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莉莉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孔子诚信思想对当代大学毕业生诚信观的启示
程莉莉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由于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急剧增大.受诸多因素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状况愈演愈烈.早在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就已经包含丰富的诚信思想,主张做人要诚实、守信.本文主要从诚信的角度出发,探讨孔子的诚信思想对当代大学毕业生诚信教育的启示作用,力图使其能在现代教育的环境中深入影响当代大学毕业生的诚信观.
孔子;毕业生;诚信
大学毕业班学生(以下简称毕业生)是大学生群体中即将结束大学生活的大四学生.就业是大部分毕业生的首选,“理想很‘丰满’,但现实社会很‘骨感’”,这句常挂在毕业生嘴边的话能真实的诠释他们找工作时的无奈与艰辛.所以,受就业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在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诚信危机.
1.1 就业中的诚信危机
1.1.1 伪造求职简历: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高校扩招的推动下,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渐渐走向大众化,民族素质得到提高,但随之使就业的门槛也逐步升高,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部分毕业生为了在众多的求职者中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想尽一切办法:通过伪造求职简历、学习成绩、获奖证书等,尽量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印象,使自己能够顺利进入下一个面试环节,增加就业机会.
1.1.2 面试时不诚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毕业生压力过大,加之部分用人单位条件要求过高,而大学生自身条件有限,一些毕业生在面试时为了获得进入下一个应聘环节的机会,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一些问题常常不会做出诚信的回答,而是有意夸大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严重违背了毕业生诚信应聘工作的原则.
1.1.3 签订就业协议时的不诚信及闪电违约:很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双向选择后,最后签了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是,签了工作之后,还在不断寻找新的、待遇更好更满意的工作,一旦与新的单位达成一致,就立即与新的应聘单位签约,并不惜违约金迅速对前面的用人单位违约.同时,有的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合同最后因为各种原因却违约不去,或者有些毕业生已经考上研究生并准备升学深造,与学校签订了暂时不就业协议,但最后也因现在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或家人读书无用论等原因,放弃升学机会、违反不就业协议,要求重新就业等.大学毕业生的诚信危机,不仅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毕业生毕业学校的形象,个别考上研究生的同学无正当理由退学也扰乱了所考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1.2 在校学习期间的诚信危机
1.2.1 考试作弊:高校对考风考纪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此出台了一系列考试作弊的惩罚措施,有些高校甚至把是否考试作弊和取得学士学位证挂钩,但仍然无法彻底杜绝考试中的不诚信.绝大多数高校考试前都会召开监考工作培训会,严格考生和监考人员的考试管理,防止考试作弊.但仍有部分毕业生在期末考试的最后一搏中打起作弊的歪主意,严重背离了诚信考试的轨道.加之能否通过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直接影响毕业生能否找到相关看重等级证书的工作,很多毕业生因为英语、计算机基础差,面临毕业仍未拿到相关等级证书,但却急于找到工作,于是等级考试中作弊越发疯狂,更甚者,有些同学竟从等级考试中看到了商机,充当抢手替人考试、倒卖考试用的作弊工具等,严重打乱了考试的正常秩序.
1.2.2 抄袭作业、毕业论文:旷课是毕业生群体中十分普遍的现象,部分毕业生的对旷课已经习以为常,有的毕业生虽然迫于考勤的压力,按时上课,但在课堂上却私下玩手机,看小说等,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无法解答,只能照搬照抄其他同学的劳动成果,敷衍老师.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本科教学计划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学术意识、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而且是对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核.很多毕业生在校期间不注重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等到开始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匆忙在网上复制粘贴相关方面的学术论文,大幅度抄袭学术文章,毕业论文的含金量令人不敢恭维.
1.3 生活中的不诚信
父母、老师、同学、恋人是毕业生生活圈子中经常接触的群体,但毕业生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对他们有不诚信的表现.对父母:打着找工作的幌子,从父母处骗取生活费,在学校肆意挥霍、享受生活、逛街购物,常常上演“谢师宴、送别宴”等活动,给自己的学生生涯做最后的告别;对老师:往往以找工作为谎言向老师请病假去搞其它活动,甚至谎言向老师提供虚假的家庭经济情况和贫困证明,以获取贫困奖助学金等,然后生活上大手大脚;对同学:在同学交往中不诚实,背信弃义、借钱不还、互相隐瞒招聘信息等现象时有发生;对爱情:有的毕业生朝三暮四,时有不负责任的言行,毕业的时候往往也是分手的时候.
