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黄辉,邓薇薇
对幼儿园混龄教学模式的思考
邱黄辉,邓薇薇
摘 要:混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社会性及创造性人格等多方面的发展,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幼儿教育教学方式。深刻剖析当前混龄教学的不足,有助于提出更好实施混龄教学与提高混龄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混龄教学;意义;不足;对策
邱黄辉/江西九江职业大学讲师,硕士(江西九江332000);邓薇薇/江西九江职业大学助教(江西九江332000)。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普遍性使越来越多的人非常重视和关注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关系孩子良好发展的基础教育,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仍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儿童的个性化差异,也不能弥补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因缺乏兄弟姐妹产生的儿童交往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幼儿混龄教育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且非常适用于我国,对我国独生子女教育有着独特教育促进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可。
幼儿教育应在尊重幼儿能力、经验、学习方式以及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差异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和成功。混龄教育强调孩子发展的需要和孩子的需求,主要是将年龄在3~6周岁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相对大的环境里共同学习、生活、游戏,以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目前有间断性混龄和连续性混龄两种教学方式,具体的教学方式应用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来选择。
幼儿混龄教育的发生发展建立在大量的理论基础之上,主要有:(1) Piaget的认知冲突理论,认为幼儿通过与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同伴合作互动产生的交流、冲突或感情共鸣更能促进儿童发展;(2)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与比自己能力强的同伴合作能提升幼儿的各方面水平,这对于幼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3)Albert Bandura的观察学习理论,即幼儿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同伴行为、态度和情感反应的观察和模仿进行学习;(4)非普遍性理论,该理论提出每个儿童在同一领域和不同领域的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是具有独特发展倾向性的个体。因此,教育应该尊重儿童发展的特异性和非普遍性,通过不同年龄段幼儿间的交往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1]
1.2.1 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混龄教育增加了幼儿群体互动的复杂性和层次性,通过大小幼儿互动合作,能力强的幼儿帮助照顾能力弱的幼儿,巩固加深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处理事情增强对自己的了解;缺乏经验的幼儿通过观摩学习有经验的幼儿行为并加以内化,从而提高他们自我调节、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年长幼儿的成功经验可供年幼幼儿借鉴和模仿,年幼幼儿的探索活动则给年长幼儿更多的自我展现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每个孩子的经验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借鉴和发展,幼儿混龄互动对互动双方认知发展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2.2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有一种天生的与非同龄人交往的倾向,同龄交往和异龄交往对儿童的成长都是不可或缺的。混龄教学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一起生活、学习和游戏,形成一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组织形式,使他们学会学习、思考的同时,也学会分享、宽容、谦让、互帮互助,同时学会面临攻击、孤立无助、挫折等磨难和苦恼,从而培养他们控制自己情绪、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组织能力,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使孩子的社会性得到发展。
1.2.3 促进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幼儿时期是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关键期,创造力是培养儿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幼儿的创造性人格特质包含独立性、合作性、敏感性、好奇心、想象力和幽默感等,年龄差异、性别差异都会导致创造性人格差异。混龄教学将不同年龄、不同经验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放在一起互动,年长幼儿自觉充当哥哥姐姐,学会协调异议、理解和帮助他人,年幼幼儿获得照顾和帮助,学习观察和服从,发展领会能力。总之,混龄教学能够更好地促使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信念进行思考,领悟他人的意图,推测他人的情感变化,提高幼儿创造性和实践能力。[2]
近年来,教育界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混龄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毕竟我国对混龄课程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混龄教学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又紧密结合在一起,我国混龄教育理论研究的不足使得各个地方相关的教学活动没有理论依据,导致教学实际发展没有坚强的理论支撑。
目前,我国幼儿混龄教育教学在目标制定、课程的设置、内容选择、教育方案设计与实施方面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持,理论的不足造成许多实际的困难。很多地方和教师想要开展混龄教学,但是却找不到相关成功的案例和有效理论做指导,这就导致了很多幼儿园即使实施混龄教育,教育也仅限于某一时间段或某一活动,只能把混龄教育作为同龄教育的补充,并没有把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当做一种独立的教育模式来实施,幼儿混龄教育的真正价值在目前的现状下未能充分发挥。总之,中国的混龄教学仍然处于探索和试行阶段,急需教育者和学者根据我国国情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论研究。
