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干扰因素

2012-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干扰因素英语写作汉语

刘 艳

浅谈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干扰因素

刘 艳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词汇、句子的使用以及语篇布局四大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是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干扰因素。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要有意识地找出并逐步避免这类干扰,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率,最终提高英语写作的能力。

关键词:汉语;英语写作;干扰因素

刘艳/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江苏连云港222006)。

二语习得理论指出母语通常是在自然环境中习得的,因而人们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不会遇到太多的困难,然而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在失去了学习语言的自然环境的同时受到母语干扰,往往会在运用语言时觉得困难并频繁发生错误。因此,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失去了自然学习英语的环境后,其英语写作能力必然会受到汉语思维、句法、词法以及语篇布局等方面的干扰,使其在表达方式及语篇结构上不符合英语的表达及思维习惯,按照“中式表达及思维+英语字形”的方式组成文章,在写作中出现大量的错误。

一、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差异

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对语言起决定作用,许多语言现象的产生原因必须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去找(许钧,1994)。因此,思维的差异对人类的语言表达活动“写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英两国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傅雷(1984)指出: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述惟恐不同。由此可见,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直观感性为主,而英国人则以逻辑分析为主。显而易见,基于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文字和语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连淑能,1993)。相反,英语用词倾向于虚,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词语来表达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张严,2006)。如,汉语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英语中的表达为“No pains,no gains.”

正是由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受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在英语写作时,他们喜欢通过直接翻译中文的字面意思来构建句子,而忽视文化背景等其它差异。如在表达“你是我的掌上明珠”时,有人直接译成“You are a pearl on my hand”,这很直观,但是英语的表达则为“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往往觉得困惑,为什么明珠变成了苹果,掌上成了眼中?这就是由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如果学习者能够了解短语“the apple of one’seye”(掌上明珠) 是来自于《圣经》中的典故“Keep me asthe apple of the eye.”(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孔),这个疑问就迎刃而解了。

可见,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必须要有意识地了解并尽可能掌握英汉两民族在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才能写出符合英语习惯的文章。

二、词汇使用的差异

从词汇层面上来讲,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英语学习者采用直接翻译的方式写文章而造成的用词错误。这些错误主要表现在词性、词形和语义的错误使用三个方面。

1.词性的错误使用。虽然汉语和英语都有词性之分,但两者在词性划分上及标记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的。如汉语“家”是名词,在英语中的表达为“home”是副词;再如“这个房子很高”、“风筝飞得很高”、“他得到了高度的评价”三个句子中都有一个相同字形“高”,但在英语中则不能用同一个英语单词“high”来表示,在英语中“high”即可以充当形容词和副词,意思为高的(地),但当要表达“高度地”的时候,则需用“highly”来表示。由此可见,英语在词性的标记及用法上比汉语更为繁琐,英语学习者忽略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性上的差别,在英语写作中就会产生大量的由汉语影响而产生的错误。

2.词形的错误使用。汉语的名词没有单复数、可数不可数之分,而英语名词则有数的变化,放于名词前的代词和冠词等也常常要发生一些变化,这使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英语写作时,难以把握,容易出错。笔者列举了三种典型的英汉名词词形变化的差异。(1)在汉语中我们说“一张桌子”、“两张桌子”……表示桌子复数时不用变形,但在英语中 “desk”后要加“s”。(2)当表达“一张桌子”时,英语要用“a desk”,而当表达“一个苹果”时,英语要用“an apple”,名词是否是元音因素开头决定了单数可数名词前使用“a”还是“an”。(3) 以上的例子还属于规则性的变化,在英语中还存在着一些名词,它们既可以做可数名词,也可以做不可数名词,如experience这一词,做经验讲时是不可数名词,做经历讲时则为可数名词。

此外,英语的动词也是变化多样的,在汉语中动词没有及物不及物、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之分;没有时态、语态的变化;主语与谓语间也不存在单复数的关系。如此之多的不同使英语学习者在写作时常常出现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使用混乱和主谓不一致等现象。以下是常见的错误:

例(1) He like listen music.(他喜欢听音乐。)

例 (2) Where do you go just now? I looked for you everywhere.(你刚才去那里了?我到处找你呢。)

在例句(1)中,按照直译的原则句子被逐一的翻译,但作者却忽视了以下几方面英语与汉语的不同:在一般现在时的情况下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谓语动词要加“s”;当动词like表示一直喜欢做某事时后要加“doing sth.”;“listen”为不及物动词。因此正确的句子应该是“He likeslistening to music.”

例句(2) 则是一个典型的时态使用混乱的句子,“just now”是“刚才”的意思,因此第一个问句要用一般过去时。而随后表达的“我到处找你呢”,则应该用现在完成进行时表示,是我从过去开始找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因此正确的句子应该是“Where did you go just now?I have been looking for you everywhere.”

