区、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第一站,是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桥头堡.优越的地理位置让滁州市工业发展占尽了天时和地利.
1.1.2 滁州有丰富的工业专用资源和通用资源
滁州的工业专用资源丰富.以矿产资源来看,滁州市已探明矿产有52种,发现各类矿床、矿点近2000个.非金属矿产是滁州市矿产资源的优势,其中石英岩、铸型用砂、凹凸捧粘土矿以储量大、品质优闻名全国,岩盐、石膏、钙芒硝、石油是安徽省内唯一的非金属矿产.滁州市的主要金属矿产有铜、铀、铁、金等.
除了工业专用资源以外,滁州市的通用资源也很丰富.(1)水资源充足.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约27.8亿立方米;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000多座,总蓄水量23.08亿立方米;还可利用长江、淮河等外水条件.(2)土地资源充足.全市有可耕地约54.4万公顷,有林地约19万公顷,其他用地约30万公顷,难用地约17.5万公顷.(3)动植物资源多样.全市有鸟类15目41科171种,爬行动物11种,两栖动物9种,兽类动物14种,有云灌木树种85科187属414种,类属17种,中药材约900多种.全市珍稀树种有琅琊榆、醉翁榆、滁州水竹、珠龙油桐等.
1.1.3 滁州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滁州市政府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狠抓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先导、各县市区工业园区为重点、经济强镇工业小区为支撑的三级园区发展格局,为振兴滁州工业提供了不同层面的发展平台.目前,全市拥有11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9个,园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
1.1.4 劳动力数量充裕,劳动力成本低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滁州市全市人口439.9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93.58万,可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劳动力支持.滁州拥有约5万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80多万名较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劳动力资源充足且稳定性强.
1.1.5 工业发展平台初具,知名企业众多
全市目前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纷纷落户滁州,例如总投资143亿元、年产100万的P V C及配套工程项目在定远县开工,创安徽省投资规模之最;台湾华夏玻璃集团投资上亿美元,在凤阳县打造安徽省最大的“玻璃城”;西门子家电投资3亿元,新建我国规模最大的双开门冰箱生产线;青岛澳柯玛公司与浙江奥吉斯公司在天长开发区投资3.5亿元的安徽奥吉斯电子有限公司. 1.2 滁州市工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1.2.1 工业园区发展不平衡
天长、来安、全椒等工业园区发展较快,与其它园区差距拉开.工业园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园区之间分工协作能力不强,不能充分发挥滁州市的工业园区特色优势,不利于滁州市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1.2.2 高端人才不足
滁州市重点院校较少,理工科、专业经理人和财务等方面的高端人员缺乏,使滁州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
1.2.3 投入明显不足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据统计全市各类工业园区已建成面积五十多平方公里,而用于基础设施只有约三十多亿,每平方公里不到一亿元.第二,财政投入不足:滁州市每年的财政收入约占全省的4%,用于发展工业的部分将会受到限制.第三,滁州市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及争取金融部门的贷款投入较少.
1.3 滁州市工业发展的机会分析
1.3.1 便利的交通
滁州的交通四通八达.京沪铁路、宁西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水蚌铁路贯穿境内,宁洛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马滁扬高速公路连接其中,所有县市区均可在半小时内驶上高速.滁宁快速通道、南京长江隧道、104国道三条快速道路不仅实现了滁州与南京的无缝对接,也加速了滁州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步伐.滁州的附近还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马鞍机场航空港.
总之,便利的交通条件把滁州市工业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3.2“天来滁全”工业走廊初具规模
滁州市政府着力打造以天长经济开发区、来安工业新区、滁州城东工业园、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椒经济开发区为轴心,建立“天长——来安——滁州——全椒”工业走廊,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地域特点的支柱产业发展基地.“天来滁全”工业走廊是一条黄金走廊,是融入南京都市圈接轨长三角的快速通道,也是招商引资的高速列车,为滁州工业发展提供又一机遇.
1.4 滁州市工业发展的威胁分析
1.4.1 工业企业和产品之间的竞争加剧
随着市场的蓬勃发展,工业企业和产品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滁州市要积极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加速与国内外市场接轨;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秩序的不规范,也带来了工业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这给滁州市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威胁.
1.4.2 环境污染威胁较大
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又要注重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使得滁州市容易陷入两难选择. 1.4.3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不平衡
在发展工业经济的时候,往往出现生产要素加速向经济环境好、投资回报高的地区转移的情况,这将进一步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贫富分化.
根据滁州市政府提出的“工业东向发展战略、工业强市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指导思想和上述对滁州市工业发展现状的S WO T分析,对完善滁州市工业发展战略提出对策建议.
2.1 发展自身优势,利用外部机会
2.1.1 打造滁州品牌战略
滁州要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和企业品牌,使企业的品牌和地方的文化品牌相结合,在做响做大已有品牌企业的同时,也为滁州的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2.1.2 发展优势产业战略
目前,滁州市已形成家电、汽车、机械、纺织服装、非金属矿产品加工等主导优势产业,产业集群效应明显.滁州市要继续发展这些优势产业,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和重点产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其辐射、牵动效应,发展配套产业,推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化发展.
2.1.3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要强化各类服务,为工业强市的建设提供保障;发挥规划先行作用,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增加财政投入,尤其是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全面打造工业园区平台、融资平台、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平台、法制平台等工业强市五大平台,扎实工业强市的基础.
2.2 利用自身优势,应对外部威胁
2.2.1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要从滁州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坚定不移地继续做大做强家电、汽车、化工、纺织、副食品深加工、非金属开采及深加工这六大大支柱产业,以应对外来竞争者的威胁.
2.2.2 整合工业园区战略,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工业园区经济建设在滁州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促进滁州市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所以滁州市要继续发展工业园区战略.发展园区经济应以工业为重点,形成一、二、三产业结合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2.2.3 大力发展工业走廊战略
建设“天来滁全”工业走廊,有助于提升滁州市的区域竞争力;有助于加速滁州工业化进程;有助于滁州接轨长三角,融入南京一小时经济都市圈;有助于滁州主动参与分工,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建设加工制造业基地等等.
2.3 改变自身缺陷,利用外部机会
2.3.1 对内对外开放战略
滁州市政府要充分开放市场,继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和具有重大牵动性的项目落户滁州.
2.3.2 可持续发展战略
滁州市工业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以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为重要抓手,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质量效益提高.
2.3.3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滁州市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切实抓好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结合,重视和依靠信息化在工业发展中产生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滁州市的工业起点比较低,则更要促进工业的信息化,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2.4 改变自身缺陷,规避外部风险
2.4.1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战略
政府要加大对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重视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滁州劳动力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职业技术水平.
2.4.2 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战略
科学技术是工业化依赖、发展的技术基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为工业化创造出新的物质技术手段,而且拓宽了工业的发展空间.滁州市现阶段的工业科技含量还比较低,所以要大力发展工业就必须引进高科技工业,培育产业竞争优势并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注 释:
①关于滁州市的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于百度知道——滁州.
〔1〕王缉慈.关于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的几点建议[J].经济经纬,2002(2).
〔2〕杜永冰.产业集聚与滁州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3〕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滁州经济东向发展战略[J].公众服务网,2012(1).
〔4〕滁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F 403
A
1673-260 X(2012)09-0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