在国外的幼儿教育中,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幼儿园实行混龄教学有很多的益处,能极大促进幼儿的学习和进步,符合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但很多人特别是幼儿家长由于不了解混龄教育的真实目的和情况,对这种教育方法持怀疑态度,甚至批判这种教学方法,家长的质疑和阻力也成为了混龄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对大龄幼儿来说,他们的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长时间和比自己小的幼儿一起学习生活,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但是会阻碍其认知能力发展和学习思考能力的降低,担心他们无法良好地适应即将面临的小学学习和生活;而小龄幼儿家长则认为,在混龄教学中,小龄幼儿会被大龄幼儿欺负,小龄幼儿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同样会显得处处不如大龄幼儿,因而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封闭自己,影响小龄幼儿身心发展。家长产生这些顾虑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家长都希望孩子获得最好的发展,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这些弊端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的,他们不应该就此忽略混龄教学对幼儿全方面培养的优势和真正价值[3]。
虽然随着幼儿园的大力发展,幼儿园教师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但在混龄教育中,由于混龄教育使教师面临着多元目标的挑战以及迫使教师提高环境创设的能力,并对教师的教育机智提出更多要求,混龄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促进幼儿交往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许多教师在面临混龄教育新的教学模式下不能很好地转变角色,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之间发展水平巨大的差异性使得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方法无法依据单一的发展目标而制定。教师需要对个体差异进行关注并在各个幼儿的现状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这需要一定的教学能力,并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在混龄教育的下,教师无时不处在一个对象的比较中。幼儿的行为呈现的是差异性而不是统一性,教师在面临新的教学情景时显得不能自如的进行教学,教学水平也显得不足。
混龄教育的理论探讨在我国还显不足,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和完整的理论思考,很难为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提供一套合适的教材。因此,身处实践教学之中的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利用幼儿教学的实际经验,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在混龄幼儿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能力、兴趣、爱好确定教育方案,进行理论创新,使得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从而满足各年龄段幼儿的求知欲、交往、创新的需要。[4]
同时,在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借鉴发达国家的幼儿混龄教育经验,加强对国外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学习和考察,要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研究国外的混龄教学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予以消化吸收、创新;同时在充分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在实践中探索适合我国的幼儿混龄教育教学模式。
树立科学的混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混龄教育的价值是幼儿园混龄教育前提,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只有正确认识事物并认识其真正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去发挥优势并较好地运用于实践。要对幼儿园学校的认识进行普及,从事幼儿教育的专业教师和幼儿园的领导要鼓励教师们根据现实客观发展的需要及时的学习新的理论和知识,多参与学习和调查,提高教学水平,积极融入混龄教育的发展中。同时鼓励领导打破固步自封的教学教育方式,要有锐意进取发展的心态,全方面的为混龄教育的发展提供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服务。各方面资源都应向混龄教育投入倾斜,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对幼儿家长也要普及混龄教育的观念,要让家人充分认识到混龄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好处,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培养关心关爱的感情,对于年龄较小的能与其他幼儿发展良好关系,打消家长不必要的顾虑,同时要让家长相信学校的教育,家长可以随时来学校参观考察,使得家长和学校共同为幼儿构建良好发展的环境。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是混龄教育有效实施的保证。因此,应当鼓励更多的幼教专业人士能够关注混龄教育,为幼儿教师提供理论和技能上的帮助。同时,学校也应高度重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拿出相应的资金,来为教师提供实施混龄教育的有力支持,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培养。
一方面是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与记录幼儿的状况是混龄教师的重要任务。只有经过切实而有效的观察,教师才能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状况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针对孩子的不足来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教师观察主要针对每一个幼儿进行,对幼儿的记录要保证其真实性。教师可以每日抽出15分钟观察某一幼儿与其他幼儿的交往状况。面对挫折的处理方式、学习能力、模仿能力等,以每次的观察记录作为制定幼儿个性化培养的材料。
另一方面是提高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教师主要的目的在于育人,幼儿园的教师主要以提高幼儿综合能力为目的。教师应善于转化成功,为发展水平不一的幼儿设计相关教学活动,既要对年龄大的儿童提出挑战,也要对年幼儿童有吸引,促进其主动参与和提高。而每一位儿童的发展水平又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儿童的需求进行相关的教学引导。
混龄教育能极大的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但是在实施方面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由于学校教师水平问题、幼儿家长认识不到位问题以及我国没有探索出成熟的幼儿混龄教育模式的制约,混龄教育在我国的实施还需要一定的适应时期,同时,也只有在学校、家长、专家的努力以及政府的有力支持和保障之下,幼儿混龄教育才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
[1]王晓芬.幼儿园混龄班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2]魏玉枝.混龄教育对4、5岁幼儿心理理论、创造性人格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3]钱秀华.在我国实践混龄教育的困难和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8,(2):69-71
[4]齐金莲,张玉梅.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2):37-38
中图分类号:G632
B
1671-6531(2012)10-0064-02
:郭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