3.语义的错误使用。在汉语中一个字或词往往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而学习者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由于受到汉语字词语义的影响,混淆概念,不能够完全正确地理解英语相应词的含义及用法,继而产生用词错误。如:在汉语中“看”字可以用在“看黑板”、“看电视”、“看书”等短语中,但在英语写作时,这三个短语不能仅仅用“look”一个词,而应分别用“look at”、“watch”和“read”来表达“看”的意思。因此在英语写作时要避免由于不了解语义而产生的错误,学习者必须理解并掌握与汉语语义对应的英语单词的含义及用法。

三、句子的使用差异

从句子结构特点来看,汉语注重意合,重语义,英语注重形合,重结构;汉语多用简单句,英语多用复合句;汉语使用主动句多,英语被动句多。

首先,汉语在文法上是极为自由的,没有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时态的区分,没有主动与被动的语气,也没有单数与复数的区分,而且对一些连词如前置词、接续词、关系代词等都不加重视,因此在组成一句话时,主语、谓语与宾语以及形容词或副词等都可以互相颠倒或竟而完全省略(叶嘉莹,1997)。英语句式重形式,要求主谓齐全,并需要依靠连词、介词等手段达到句子结构的完整性,特别强调句子成分的从属、并列等关系。

例:我渴了,想喝水。

I want to have a drink,because I am thirsty.(增加连词)

显然以上的例句用汉语进行表达时可以省略连词“因为……所以……”可以省略第二句话的主语“我”,而在英语中的because和I则均不能省去。因为英语强调的是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它必须要靠because来表达原因状语从句这一复杂的语义关系。而汉语表达的语意则是按自然关系排列,要求意合,其因果的逻辑关系已经隐含在句中了。

其次,由于英语是注重句式结构完整的语言,因此在结构正确的基础上英语文章中多用复合句来表达多重意思;相反,汉语注重意合,语义是通过字词直接表达,因此多重的意思必须要通过多个分句来表达。

例如:有个年轻人名叫陈标,家里很穷,缺吃少穿,住的房子,又小又破。

There was a young man named Chen Biao,whose family was very poor.They lived in small,dilapidated houses,and never had enough to eat or wear.

从上面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用汉语用了4个分句表达了4重含义,而英语则使用了一个复合句和一个并列句完整清楚地表达了所有的意思。

此外,由于汉语没有明显的主动与被动之区分,因此,在汉语中多用主动的结构,而在英语写作中如果主语为动词的承受着时必须要用被动语态。

例如:这栋楼是1996年建成的。(主动)

Thisbuilding wasbuilt in 1996.(被动)

四、语篇结构布局的差异

受汉语民族非逻辑的曲线思维方式和英语民族受逻辑性的直线思维方式的影响,英汉写作的语篇结构的布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英语民族非常注重逻辑性,因此英语文章在语篇开始就直接点题,明确态度及观点,在段落的开头设立的主题句,突出主题,随后内容沿主题直线展开,层层论证,通过大量的事实数据,证明文章的客观性,最终给出结论或是让读者得出结论。例如,在《商务英语精读》书中的课文Kissing the Books Goodbye中是这样开头的:Around 400 years ago,Shakespeare wrote about children “creeping unwillingly to school”.Since then,many other writers have commented on the experience of school.Most agree that it wasnot enjoyable.第一句话是主题句,借用莎士比亚的话来说明上学是枯燥无味的,摆明观点。随后列举出大量的事实及数据进行论证,最终得出结论“So Shakespeare’s schoolboy won’t be running to school just yet.But he may decide to creep a little faster.”

汉语民族曲线型的思维模式使得汉语语篇的往往开始于与主题相关的外围问题,然后逐步向主题靠拢,迂回称述最终得出结论。笔者曾经让学生以“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好”为题写一篇英语文章,有同学这样写道:There are many factories in the city and there are more job opportunities in the city than in the countryside.But country people don’t suffer from the housing problem,air pollution,noise pollution,traffic jams and traffic accidents.As for me,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China,I prefer to live in the city。这是汉语的语篇布局的典型表现,先从住在城市和乡村的优劣势谈起,最后表明自己的观点,但这里缺少了英语语篇布局的精髓--主题句,显然不符合英语语篇布局的习惯。

五、结语

笔者从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产生的文化背景及英汉两民族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入手,从词汇、句子的使用以及语篇布局三方面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及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干扰因素,使英语学习者必须能有意识地找出并逐步把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干扰因素变为推进因素,减少错误的发生率,变“中式表达及思维+英语字形”为“英语思维及文化+英语形式”,最终提高英语写作的能力。

[1]傅雷.论文学翻译[A].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3

[3]杨自俭,刘学云.翻译新论[C].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4]王姝.浅析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写作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4)

[5]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6]虞苏美.新编商英英语精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张严.英汉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J].河海大学学报,2006,(6)

中图分类号:G643.2

B

1671-6531(2012)10-0094-02

:何 岩

猜你喜欢
干扰因素英语写作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电子通信中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
TJ—II钻孔应变观测资料浅析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英语写作的影响
从高考英语作文评阅看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