纵观上述毕业生的诸多诚信危机,严重影响了毕业生这一群体的形象,违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纵观中国诚信思想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诚信思想已经开始根植人们心中了.而今天,在将诚信作为重要准则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即将进入社会工作的毕业生,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发扬孔子的诚信思想.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首开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诚信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弟子在反映其言论和思想的重要著作《论语》中详细记载了他的诚信思想和诚信行为.《论语》一书中,“信”字表达了诚信、守信的意思,表达了一种说一不二、敢作敢当的态度.“信”字在《论语》一书中先后出现了16次,可见孔子对其重视程度.不仅如此,“信”还是儒家的教学内容,孔子认为学习须具备“信”的态度,并把这种态度做为其学习的指导原则.
2.1 诚信立身
孔子一生始终重视教化的作用,经常以身示范诚信,孔子曾经很坦率地向弟子们表白过:“你们这些学生以为我会隐瞒什么吗?我不会对你们隐瞒任何事情,我没有什么不告诉你们的,这就是我的为人”,只就这几句话,也可以看出孔子对弟子们是多么清水见底,明镜照心了.不仅如此,孔子教育弟子要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即使灾难贫穷像雨点样飘来,山也不会挪一挪;小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胡作非为”,“君子的品德好比风,小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一边倒”,孔子的诚信思想对“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士”的教育和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说明孔子诚信教育方法的得当.
2.2 诚信立魂
中华民族成员崇信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其中诚信与仁爱、争议、和谐、节制、善美、自然、虚静、睿智、忠孝构成十大义理.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诚信也是一个人灵魂、精神信仰的重要基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孔子认为,在祭祀之礼中,应以诚心对待祖先和神灵,祖先和神灵才会显现于自己的心灵生命中,自己才能真正加入与祖先、神灵共在的境界.否则,虽有祭祀之表面活动,这种活动也是毫无意义的,这样的祭祀形同虚设.孔子十分重视精神层面的诚信.
2.3 诚信立国
诚信作为对人的本性和存在的真实性的价值肯定,要求人们忠实于自己的本性和存在,使言行与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和道德义务相符合,因而诚信被儒家提升为立国之本.孔子曾对学生说“一个国家可以去食、去兵,但不能去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诚信,不只是关乎个人的小事,也是一个国家存亡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学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以及儒学在21世纪的地位和和影响,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聚会巴黎,会后发表的宣言:“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溯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面对诚信缺失愈演愈烈的大学毕业生,继续深入挖掘孔子诚信思想的精华,并使之发扬光大,必将对步入社会之前的中国当代大学毕业生的诚信思想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
3.1 诚信立己
毕业生的诚信观不仅关系到他们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学习、今后的发展,而且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孔子的诚信思想启示当代大学生:诚信待己.诚信要求大学生敢于面对自己,正确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尤其在就业规划中,对自己诚信定位,在应聘中诚信的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在招聘单位面前.因此,必须把诚信教育作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要借鉴孔子诚信思想对当代毕业生诚信思想的启迪作用.
3.2 诚信待人
诚信是毕业生健康道德人格、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内容,诚信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不仅直接影响毕业生的立身做人,而且关系到毕业生接人待物方面能否遵守基本的原则和信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毕业生应对父母、老师、用人单位、同学敞开诚信之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这互敬互爱中,更缺少不了诚信,诚信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
3.3 诚信报国
诚信是毕业生步入社会发展的起点,只有以诚实守信为起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舞台上,诚信已是毕业生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当代大学生只有诚信在先,才能立志报国.
孔子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奠定了以儒家思想为主题的中国教育思想体系的根基.虽然孔子的思想已经成为传统教育,但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只有让毕业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毕业生对孔子诚信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才能使毕业生努力完善自身,向着更加完美健康的人格发展.
〔1〕董均伦,江源.孔子世家——九十九个半故事.作家出版社,1991.
〔2〕陈杰思.中华义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3〕陈松青.先秦两汉儒学与文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唐凯麟,曹刚.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Vol.28No.5 May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
第28卷 第5期(下)2012年5月
1 引言
学生学习的语言知识很大部分是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言语传授,而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则占很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和学习策略.但是在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和对学生的反馈存在着很多问题.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学生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联系密切,在英语学习中则表现得更为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自信心会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相反,低落和悲观的情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自信心的建立.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外,还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极情感因素,从而形成和谐的课题氛围使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
2 “情感过滤假说”的内涵
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着过滤作用是由Dulay和Burt提出的.在此基础上,克拉申将其发展成为情感过滤假说.他指出“情感过滤是阻止语言习得者完全吸收所获得的可理解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克拉申认为影响第二语习得的情感变量主要有三类: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学习者吸入语言输入量的多少是受情感过滤作用的直接影响.当习得者没有学习动机、缺乏自信心、心情焦虑不安时,情感过滤的程度很高,面对可理解性输入的吸收率很低,这无疑阻碍了习得的进度.反之,则情感过滤作用弱,可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降低他们的焦虑感,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英语输入.
3 中学英语课堂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Allwright和Bailey认为课堂互动是教学的实际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教师输出信息、传递信息和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师生互动的一条纽带.但是,在实际的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也存在一些问题. 3.1问题缺乏创新性
英语教师课堂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对文章内容的设问,学生不需要思考久可以再文章中找到答案.这些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不具有挑战性,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抑制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思维早已不局限于课本,英语教师应该提炼课本内容并将课本内容拓展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上.
3.2 问题的难度不当
英语课堂中很多教师的问题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难度没有梯度性.问题太过简单形同虚设,或者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水平,这些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不能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难度较小的问题对于程度好的学生而言形同虚设,因此学生的潜力得不到激发,久而久之丧志学习动机.同样地,用难度大的问题提问程度差的学生,只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焦虑感增强,进而获得的语言输入大幅度降低.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
3.3 问题缺乏情景性
中学英语课堂提问设计的情景多是使用套用句型,进行一些毫无意义的问答训练.例如,老师每次上课前都会问到Howareyoutoday?What’stheweathertoday?How’s yourfeelingtoday?每天重复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觉得这些问题形同虚设,严重抑制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最新的元素,把自己设置的问题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自然会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将学生的思路引导自己的课堂上来.
3.4 问题评价不具体
中学英语教师通常用”good”,”excellent”等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教师的目的是想鼓励学生,但是一味用这些词进行评价反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知道教师的评价是说明学生的回答真的很好很正确,还是教师的反馈形式.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将受到强烈的打击,从而失去回答问题的乐趣和主动性.
3.5 提问对象缺乏广泛性
“情感过滤假说”视野下的中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杨志静
(赣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古至今都受到教育家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课堂提问起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和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存在着很多问题,并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本文揭示了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套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关键词:情感过滤假说;课堂提问中的问题;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251
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提问一些程度较好,或者上课积极性高的同学回答问题,从而保证教学程序有序的进行.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学生一节课回答问题好几次,而有的学生则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都没有.这种现象将会导致班级内部两极分化现象加剧,敢于开口的学生积极性更高,而那些不敢开口的学生更不敢在同学面前开口.这种情况会促进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的提升,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会降低另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焦虑感,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采用不同形式的提问方式,可以是集体回答,可以是小组回答或是学生单个回答.提问还要形式多变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真正能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有效的问题是指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提问(Chuska,1995;Wilen,1991).根据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有效的问题必须是那些学生能回答并能激发其学习热情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给出的恰当语境,设置适当难度的问题,给予具体的评价,以鼓励全体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4.1 拓展问题广度
教师设置的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还应结合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设置学生感兴趣和贴近实际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掌握学生的最新学习动向,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中也多留意与学生兴趣相关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寓于教学当中去,必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另外,教师还要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交流的快乐,最终让学生乐于学习英语.
4.2 问题设置梯度化
教师所提的问题要针对班里大部分的学生,问题设置难易程度要适中,并且具有一定的梯度性.教师的问题要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难度过低,让学生感觉到问题太肤浅没必要回答;难度太高,则学生没有能力回答.而问题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进行思考.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采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模式,这样对学生的思维起过渡作用,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发展.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必须要采取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由易到难,并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同时又兼顾到每个学生的情感.
4.3 问题设置情景化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情景,提问的问题应该与生活中能遇到的场景相关,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展开联想进行回答.教师可以设置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既让学生有话可说,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交流的乐趣,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4.4 评价具体化
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否定的反馈,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但是,教师一味的肯定也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认为不论什么回答都可以得到肯定.因此,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除了要给予肯定,还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肯定的原因和可能改进的方案.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有所收获,得到提高,并不认为教师是对学生回答进行敷衍的评价.从而在调动学生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愿意回答,并渴望从教室的评价中取得进步.
4.5 提问方式多样化
中学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通常采用集体回答和一问一答的形式,这样的课堂活动形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提问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达到活课堂气氛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采用一问一答,集体回答,小组回答,轮流回答,角色扮演,小组竞赛和辩论赛等形式.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回答的过程中互相帮助,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合适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学生提问,教师或其他同学回答的方式.总之,课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确实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习的学习效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总之,课堂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学英语课堂提问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促使课堂的有效教学,和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而创设有效的课堂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降低他们的学习焦虑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课堂提问研究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希望本文能激发起国内外语界更多学者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兴趣.笔者只是列举一些课堂提问的问题和对策,希望更多国内外语界学者可以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英语提问修正策略.
参考文献:
〔1〕Krashen.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2〕Allw right,D.& K.Bailey.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UP,1991.
〔3〕陈琳,王蔷,程晓堂.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8.
〔4〕秦红红.高中英语课堂开放式问题的提问策略[J].英语教师,2010(12).
〔5〕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6〕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006.
〔7〕郑志恋.英语教学中的思索性问题策略与思维能力培养[J].外语界,2002(5).
〔8〕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G 645
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5-0196-02
A
1673-260X(2012)05-0251-02